正文 生活與藝術(1 / 3)

生活與藝術

海外藝履

作者:周向一

2013年秋,應法國下諾曼底大區——中國俱樂部邀請,筆者旅居卡昂一個月,期間參加了諾曼底2013“第二屆印象派藝術節”;重走了印象派大師在該地區的寫生之路,到印象派大師於19世紀末經常寫生的景點進行采風、寫生與創作;與法國畫家交流、互動,舉辦畫展,開展專題講座,向公眾介紹中國美術;參觀了巴黎、卡昂、戴威爾、米勒故鄉、霧拂爾等地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觀摩其收藏的法國各時期以及世界美術經典;參訪了下諾曼底大區文化廳、卡昂美術學院等文化、教育機構。如今,雖然整整過去一年,但筆者對那次參訪的印象和感受仍然十分清晰、鮮活。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筆者將這段交流的經曆和感受整理若幹,與大家分享。

卡昂的第一天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旅程,9月21日上午,筆者在卡昂市區公寓安頓下來,熟悉了一下周邊的環境,“從東到西”,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鮮。

卡昂位於法國北部,距英吉利海峽十幾公裏,距離巴黎約200公裏,是卡爾瓦多斯省的省會,也是下諾曼底大區的首府。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諾曼底登陸中爭奪最激烈的戰區之一,因而遭到嚴重的破壞,75%的建築物都被摧毀。如今的卡昂城大多是戰後重建的。

下午,筆者應邀參加一個藝術沙龍聚會,地點是在當地的藝術中心。該中心是以當地一位已故的、在法國19世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女畫家Yvonne Gueguant的寓所改建為博物館和工作室後而組建的藝術園區。園區裏,點綴著藝術家們的雕塑、裝置、繪畫作品,充滿濃厚的藝術氣息,是藝術家、藝術愛好者聚會的地方。我們到達那裏時,一位青年服裝設計師正在舉行一場類似時裝發布會的活動。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她以輕鬆的方式把這場發布會演繹成了現代舞表演秀。隻見兩位青年女子身穿自己設計的時裝,伴隨著大提琴手奏出的跳躍音符即興表演。她們在園子裏翩翩起舞,和著音樂節奏用肢體語言和眼神與分散在各處的人們互動,不時還有幽默情節的表演,使人們會心一笑。活動開展得輕鬆、自然、安靜,人們一邊品嚐著下午的茶點,一邊享受著藝術的盛宴,開心地度過一個平凡而又美好的周末。

傍晚,我們沿著通往市中心的街道散步,不算寬敞的街道上,行人稀少,也隻有少許汽車穿行。一些店鋪沒有顧客,或小門緊閉,街道兩旁的建築都非常幹淨整潔,我們猶如置身於舞台布景之中。一直到市中心,方才熱鬧起來。街道呈放射狀格局,教堂、市政大樓、廣場組成中心圈,車流、人流在這裏彙集:一些酒吧門前團團圍坐著客人;在一個廢棄的教堂裏,正舉辦著當地“藝術家”的繪畫和手工作品展;廣場上,一對新人正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下拍照留念。——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別樣的歐洲市井生活圖景。我們返回時,天色還不算太晚,離開市中心越遠,街道上就變得越冷清。一位大概是喝多了的男子,手裏提著一瓶威士忌,喉頭裏發出斷續的“歌聲”,這“歌聲”劃破寂靜的夜空,恰似我們在莫泊桑小說中見到過的情景。難以想象,做一個月的卡昂人,將會有怎樣豐富的感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況在歐洲、甚至法國卡昂這樣的城市都有同樣的表現。盡管如此,文化藝術活動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城市地標

9月22日上午,我們在藝術中心花園與當地藝術家閑聊,相互畫速寫,並留下簽名。那一刻,大家彼此的心靈距離拉近了,產生了很多的共鳴與認同。

下午,在當地高中教中文的華人教師小任帶我們去參觀。他們一家開車來接我們,他太太是當地人,孩子剛滿三個月。我們來到卡昂市中心杜拉爾城堡,古城堡建於11世紀,二戰中受到重創。站在古堡城牆上,卡昂城盡收眼底,據說這座古城堡規模之大,當屬世界第一。11世紀,英王威廉因為血親結婚被逐出家門,他與妻子馬蒂爾達王妃來到卡昂,建立了他們的城堡,一段不被祝福的愛情、婚姻也寫在了這座城堡裏。同時,古堡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曆史。市政重視對其保護和開發,於1990年在其旁邊地下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把文化設施建在市中心,充分體現了文化在當地的地位和當地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這裏的美術館收藏有法國各時期畫家的美術作品,包括從古典主義到印象派以及現代藝術的作品。每年10月是法國的藝術旺季,美術館還推出了以水為主題的印象派畫家作品展覽,莫奈、馬奈、雷諾阿、高更、塞尚等印象派大師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乏他們的代表作。能近距離觀摩大師的原作,是令人異常興奮的視覺享受!

可敬的老人

9月24日早上,為了練筆,找找感覺,筆者到藝術中心附近畫街景。當時陽光明媚,晚間還沒有散盡的霧氣隨著微風四處飄散。居民區的街道很安靜,偶爾有人開車出入,友好地打聲招呼。筆者作畫沒有受到任何幹擾,因而到中午時基本完成。

下午,索尼亞克先生帶著中國留學生小羅來接我們去威斯特拉姆港寫生。老人個子高高的,但身體單薄,氣色不太好。他曾任卡昂市副市長,為卡昂的市政建設做出了不少成績。退休後,他成為下諾曼大區——中國俱樂部的負責人之一。他重視中法關係,積極促進中法經濟、文化交流。我們這次應邀參訪就是他一手促成的。據張理事介紹,前段時間老先生得了重病,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這個計劃的實施。他剛做完化療不久,就親自駕車帶我們外出寫生。寫生地點離市區有十幾公裏,一路上老人不時向我們介紹卡昂這座城市的景點。途經二戰諾曼底登陸爭奪戰的要卡、路橋遺跡時,他停車給我們做介紹,讓我們拍照。言辭間,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我們對卡昂的印象,他推介自己的城市時充滿了自豪感。到達目的地後,我們選好景點開始寫生。由於景色迷人,不知不覺,一畫就三個多小時過去了。當記起老人還是病人時,我們心裏很是不安。老人雖然略顯疲憊,但依然十分耐心,我們被他的這種敬業精神所打動。為了表達對他的敬意,回國前,筆者把一幅寫生作品贈給諾曼底——中國俱樂部留念。回國後不久,得知索尼亞克先生去世的消息,筆者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和平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