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探良人口風(2 / 2)

耶律良人見王旁問的很急,忙回答道:“皇太叔身體不適,皇上親自前去探望。”

壞了,不會耶律宗元想引君入甕,將皇上騙到遼陽府去了吧?那太子山上的塔可是白修建了。“皇上去了遼陽府?”王旁不由提高了聲調,驚異的問道。

“當然沒有……”耶律良人擺了擺手解釋到“皇上隻是去了皇太叔的營帳”

“誰陪他去的?”王旁想起皇上身邊的那個殿前都點檢,急忙問道。

耶律良人心中生疑,王旁今天這是怎麼了?怎麼聽到皇上探望皇太叔這麼緊張?但他不能不回答,耶律良人如實說到:“今天是蕭大王和耶律仁先陪著皇上一起去探望皇太叔。”

王旁聽說有蕭英在,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他和蕭英幾年前在宋國的教軍場比箭禦射,曾見過蕭英的武功臂力,顯然若是真幹起來,蕭英在皇上的身邊還是能低檔一陣的。

耶律仁先是遼皇耶律洪基身邊的謀臣,也是南院的宰相,王旁曾見過此人兩次。耶律仁先相貌魁偉端著,號稱有勇有謀。這位耶律仁先在當年曾先向宋仁宗索取瓦橋關(今河北雄縣)以南十縣土地,然後又迫使宋仁宗應允每年給遼國增加十萬兩銀,十萬匹絹的歲賜。

耶律洪基身邊有這兩員大將跟著去看望耶律宗元,王旁自然放心了許多。 耶律良人看王旁神色放鬆了下來:“估計皇太叔如非真的病重,會在他營帳中宴請皇上,要不,我帶王侍郎過去?”

王旁已經到這,又知道耶律洪基暫時安全,心裏放鬆下來更覺得又乏又餓:“良人總管,麻煩你給我帳外的兩個兄弟弄些食物。他們一路跟我而來,估計這會又餓又乏。”

耶律良人一聽忙說到:“哎呀,真是怪我,招待不周。王侍郎稍坐!”說罷,耶律良人命人在在帳中為王旁準備酒水食物,又給張平和韓德容安排一處讓他們先休息。

待他安頓好了,回來便對王旁說到:“王侍郎一路辛苦,我估計皇上要過一會才回來,不如我陪王侍郎稍坐一會!”

王旁雖然也餓,但是有耶律良人看著自己吃飯,多少有點變扭,他笑笑說到:“不如良人總管陪我一起吃點聊會兒!”

耶律良人倒是很爽快:“好,王侍郎看的起在下,那我就陪王侍郎喝點,一起等皇上回來。”說著他坐到王旁對麵

這下王旁舒服多了,他邊吃邊聊一邊還觀察著耶律良人。不知道這耶律良人能不能做自己的傳話人呢?這個人能否真的像耶律宏基說的那樣忠心耿耿麼?

王旁有這個想法,得從耶律洪基和李諒祚的比較說起:李諒祚初做君王,又缺少名師指點,對王旁所分析的西夏情況和現實很是讚同佩服;而耶律洪基是個比較成熟的君王,雖然自己暫時救了遼他,但他如果事後想到自己在遼國有內線,難免不對自己心生警惕。不如試探一下耶律良人,是否真的是忠心之人。有些事還是讓皇上身邊的人去辦比較好。

王旁想罷,此時他也吃的差不多了,他向耶律良人說到:“此番我來遼國,受益匪淺,前段時間在天王寺遇到一位高僧,學識淵博,令在下欽佩。”

耶律良人曾經也是天王寺的僧人,見王旁提起天王寺,不由的問道:“王侍郎所說,是否是契嵩大師?”

王旁點頭笑道:“正是。”他說完看著耶律良人的神情。

耶律良人微笑著說到:“契嵩大師是位得道高僧,他精通佛學,佛法精深,修行定力也是令我望塵莫及的。”

耶律良人說很的坦然,王旁又試探的問道:“莫非良人總管與契嵩大師熟識?”

這讓耶律良人想起一段往事,這件事讓他有些慚愧,他麵帶愧意的說道:“不瞞王侍郎說,我本應跟契嵩大師一起好好修行佛法,但因為定力不足,難戒心中嗔念,做了錯事。幸好得到師父的寬恕,先皇的眷顧,因此一直留在了先皇和當今皇上的身邊。慚愧,慚愧!”

王旁點點頭,耶律良人倒是個誠實之人,他對和耶律良人見麵這幾次的事印象很深,一是這個良人總管任何時候都是溫婉謙和,絲毫看不出來自恃皇上的寵信而嬌縱;二是,當日燕王妃對王旁舉止輕薄,耶律良人恭敬規勸,而事後卻不多說少道。

王旁想到一件事有些奇怪:那天他第一次看見耶律撒刺竹,當時耶律良人好像有點怕耶律撒刺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