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為清晉門、顯西門;北為通天門、拱辰門
遼南京“析津府”子城的皇城:位置偏於西南隅,與大城共用西門、南門。子城之中主要是宮殿區和皇家園林區,宮殿區的位置偏於子城東部,並向南突出到子城的城牆以外。
南為南端門,東為左掖門(後改稱萬春門),西為右掖門(後改稱千秋門)。
宮殿區東側為南果園區,西側為瑤池宮苑區。宮苑規模較大,瑤池中有小島瑤嶼,上有瑤池殿,池旁建有皇親宅邸。
由於子城位置偏於西南,城中隻有兩條貫通全城的幹道,一條是東西向幹道,名檀州街,聯通了清晉門和安東門,它是廣安門內、外大街的前身;一條是南北向幹道,聯通了拱辰門和開陽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鬧市口大街南段、長椿街、牛街加上右安門內大街北段,另外兩條幹道則隻能從城門通往子城而終止。除幹道之外還有次一級道路。
王旁看著遼國的南京城眼睛發亮,這裏完全不似想像中的遼國那種大漠寒煙,馬匹帳篷的景象,想想這燕雲之地已經融入各個民族的文化,如今宋遼邊境貿易頻繁,這裏更是一片繁華景象。
看這城內皇城壯麗,在城北都是集市,山或特產,海貨魚蝦,還有民生所用的百貨,無不在其中。
在皇城的周圍,還有居住區,遼國管這種居住區叫做裏坊區,各個坊有圍牆、坊門,門上有坊名,像是寫著歸厚、顯中、棠陰、甘泉、時和、仙露、敬客
張平一邊看著一邊問“這些名字都是什麼啊?”
王旁指著這些坊名說到:“這事按照民族劃分的居住區,這南京城裏人多,有三十多萬人,裏麵包括了漢、契丹、奚、渤海、女真等民族。城內劃分了26個“坊”,各,以此管理城內居民。”
張平一豎大拇哥:“嘿,你看他們穿的衣服都不一樣。王侍郎,你知道的真多”
折克雋看張平還叫王旁侍郎,捅了一下張平,張平急忙嗬嗬笑著說到:“你瞧我,這都叫慣了,剛出來時候還囑咐我呢。公子,不是我奉承您,別看您沒來過遼國,都對遼國這麼熟悉。”
王旁聽了一笑,別的地方不敢說,就說這南京他可是見了三十多年。但是現在一點也看不出九百年後的樣子。他四下張望了一下,發現坊內的一些寺觀。
王旁看著這些寺觀忽然發現一處,他認識他遠遠的指著說到:“你們看,這是法源寺。”說著幾個人走到近前,一看寺廟上麵的寺廟的牌匾。張平笑了起來:“公子這次看錯了。”原來那寺廟門上牌匾寫著:“憫忠寺”
這差距也大了點,想說眼神不好也說不過去。又走了不遠,還有一座塔,幾個人在離塔還有一段距離站住腳步,張平開著玩笑說到:“公子,這塔叫什麼?你要是猜中了,今天我請酒。如果猜不中,今天你請酒。”
折克雋看了他一眼:“你這家夥,公子什麼時候讓咱們大夥請過喝酒?”
張平哈哈笑著說到:“就因為沒有啊,我是覺得這個塔公子肯定能說中!”其實他們所站的位置已經隱約能看到字跡。
王旁看這塔不是一般的眼熟,似乎一千年來這塔從來沒有變過模樣,王旁哈哈大笑,這個塔裏他曾經看過記載,在宋代這個塔前的寺廟叫做“天王寺”,這寺內之塔當然是天王寺塔了。
王旁知道這塔後來更名叫做天寧寺塔,於是他故意想逗逗眼前這幾個人,於是他說到:“這塔麼,我看叫天寧寺塔”
折克雋,張平和韓德容都哈哈大笑起來,“公子想請酒喝,也不用故意認輸。”三個人同時說到。
王旁一笑,他並不想辯解,忽聽身後有人說到:“阿彌陀佛,這位施主可是預知未來。”王旁大驚,回頭一看竟是一位僧人站在幾個人身後。
王旁急忙恭敬回禮:“請問閣下何人?”
那僧人微微一笑說到:“老衲是本寺住持,法號契嵩。可否請教施主貴姓高名?”
王旁見這僧人彬彬有禮,麵目十分慈祥,而且剛剛自己故意說出天寧寺,他竟然說自己是預知未來,難道這裏有什麼玄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