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之戰宋軍占領橫山有利地勢,但戰場並未留下王旁的名字的,人們隻記得似乎狄青曾經回來過。
辭別了種儀時,種儀拜托王旁順路將種建中送到丹州雲岩張載那裏。走了十來天,到了澤州時已近臘月。將到晉城縣又趕上大雪天氣,幸好雪剛剛下,總算沒將二人截在山路之中。
王旁兩人像雪人一樣的人,終於在黃昏前到達晉城縣,他們來到之前與殷世傑,於大年二人的預定的邸店,王旁邸店掌櫃告訴他們:殷世傑,餘大年頭些天每日都來邸店看看,今天晌午剛走。說完看看外麵的天:“二位不如先住下吧,這天氣還不知道他們明天能否來的了呢?”
兩個人住到店中,晚間各自躺在標準間的臥榻之上,將杯子蓋嚴都還稍覺的冷。北風把窗戶吹的發出輕微的“疙瘩疙瘩”的聲音。
何裏缽聽到王旁轉身又轉了過來,心中笑,這公子此番可是折騰夠苦了,別說路途曉行夜宿,就說這住的地方。以往二人找邸店,王旁必定選那門麵牌子都看的過眼的,幹淨舒適的地方。這現在邸店是那殷、於二人所選,要說已經是二人看的不錯的了,不過店鋪最多也就算個幹淨,裏麵設施的舒適肯定是談不上了。
聽著王旁輾轉何裏缽就知道,這床王旁睡著不舒服。王旁睡了三十幾年席夢思,這一年多的床再不舒服也沒今晚的床不舒服,這褥子到也不算太薄,就是不知道多久沒有重新做過,在身子地下絲毫沒有鬆軟的感覺。尤其是馬背上顛簸了這麼多天,渾身骨頭都快散了。
好在他並不算挑剔:一個大老爺們,或者說,曾經的大老爺們,現在的大小夥子,有什麼可挑剔,他睡不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小陸代筆捎的信中所提,張逸讓王旁試練從商首筆之作,采辦京城所需。不知道這第一批到京城了沒有。
這次來晉城縣不知道事情安排那兩人做的順利否。也是乏累可似還是睡不著,他又側轉過身子,卻聽到何裏缽嗬嗬一笑。
“做的什麼美夢笑得如此開心。”王旁小聲說到。
何裏缽仰麵看著屋頂回話到:”我是在笑你,哪睡的慣這店”
“睏乏自然就睡了,大哥若還沒睡就聊兩句。”
“好啊。”何裏缽搭著話等他問。
王旁問道“咱們盤纏還有多少?”
何裏缽心中估算了一下說到:“還有兩張百貫交子票,剩下有些散碎銀兩,加一塊有個五六兩,再有寫散碎銅錢大概有那麼二三百文。這個事搞的我頭大,還是那小陸算的精細。”
王旁說到:“還好,能堅持到回京城”
何裏缽一聽坐了起來,剛有點迷迷糊糊的睡意也醒了。這些可是他一個人好幾年的開銷。王旁是不是錢多的不識數了?
王旁確實錢多,但是不至於多大他自己不知道有多少的份上。至於王旁的錢的來路那可都是正大光明的。
首先是仁宗賞賜: 提議建公家交子鋪,印交子流通,菊花宴得到賞識,那可是百兩白銀;這是一筆賞賜;龍湖剿匪這是立功,這又是一筆,賞賜金銀,關是銀子就又百兩。
其次當然說是王旁任職的俸祿,王旁在京城沒有大開銷,每月貼職是五十貫。大半年雖有花銷但也存下二三百貫。有相當於二三百兩銀子
再其次,王安石的兒子,任職之前每月都有零花三五貫,這個前也就是王旁和小哥幾個喝酒的酒錢以及日常自己花銷。
不過作為包拯的義子,可就不一樣了。先說包拯包大人吧,可為古今第一高俸祿。按照仁宗年間的“祿令”,包拯月俸三百貫給的賞銀,作為龍圖閣直學士,每年有1656貫的貨幣收入,還有10匹綾、34匹絹、2匹羅和100兩綿的實物收入作為開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糧,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麥。此外每月還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幹草、1500貫“公使錢”
另外,作為外任藩府的高級地方官,朝廷劃撥給包拯20頃職田,也就是2000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這2000畝耕地按每畝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進項。再查《嘉佑祿令》,權知開封府事每月還有100貫的添支,每年冬天又發給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簡短解說概括一句大家就明白了:若是都算成銀兩,包拯的年薪21878貫銅,折合現在的購買力相當於合計1367萬元.
所以真正不知道自己多有錢的是包拯包大人,而並非王旁。但是這個大人實在看王安石對王旁有些窮摳門兒。而且王旁又是那麼的討包大人喜歡。所以每個月給隨手給個幾十貫當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