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春天的碰撞(1 / 3)

第三十五章 春天的碰撞

鍾教授在2013年1月27日達州網絡寫手聯誼會之後寫了篇文章《寫作屌絲的喧囂》,文章在《達州日報》以及各大網站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其中把文人比作“屌絲”頗有微詞的人很多,關於屌絲的含義爭議很大:屌絲,也寫作“吊絲”、“吊死”、“叼絲”,是中國網絡文化興盛後產生的諷刺用語,起源於雷霆三巨頭吧,對李毅吧毅絲的惡搞稱謂,後被魔獸世界吧會員用於嘲諷毅絲,意為劣等毅絲。原用作稱呼由農村進入城市的男女年輕人,有房有車對於屌絲來說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此看來,“吊絲”就是一個貶義詞。用在文化人身上就醜化。但鍾教授的意思我認為是文人的一種自謙,而不是自賤,更不是對文化人的侮辱,因此大可不必對鍾教授進行口誅筆伐,畢竟是寫文章,而不是鍾教授別有用心對文人的公然挑釁,何況鍾教授自己還是達州有名的文人,怎麼會有跟自己過意不去的道理!

其實網友聚會也好,文人交流也罷,回避“吊絲”這個敏感之詞,我覺得還是這個社會進步的最明顯的例證。

繼達州網絡寫手聚會之後,大竹文人也有過兩次聚會,一次是2月2日的大竹文化圈的聚會,另一次是2月20日的由大竹縣詩詞協會和大竹縣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古典詩與現代詩歌論壇活動。用鍾教授的話,這也是大竹寫作“吊絲”在自己地盤上的喧囂。熟悉達州網絡的人都清楚,達州網絡喧囂之中,大竹人的聲音並不是那麼顯眼,因為大竹出了那件事之後,大竹的寫作“吊絲”們都有些謹慎,但那片茂密的竹林之中仍然臥虎藏龍,一向有血性的大竹人一旦喧囂起來,一定不會遜色。但大竹文人這次交流碰撞意外地冒出了火花,而且很激烈,這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農曆大年十一,春節還沒有結束,大竹文人就開始喧囂起來。由大竹縣詩詞協會舉辦的古典詩與現代詩歌論壇交流活動在荷花池酒店會議廳隆重舉行,這是大竹文化圈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盛事”(網友說)

“作家協會與詩詞協會聚在一起交流在竹城是史無前例的。”大竹縣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巴山這樣說。

那天,因為惦念聚會的心切,匆匆忙忙處理完家事之後,就風塵仆仆地往荷花池大酒店趕。一路上穿過竹城的大街小巷,那些還在趕著走親戚的人群,還有那些忙生意的販子,以及大大小小的車輛,像水一樣從眼前流過,已是中年的我,躁動的時光也已過去,對錢的欲望也不是太強烈,唯有精神上的充實才是我心靈的寄托,趕緊去赴我的精神盛宴。

剛到會廳,一種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看見室內黑壓壓的一片,不少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據說是詩詞協會的會員,他們大多以離退休人員為主,最年長的有八十六歲。而這次到會的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有四五個,這讓我很震撼。為了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展,他們本該安度晚年,在家帶帶孫子,與鄰居下下棋,打打麻將……可他們還沒有閑下來,還在吟詩作賦。誰說大竹無分量的文人,隻是他們一向以竹的品性不喧嚷、不炫耀,以謙卑之心生活著。其實,竹鄉文人與相鄰縣市相比並不遜色。古有文化官員探花——江國霖,為竹鄉人立了一根標杆,而今天,竹鄉文人如雨後春筍般在拚命爬高,文朋詩友像春天田地裏的禾苗見風就長。

這次交流活動,在詩詞協會的主持人主持下,以自我介紹方式拉開了序幕。但因為房間布置得像官方會議廳而顯得嚴肅令人別扭之外,也讓一向對官場等級作風並不感冒的我心情不悅。但迫於自己是邀請來的客人而不是主辦者,隻好把怨氣掖在心裏。

這次到會的人員中,作協的人員很少,隻有七八位,顯得氛圍不濃,其餘全是古典詩詞協會的會員,他們陣容龐大,特別是那些飽學詩書的老人,文化界的泰鬥,在他們麵前我實在太渺小。尤其是聽他們介紹自己創作上豐厚的業績,在全國各地詩詞界的影響,以及那些赫赫有名的頭銜之後,我更是自卑起來。有的是XX級別詩詞協會的主席,參加過北京、上海、南京……詩詞活動。寫了多少詩,出了多少書,獲了多少大獎……特別是剛剛離世的邱子萬先生,更是為大竹詩詞文化的發展嘔心瀝血,死而後已。他一生寫了三千多首詩,獲得了上百次大獎,他的獲獎證書裝滿了箱子。這位老人一生對詩的熱愛達到了癡迷的地步,他還說過,詩歌普及達到人人會詩,學生會詩,商人會詩,農民會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詩……這樣的主張,顯然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也叫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