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中,“有心人”往往是有智慧的,也是幸福的。亞裏士多德說,智慧“生產幸福,不是藥物生產健康意義上的,而是健康性生產健康意義上的”。這句話至少意味著,智慧帶來的幸福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不是外在之物,而是內在之物。作為一種肯定的體驗,幸福是“由於感受或意識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和理想的實現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教師的幸福感並非來自物質的享樂,而主要是由學生的愛戴感、教學的成功感、探究的新鮮感、自身發展的愉悅感等組成。在反思中行動,帶著思考的大腦,把自己的根深深地紮在教室裏,紮在學生的心坎裏,就會使自己“開出一朵智慧之花”。這也是對教師巧用智慧的鮮活注解。
資料鏈接
我與信息技術共成長
——做一名信息時代的研究型教師
四川省丹棱中學校 朱樺
我讀師範大學學的是數學專業,畢業後曾到黨校教過一段時間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後來到丹棱中學教的是微機課(當時叫信息技術學課)。雖然現在又回到了我的老本行——任教高中數學,但教微機課時對信息技術的熱愛對我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確實有這樣的感覺,生活中缺少信息技術真的會變得一團糟,可以說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麵麵,成為了我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迷上了,就愛不釋手
1996年,我從縣委黨校調到丹棱中學任教微機課,雖然過去對計算機也略知一二,但這次工作上的變動讓我能夠較為係統地接觸並學習了計算機,並成為當時學校電腦使用的“高手”。從386、486到Pentium,那段時間,我學習了Windows操作係統,Office 2000的使用,還有登陸互聯網絡等,開始嚐試用電腦去辦公,用網絡去獲取外部的資源,並申請了電子郵箱。2001年,我接任高03級文科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嚐試開展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這時我認識到了“幾何畫板”在教學中的神奇和妙用。至此,我便走上了一段由對計算機不熟悉,到愛不釋手的路程,備課和一些材料的處理都在計算機上就完成了,給我留下了較多的時間去反思教學中的問題,也省去了抄寫、再抄寫的煩惱。
信息技術的更新十分快,今天CPU是PⅢ,明天CPU就是PⅣ了,今天係統是Office2000,過不了多久係統就是Office2003了,作為一名教師,對計算機硬件的更新可以不關注,但是對軟件的更新升級,或者是新的軟件推出是要關心和關注的。這些年來,我接觸了許多升級軟件和新的軟件並且學會較為熟練地使用這些軟件,主要有Photoshop、Flash MX、Dreamweaver MX、幾何畫板、超級畫板、Keystone Mind Map等,所有這些軟件的使用都是我自學學會的,盡管艱辛,但是很欣慰,從中我也找到了樂趣。許多老師都驚歎我的學習能力,其實我沒有什麼特殊的學習能力,隻是信息技術與我共成長,我才對信息技術持有獨特的興趣!
·主動研究,提高自身素養
21世紀是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社會要求學習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變革、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過程,實質上是促進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發生轉變的過程。所以,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必須具有研究的意識,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深入探究對教學內容和資源的理解,改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教育科研促進教育勞動從“汗水型”勞動向“智慧型”勞動、從經驗勞動向科學勞動的轉變。不管處於哪一成長階段,尋求發展的教師都有必要做科研,因為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是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它可以使你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2002年3月,我主持四川省信息技術教育科研課題“應用‘幾何畫板’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研究”。那段時間,我利用信息技術製定研究方案、搜集資料、處理分析資料,並創建了“搗鼓齋”數學學科網站和“幾何畫板”問題資源庫,也學到了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術,如查閱文獻、問卷調查、訪談、實驗研究、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等。我和主研人員一道,將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開展數學實驗,總結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於“幾何畫板”平台的三種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獨特的數學思想得以開拓和發展,受到省、市有關專家的肯定。通過課題研究,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所帶來的新變化,無論是教學的環境設施、信息資源的形態與數量,還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的工具、工作的方式、教師的角色等方方麵麵都發生了變化。信息時代的技術、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都與以往不同,要求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有效的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術及教學研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交流協作;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要想達成這些目標,需要我們不僅要學習新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形成新的結合了技術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產生新的認識,並探究對教學內容和資源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
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學習教育科學理論,使用信息技術,從事教育實踐,進行教學反思,改變教育行為,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行動認真地進行自我反思,總會發現一些遺憾。實際上,自我反思本身也就是研究,它是教師個體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必要環節。由於與信息技術結了緣,我的教育反思沒有采用紙筆,全都是在Blog上完成的,這也是現代網絡所帶給我的最大收益。通過網絡,我得以和專家教授交流對話,和優秀教師資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曆程共享。
·校本培訓,成就教師發展
2005年,我校抓住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機遇,整體規劃學校的信息環境,建起了校園網、安裝了校園廣播係統、接通了國際互聯網,並為教師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實現了信息環境的提升。但是,硬件環境隻是為學校品位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決定學校教學質量和品位的關鍵還是在教師。為此,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又在全體教師中組織開展了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製定了《丹棱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規劃》和《丹棱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量化評估細則》,本著務實性、個性化和人本化的原則,參加培訓的教師都根據自己的需求,確立了操作、應用、整合三個層次的符合自身實際的培訓目標。其次是強化解決問題,立足於、服務於教學,開展以案例培訓為主要形式的問題解決式的培訓,強調在教學實踐中學習,既包括通過教育教學實踐進一步熟悉操作技能,也包括通過實踐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設計出有效用於教育教學過程的課件,運用所學技能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比如,語文學科拚音錄入、數學學科和理化生學科公式和符號的錄入,截取與獲取光盤和網絡資源中有價值的部分等,通過集中研討的方式,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第三是解決教師資源獲取、傳輸、加工的問題。我們編寫了《丹棱中學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教材》,作為老師資源獲取、傳輸和加工的指南。這一做法成為我校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一大亮點。第四是為教師推薦學科化軟件,數學教師介紹“幾何畫板”,物理教師介紹“仿真實驗室”等。通過兩年的紮實的校本培訓,現在我校教師的信息技能已經有了較大提高,信息素養有了較大的提升。
一路走來,我與信息技術共發展。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在信息化的時代,變化成為根本特點。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對教學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優化是無止境的。所以,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對新技術、新工具、新方法持開放接納、嚐試融合的態度,自覺主動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才能使教學更加輕鬆、高效。有位教師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了如下一段話:“我們應迅速在短時間內掌握一些學得會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技術技能,主要是:Google——信息檢索技術;Igooi/epip/mypip——知識管理技術;PowerPoint——表達展示技術;Concept Map——思維彙聚技術;Weblog——實踐反思技術;Moodle——網絡教學技術。”這裏麵提到的8種信息技術值得所有教師學習掌握。我們隻有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讓信息化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並獲得自身的專業成長。
後記我的幸福的教育生活
你有信仰嗎?
春來春往,花開花落。在今天,我仍慶幸能站在三尺講台,我為我的教師職業感到自豪。為人師,這就是我的信仰,從讀大學選擇師範專業起,一直都沒有變過。
信仰是力量。“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的本質在於“德潤人心、匡複人性、文化天下”,教育的樂趣在於教學相長。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作為教師,應在儀表、靈魂和性格上處處流露出儒雅的書卷氣息:對所教學科,能夠旁征博引,激揚才華;教學語言幽默、風趣、高雅;開導、引導和疏導學生的思想困惑與學問困惑別具匠心;擁有曲徑通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教育藝術……所有這些,都是讓教師成為溫文爾雅的長者、學生的良師益友所必備的素質。
信仰是選擇。我選擇了從教,是因為教育是高尚而光輝的事業。教育生活本身就應該是充滿幸福的。愛爾蘭的巴克萊博士在《花香滿徑》一書中寫道:“幸福的生活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無論現實如何,都應該對世界抱以一種開放的信任,對生命抱以一種堅定的信念,對職業抱以一種深沉的敬畏。做一個勤於學習勤於反思的教師,做一個堅韌不拔挑戰自我的教師,做一個有膽有識才藝俱佳的教師,將是我不變的選擇。
信仰是堅守。一旦選擇就毅然堅守,而堅守所付出的代價有時遠比選擇時還要巨大。教育之正道,一謂天道,即從“心”出發,順應自然;二謂人道,即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心性的數學課堂既立於“心”,強調從“心”開始,還原數學的本質力量;又致其“性”,遵循人之能動的秉性,合理合情地“教”,應其所是地“教”,還學生主動、能動、自動的權利。作為教師,隻有“盡心”“盡情”,才能“盡性”“盡意”。麵對實際教育問題,應該善於把愛心、上進心、事業心、責任心、平常心融為一體,依靠心與心的有聲和無聲的共鳴、互動,誠心致“性”,化解矛盾,讓課堂充滿活力、情趣與智慧,使師生體驗挑戰並享受學習。教育,因生命而“動”。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理解生命的內涵,尊重生命的邏輯,傾聽生命的律動,促進生命的發展,提升生命的意義,增加生命的價值。讓我們以心靈感動心靈,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紮紮實實、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融進人本管理和陽光文化之中,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當今社會,很多人變得越來越實際,越來越平庸,越來越浮躁。真正能把持自我、堅守信仰者難能可貴。隻要你還是教師,就永遠不應該去從俗、去媚俗,永遠不應該在理想麵前崩潰——即使在不理想的現實中,我們也不應該放棄信仰。堅守信仰,就是堅守尊嚴。俗話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寬。堅守信仰,就會有夢想、有思想、有激情;堅守信仰,就會愛教育、愛工作、愛生活。正如卡耐基所言:“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天地在我心中,使命在我心中,左手用智慧為生活點燈,右手牽著幸福遠行。有了信仰,我們就能幹得漂亮,活得精彩,笑得燦爛。信仰是人生存在的靈魂,它是激蕩起生命漣漪的雙槳,它是點燃人的精神烈焰的火炬,它是創造幸福生活的源泉。人生與信仰,如同花之有蕊,果之有核,水之有源,山之有脈,海之有潮。
堅守信仰,就是堅守人生的精神家園,守住了這個家園,人生就會四季常青,幸福無疆。
201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