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話題
作者:楊忠國
摘 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新時期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十八大作出的一項戰略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
關鍵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生命線;戰略部署
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學習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力實施學校“五大工程”之際,我很榮幸地在我校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合作的遠程教育培訓網站上進行了係統深入的學習,深感以習總書記為中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帶頭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為全黨作出了表率。作為一名大學的普通教師,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如下體會。
1、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在新的形勢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又一次積極探索。它與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創先爭優等重大活動一脈相承,是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偉大創舉。
2、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在全黨全國人民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重要時刻,黨中央決定根據十八大的部署,在全黨開展一場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舉措。對於高校而言,結合實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也同樣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高校要著眼自己的改革發展,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上級黨組織的精神和要求上來,並帶領、組織班子和廣大黨員幹部深入開展此項活動,乘著教育實踐活動的春風大力謀求自身發展。
3、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要求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中央到地方,已連續下發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規定,推動了黨風政風改進,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了思想動員和工作準備。這是擺在全黨麵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們黨加強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點。其實,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思路與答案,即為民、務實和廉政。要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在生活工作中克己奉公,尊重、依靠和服務職工群眾,以紮實的作風,良好的形象,優秀的業績彰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3.1力行執政為民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1]。執政為民思想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民惟邦本”的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本位”等思想直接相關,同時還與中國國情和世界的發展密切相連[2]。執政為民思想可追溯到1940年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時期,後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曆屆領導人承續,經曆了一個螺旋式上升、層級遞進的過程[3]。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失去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遲早都會垮台。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隻有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並帶領群眾不斷前進。將執政為民的理念與科學的製度設計結合起來,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總結曆史經驗教訓得出的科學結論,也是我黨有機整合各類執政資源的重要途徑,更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與非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本區別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