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秘的蒙麵槍手(連載)(2 / 3)

四路出擊

全市公安幹警、保衛幹部按照“6·18”專案總指揮部統一部署,分為社會麵、重點地區、廠礦企事業單位內部和物證鑒定查證四路人馬,同時出擊:

——社會麵上的排查由常務副局長丁學南分工負責。在短短的幾天內,全市排出2000多名嫌疑對象,均逐一查證見底,每排除一個嫌疑人員,都做到否定有據,記錄備案。此舉帶動破獲了一大批其他刑事犯罪案件。

——武宜路一帶的5個派出所轄區,是與“6·18”持槍搶劫案串案並案的三起案件發生地,被確定為重點排查地區,由分管刑偵工作的副局長蔣玉春坐鎮指揮,並由有關區公安分局集中警力進行排查。

——廠礦企事業單位內部由副局長周順安、內保科長於文波具體負責,組成“6·18”案件廠礦企業單位內部專案組,以逐一落實見底“徐海牌”41 碼電工鞋為重點,排查嫌疑對象。

——刑偵技術人員分為鑒定和查證兩個小組開展工作,分別由省公安廳刑偵處副處長顧建國和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馬盤方具體負責。

全市到處在行動,內緊外鬆,四路大軍明查暗訪、追根尋源,日夜奮戰著。

刑偵技術一路人馬首先傳來好消息。他們大膽而又十分謹慎地運用技術處理手段,對現場提取的果綠色布塊上粘有的4段滌綸膠帶紙進行了分析,認為罪犯在製作偽裝物的過程中,可能留有指紋,同時也可能具備警犬“嗅源”條件。在兩者隻能取其一的情況下,顧建國副處長、馬盤方副大隊長果斷決定放棄“嗅源”,精心組織提取指紋技術處理。透明膠紙和果綠色布塊在暴雨中已浸透、衝刷過,膠紙光麵的指紋已被破壞,隻有與布沾合的一麵或膠紙的重疊部位存在指紋的可能性。

果然,技術人員使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兩段膠帶紙粘接處似乎有模糊指紋,即對膠帶紙粘接部位施行“剝離手術”,然後用化學方法熏顯。由於他們都未在膠紙粘麵取過指紋,加之膠紙經大雨衝刷,難度太大,市公安局技偵人員特邀省公安廳和無錫市公安局的技術人員一起,邊試驗、邊摸索,在反複實驗,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才正式操作,在痕跡室裏連續緊張工作了三天兩夜,終於從中提取到罪犯留下的三枚很有檢驗價值的食指指紋,從而獲取了認定罪犯的直接證據。

緊接著查對指紋的細活展開,8名技術人員三天三夜,查對了本市1.3萬餘份指紋檔卡無果,同時在省公安廳協助下,還查對了南京、蘇州、無錫、鎮江和省公安廳所存的近10萬份指紋檔案,結果仍一無收獲。對此,技偵幹警沒有泄氣,而是決定在未受過公安、司法機關打擊處理過的嫌疑人中進行持續排查。

同時,果綠色布塊也很快查明,是常州市東風印染廠生產的。從這塊布的針腳線、光麵與毛麵對比、光麵上的汙跡,以及斜向,鑒定是棉衣襯裏的左門襟、下貼邊接近開叉處的一塊,這也為擒獲罪犯準備了充分的證據。

物證的鑒定、查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而社會麵和廠礦企事業單位的排查猶如大海撈針,效果不盡如人意。

在市公安局局長辦公樓三樓小會議室裏,淩副廳長、孔局長抽著悶煙,踱著方步,有點焦慮不安。

孔局長屈指一算,“6·18”案發已過7天,罪犯究竟在何方?他自言自語道:難道排查中出現了疏漏?

淩副廳長拍了一下手掌說:“我也這麼想,是不是我們發動還不夠深入,排查還不夠透徹,工作還不夠細致?”

“是啊……”孔局長點點頭說。他仔細回顧、檢點著自己的工作部署,感覺到在“深”、“細”上確實欠點功夫。

孔局長一方麵與丁學南、蔣玉春等副局長商議對策,向全市各級指揮員提出了“以快克慢、以實克浮、以細克粗”的原則要求,並針對個別同誌排查工作中的浮躁作風和疏漏之處,發出了《關於古村派出所一民警排查“6·18”案件中嚴重不負責任的通報》,強調了嚴肅責任追究和查案紀律;另一方麵,孔局長與淩副廳長深入到案發地,複勘現場,研究進一步加強重點地區排查的措施。

6月25日,淩副廳長、孔局長來到重點地區武宜路一帶,發現這裏情況異常複雜,既是鍾樓區、廣化區、郊區三個區的交界處,又是城郊結合部,外來戶、租賃戶甚多,加上戶籍警人少事多,基礎工作相當薄弱,對排查罪犯帶來了很大困難。

孔局長和淩副廳長視察了5個重點地區以後,再次複勘了半導體廠、財稅二分局和交警大隊辦公室三個被盜現場,還複看了犯罪分子的兩處贓物拋擲點。他們在勞動西路157號的水井邊反複觀察、思索:案發當時,這裏的居民打撈落在水井底的鐵水桶時,撈上來一個布包,內有財稅二分局被盜的窗簾、手套、旋鑿、工作證等物。犯罪分子用窗簾布事先包紮好,還放入幾個鐵塊,再沉入井底。這口井地處偏僻的巷子裏,按常理一般不為陌生人所知。

孔局長那滲透力很強的目光,穿過眼鏡的鏡片射向水井。他圍著水井邊轉邊想:此井偏僻隱蔽,離井不遠是河塘,犯罪分子用鐵塊沉物不是轉移視線,意在毀滅罪證;棄河投井,說明犯罪分子熟悉此井,先意識到井,再投物於井中,暴露了犯罪分子的歸宿點距井不遠。

此時,淩副廳長指著水井說:“犯罪分子蒙麵作案,雖神秘兮兮,但在這口井裏露出了尾巴,他就是井附近的人。”淩副廳長指出,犯罪分子的歸宿點,很有可能是沿著這口井旁的出口處,向著郊區高家村方向。

孔局長的想法與淩副廳長的看法不謀而合。於是,孔局長立即調整警力部署,將原劃定的5個派出所管轄的43個戶口段和9個生產大隊的重點排查地區,縮小到10個戶口段和2個生產大隊,使重點排查範圍更加縮小突出,警力部署更加集中,偵查主攻方向更加明確。

重地突破

孔局長從複勘的現場回到市公安局,太陽即將西沉。他顧不上晚餐和休息,吩咐我馬上通知各位副局長和刑警大隊長連夜開會。會上,孔局長簡要總結前一階段偵破工作,全麵分析現場複勘的情況後,作出了“集中優勢兵力,主攻重點地區”的決策:在不放鬆社會麵上排查的同時,從全市抽調富有偵破案件經驗的5位區公安分局副局長和100多名幹警會戰重點地區。並由各級領導親自指揮、督陣,幹警分段包幹,實行逐戶、逐房、逐人“梳篦式”排查。

郊區公安分局副局長惠興生,深夜接到市公安局命令,連忙趕到指定的永紅、新建兩個大隊組織排查。這位刑警隊長出身的副局長,個子不高,人特機靈,目光炯炯有神,身上透著一股長期從事刑偵工作特有的作風嚴謹、穩健踏實的氣質。

惠副局長來到永紅大隊高家村,對每一個民警的工作詳細詢問、檢查後,又對負責排查工作的夏林勝、顧誌坤強調說:“這裏是重點地區的重點地段,決不能有絲毫疏忽,你們每否定一個嫌疑對象都必須確有證據,要敢向我拍胸脯保證。”

夏林勝是郊區公安分局刑警,顧誌坤是永紅派出所戶籍警,他倆緊密配合,協同排查,很快發現了幾名重點嫌疑對象。對這幾名重點嫌疑對象雖然查了幾遍,但是,既無十分把握敲定,也不敢輕意否定。他倆把難題彙報到負責甄別嫌疑、鑒定把關的郊區公安分局刑警隊副隊長李立建那裏。

李立建曾在公安技偵部門工作多年,思路敏捷清晰,證據意識很強,練就了膽大心細、善思多謀的職業習慣。他一支接著一支地吸著香煙,反複琢磨著夏林勝、顧誌坤反映的幾個重點嫌疑對象,其中一個名叫楊國民的嫌疑對象,牢牢吸引住了李立建的眼球。

楊國民,男,25歲,常州市人,係常州市第六中學校辦“光明水暖器材廠”工人,家住郊區永紅大隊高家村。據調查材料顯示,其年齡、體貌特征與“6·18”專案總指揮部排查通報、刻畫模擬的犯罪分子畫像基本相符,並具備電工鞋和藍滌卡上裝等,唯一與通報不符的是身高偏矮。

李立建一陣興奮,他即向惠興生副局長彙報,建議進一步查清楚楊國民的平時表現和活動情況。

夏林勝、顧誌坤深入楊國民鄰居群眾和其工作單位秘密調查,查明楊國民從小父母離異,個性孤癖、倔強,與養父關係緊張,平時好吃懶做,愛看驚險、恐怖小說,經常無故曠工,夜間時常神出鬼沒,行動詭秘,並發現其有賭博行為等情況。

惠副局長聽了夏林勝、顧誌坤的情況彙報,仍不放心,又指令李立建等負責見底把關的同誌進行再一次核查,發現楊國民右眉端有一顆明顯的黑痣,分析可能是其蒙麵遮掩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獲悉楊國民6月18日一早上班、5天後又曠工,這情況反常、可疑。據此綜合推理,楊國民作案的可能性驟然上升。

7月9日上午9時許,李立建副隊長心急火燎、喘著粗氣跨進了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指紋室,遞給技術員趙維康一份密取來的“十指指紋”說:“快、快、快!快對對,粗看兩個食指指紋都是鬥形紋,是一個重大犯罪嫌疑對象的。”

趙維康技術員僅看了兩分鍾就興奮地叫起來:“像、像、像!像案發現場提取的膠帶紙粘接處的食指指紋,已經對上9個特征了”。負責複驗的老技術員林明坤接過指紋,小心翼翼地放到顯微儀上比對,一看便與早印在頭腦中的犯罪分子的指紋對上了。他激動得叫起來,說:“對上了9個特征,現在,我的心跳得太厲害了!”李立建即遞上一支香煙說:“別激動,抽口煙平靜平靜,再仔細看看。”他叫別人不要激動,其實自己卻已激動得胸膛裏那顆心都快蹦出來了。

對上的指紋,正是夏林勝、顧誌坤排查出的高家村重點嫌疑對象楊國民的。

至此,認定楊國民就是“6·18”案蒙麵槍手已確定無疑。

槍手就擒

“6·18”蒙麵槍手楊國民的神秘麵紗被揭開以後,抓捕楊國民的戰鬥立即打響。

鑒於日前郊區公安分局刑警隊在審查一個賭博犯罪團夥時,曾涉及到楊國民,為防楊國民驚動、逃跑,惠興生副局長與李立建商議決定,抓住時機,一麵由惠興生及時將這一重大案情向市公安局“6·18”總指揮部報告,並坐鎮在永紅派出所指揮抓捕行動;一麵由李立建率領警察和聯防隊員團團包圍了市第六中學校辦“光明水暖器材廠”。

7月9日上午10時30分,正在幹活的楊國民被領導借口喊出車間門口時,隻見幾名威武的警察出現在眼前,頓時驚慌得不知所措,本能地轉身想逃,還沒來得及拔腳,就被李立建等警察蜂擁而上,死死扭住頸脖和雙手,戴上了手銬,押解到永紅派出所。

總指揮部孔局長聽完情況報告,立即命令蔣玉春副局長迅速前往永紅派出所,依法將楊國民刑事拘留,進行正麵審查,組織突擊審訊;命令馬盤芳副大隊長率警前往控製楊國民住所,嚴密監視其他嫌疑人,做好搜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