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物流業”跨界重生
遠見
作者:gshzhongsuo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肯定了物流快遞等新業態的快速成長,同時也提出要全麵推進物流快遞的發展。
在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消費紅紅火火發展之時,物流行業的“互聯網+”也不能落後。在互聯網改變世界的滾滾新浪潮之中,如何能夠與互聯網相結合,不被時代前進的步伐所拋棄,已經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首要思考。
傳統物流差在哪兒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采購、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其實,作為傳統行業之一的物流業,在“互聯網+”概念提出之前,早就已經試水互聯網。
那麼,傳統的物流業存在著哪些缺陷呢?
第一,傳統物流服務功能單一。
目前仍以倉儲、運輸為主,不能提供有效的係統化物流服務。
第二,傳統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下,管理水平不高。
當前的社會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傳統物流缺乏信息化作為支撐,隻會被社會淘汰。沒有信息化的係統,傳統物流的管理水平也很難符合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第三,傳統物流缺乏資源整合能力。
現代社會強調綠色環保,傳統物流無法做到整個產業供應鏈的整體掌控,低效高耗能的運輸方式帶來的不僅是環境汙染,還有物流成本的提升。
互聯網強勢衝擊
當互聯網和傳統物流業相結合,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第一,物流業務的變化。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超過210萬億元,快遞業務量接近140億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業務來自電子商務的貢獻。
第二,物流需求的變化。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阿裏、京東、蘇寧等企業都在布局O2O,轉眼間企業的物流需求已經從B2C物流需求的時代變成O2O和C2B需求的時代。
第三,物流載體的變化。
2013年高速路貨車的流量相對於上年降低了2-5%,半掛車銷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達、順豐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順豐的飛機達到34架(自有全貨機達15架)。當航空貨運和高鐵貨運的時代來臨的時候,傳統物流運輸模式已經不再成為唯一的選擇,速度和服務已經成為占據市場的有力武器。
第四,物流上遊商業的變化。
2014年各大產業的供應鏈模式都麵臨新的變化。以信息替代庫存,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物流服務模式的變革。
第五,“電商物流”的崛起。
未來電子商務行業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預製相配套的電商物流體係做支撐。
“電商物流”麵麵觀
“電商物流”是指以電子商務為服務對象,利用現代信息和管理技術,按照電子商務特點,從網絡前端到最終客戶全過程物流協調、控製和管理的新興產業。其市場特征呈現如下幾個趨勢:
一、電商自建物流成趨勢。
物流成為電商競爭的新戰:2013年5月,馬雲成立菜鳥網絡;京東推出“極速達”服務,實現3小時配送;蘇寧雲商部署“物流雲”項目等。
二、快遞“跨界”反串玩電商。
例如“順豐優選”;申通“愛買網超”;“圓通新農網”;“中通優選”,宅急送“E購網上平台”,中國郵政與TOM集團合資建設B2C購物平台等。
三、外資快遞搶食中國市場。
聯邦快遞、UPS在內的外資快遞已經獲得牌照進入,目前在國內所占份額,大概3%左右。而DHL、TNT則都是專注在國際快遞快件業務上。
四、行業麵臨洗牌,部分企業嶄露頭角。
國內快遞行業進入戰國時代,初步形成高、中、低三個競爭梯隊,前四大企業市場份額不到50%,未來行業將麵臨洗牌。
五、快遞企業、電商集體發力智能快遞櫃。
快遞無人收件,“最後一公裏”成為行業難題,而智能快遞櫃的優勢非常明顯:可以減少物流配送人員,降低配送成本,實現快件包裹的集中投放和回收等。
當然,快遞行業的亂象也一直存在著。
目前除順豐各網點均為直營外,“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等民營快遞公司的加盟比例均超過50%,有的甚至超過80%。不管在渠道、管理還是經營等方麵,快遞公司總部的管控始終難以到位。因此,“奪命快遞”、信息泄露、暴力分揀、監守自盜等問題頻出,嚴重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急需出台相關法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