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遠誌不曾忘(1)(2 / 2)

徐天琳無語冷笑,拂袖而去。一群侍衛頓時將太子和範良娣團團圍住。

陶媚兒踩著碎落的花葉,蕭索的冷風灌入全身。不遠處隱隱約約似有鐵鏈的拖移聲。

透過枝葉的罅隙,可以看到徐子風正在一群侍衛的押解下,向含章殿而來。

滿臉的胡須爬滿了他剛毅而憔悴的麵龐,腳下的步伐依然一聲一聲,傾訴著從容和淡然的心境。

眼睜睜看著徐子風的身影漸行漸遠,卻又無可奈何。他與她正承受著聚少離多的苦楚,誰又能知,這場浩劫何時才會終了?

咬著唇跟隨那讓她無法恨起來,也無法再愛一分的男子,徐天琳。

煉丹的地方仍然是如此的寧靜,竹葉色深如碧,似乎從來不知道外界的一切紛爭,隻有陶媚兒依然能夠感受到它們已經瀕臨微寒之苦。

那磨盤下一堆碾碎的粉末,正散發出濃烈的香氣。

陶媚兒輕輕撚了一絲粉末,用鼻子嗅了嗅,立刻覺得心中浪濤洶湧。這是必栗香,用來斷殺一切惡氣。徐天琳最是潔淨,如今正是為了將天地之間的濁氣一掃而空,為丹房留出一片清淨之地,竟然不辭辛苦地製成這香。

不知為何,卻不見他的身影。

一陣熟悉的淡香隨著氤氳的熱氣飄入鼻孔,讓陶媚兒心狂跳不止的是,那暗紅方杌上放置的竟然是一杯熱氣騰騰的棗茶。

那杯具竟然是自己最喜歡的蘭花瓷。

淚水變成了紛飛的細雨,隨著水汽的騰旋濺落在杯中,他……

“這棗幹是我珍藏已久的上佳水菱棗,煮後曬幹,使其皮薄而皺,比其他棗更甜,是名副其實的天蒸棗。”

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聲音真切地在陶媚兒耳邊響起。

“我還記得有個女子說過,這大棗主心腹邪氣,安中、平胃氣,養脾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體虛弱等……是她生平之最愛……每有患傷寒之人,病後口幹咽痛喜睡,她便讓那人將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二兩,合並後每取一兩煎服,謂之‘大棗湯’……”

一字一句如重錘敲擊著陶媚兒的心,手中的蘭花瓷微微傾斜,棗茶的清香似乎更為馥鬱。

“那女子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便總是常說,這天地萬物都是藥材,甚至連那吐出的棗核都不讓丟棄,說那是治腹痛的良藥!”

這聲音竟越說越激動,似乎要將前塵往事傾訴而出。

“太醫丞為何要跟民女說這些?”陶媚兒硬起心腸,將自己的柔軟暗暗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