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1.今火猶西流2,司曆過也3.”
1“火伏”句:火指心宿。心宿在夏正十月隱沒不見,此時天氣已經寒冷,昆蟲都已蟄伏地下(冬眠)。2西流:言未盡沒。
3司曆:掌管曆法的官員。過:失誤。當置閏而不置,故時令與天象不協調。
宋、鄭之間有隙地焉1,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2.子產與宋人為成3,曰:“勿有是4.”及宋平、元之族自蕭奔鄭5,鄭人為之城嵒、戈、鍚6.九月,宋向巢伐鄭,取錫,殺元公之孫,遂圍嵒。十二月,鄭罕達救嵒。丙申7,圍宋師8.
1隙地:閑田。2彌作、頃丘、玉暢、嵒(yán)、戈、鍚(yáng):皆邑名。3子產:公孫僑,鄭卿。為成:講和。4勿有是:宋、鄭俱棄之而不居。5“及宋”句:奔鄭在定公十五年。宋平、元之族:宋平公、元公的後代。奔鄭在定公十五年。6“鄭人”句:鄭人為之築城以處之。7丙申:二十八日。8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經》書宋伐鄭在前,螽在後,《傳》則螽在前,伐鄭在後,亦因伐鄭事與明年傳文相接。
經
十有三年春1,鄭罕達帥師取宋師於嵒2.
夏,許男成卒。
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3.
楚公子申帥師伐陳。
於越入吳4.
秋,公至自會。
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葬許元公。
九月,螽5.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於東方6.
盜殺陳夏區夫7.
十有二月,螽。
1十有三年:公元前482年。2取:勝之甚易,故言取。3黃池:地名,在今河南封丘縣西南。4於越:越。於為發語詞,無義。5螽(zhōng):指飛蝗。此年蝗蟲為災,故《春秋》書之。6孛(bèi):彗星。7盜:非大夫,故稱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