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2)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3.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4,郊。

秋,齊侯、衛侯伐晉。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1哀公:名蔣,定公之子。公元前494年—公元前477年在位。《諡法》:“恭仁短折曰哀。”2元年:公元前494年。3隨為楚國附庸,長期不通於中原諸侯。定公四年,吳入郢,楚昭王奔隨,隨人保護昭王有功,楚使隨複列於諸侯,故隨侯複見於《經》。4辛巳:六日。

元年春,楚子圍蔡1,報柏舉也2.裏而栽3,廣丈,高倍4.夫屯晝夜九日5,如子西之素6.蔡人男女以辨7,使疆於江、汝之間而還8.蔡於是乎請遷於吳9.

1楚子:指楚昭王。2定公四年,蔡與吳伐楚,戰於柏舉,楚師敗績,幾乎滅國。3裏:居處。此指修建居處。栽:築牆的長版。此指設版築牆。4廣丈,高倍:寬一丈,高二丈。5夫:兵。屯:戍守。壘未成,故設兵戍守戒備。6素:預,預計。

7辨:別。此句謂男女分開拘係出降。8“使疆”句:楚欲使蔡居於長江之北、汝水以南一帶地區。蔡侯表示聽命,故楚師還。9“蔡於是”句:楚師既還,蔡人叛楚而就吳。

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1,報槜李也2.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3,使大夫種因吳大宰嚭以行成4.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5,去疾莫如盡。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祕6,滅夏後相7.後緡方娠8,逃出自竇,歸於有仍9,生少康焉。為仍牧正10,惎澆11,能戒之12.澆使椒求之13,逃奔有虞14,為之庖正15,以除其害16.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17,而邑諸綸18,有田一成19,有眾一旅20.能布其德,而兆其謀21,以收夏眾22,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23,使季杼誘豷24,遂滅過、戈25,複禹之績,祀夏配天26,不失舊物27.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28,不亦難乎!句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29,親不棄勞30.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31,後雖悔之,不可食已32.姬之衰也33,日可俟也34.介在蠻夷35,而長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36.”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37,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38!”三月,越及吳平。吳入越39,不書,吳不告慶,越不告敗也。

1夫椒:山名,在今江蘇蘇州市吳中區西南太湖中。2槜(zuì)李:越地,在今浙江嘉興縣南四十五裏。定公十四年,吳伐越,戰於槜李,吳王闔廬受傷殞命。3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十二裏。4大夫種:文種。大宰嚭:伯嚭,為吳太宰。行成:求和。5滋:益。6有過(guō):國名,在今山東萊州市西北。澆(ào):寒浞之子。寒浞殺羿,納其妻而生澆,封於過。斟灌:國名,在今河南範縣北。此指斟灌之君。斟祕(xún):國名,在今河南偃師市東北三十裏。7夏後相:夏啟之孫。後相失國,依於斟灌、斟祕,複為澆所滅。8後緡:相之妻。娠:懷孕。9有仍:國名,在今山東濟寧市。後緡為有仍氏女。10牧正:牧官之長。11惎(jì):毒,恨。12能:乃。戒:備。13椒:澆之臣。14有虞:國名,在今河南虞城縣西南三裏。15庖正:掌膳食之官。16除:免。17虞思:有虞之君,名思。二姚:虞君之二女。虞為姚姓。18綸:虞邑,在今河南虞城縣東南三十裏。19成:方十裏為成。20旅:五百人為旅。21兆:始。22“以收”二句:襄公四年《傳》雲:“靡(夏之遺臣)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23女艾:少康之臣。諜:為間諜。24季杼:少康之子後杼。豷:寒浞之子,澆之弟。

25戈:國名,在宋、鄭之間。寒浞封豷於戈。26祀夏配天:祭天而配以夏之祖先。27物:職。28或:又。豐:大。《史記·吳太伯世家》此句作“又將寬之”。29施不失人:能施恩惠,則得人。30棄:忘。31“違天”句:謂天予不取,如助仇敵。32不可食:不可為。食:為。33姬:指吳國。34日可俟:言可計日而待。35介在蠻夷:吳處於越、楚之間。36不行:不可。37生聚:增殖人口,積聚財貨。38“吳其”句:吳之宮室,將廢為汙池。言吳將滅亡。39“吳入”四句:吳、越交戰,均未告魯,故《春秋》不書。慶:謂戰勝。

夏四月,齊侯、衛侯救邯鄲1,圍五鹿2.

1“齊侯”句:趙稷以邯鄲叛,晉伐之,而齊、衛往救。齊侯:指齊景公。衛侯:指衛靈公。邯鄲:晉邑,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2五鹿:晉邑,在今河北大名縣之沙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