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1 / 3)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門於陽州1.士皆坐列2,曰:“顏高之弓六鈞3.”皆取而傳觀之。陽州人出,顏高奪人弱弓,籍丘子汙擊之4,與一人俱斃5.偃,且射子汙6,中頰7,殪8.顏息射人中眉9,退曰:“我無勇,吾誌其目也10.”師退,冉猛偽傷足而先11.其兄會乃呼曰:“猛也殿12!”

1門:攻其城門。陽州:本魯邑,此時已為齊有,在今山東東平縣北境。2士皆坐列:就其行列而坐。言無鬥誌。3顏高:魯人。六鈞:一百八十斤。謂拉滿弓需用力六鈞。三十斤為鈞。4籍丘子汙:齊人。5顏高與另一人俱被擊而倒地。斃:仆。

6偃,且射子汙:顏高雖倒地,尚能射人。言其善射。7頰:麵頰。8殪:死。9顏息:魯人。10誌其目:謂欲射其目。誌:意。11冉猛:魯人。冉猛欲先歸,而假裝受傷。12猛也殿:其兄偽稱冉猛在後為殿。

二月己醜1,單子伐穀城2,劉子伐儀栗3.辛卯4,單子伐簡城5,劉子伐盂6,以定王室。

1二月己醜:二月無己醜。己醜為三月二十七日。疑“二”乃“三”之訛。2單子:單武公。穀城:周邑,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北。3儀栗:周邑,當在今河南洛陽市附近。4辛卯:二十九日。5簡城:周邑。6盂:即邘。周邑,在今河南沁陽市西北。趙鞅言於晉侯曰1:“諸侯唯宋事晉,好逆其使,猶懼不至。今又執之,是絕諸侯也。”將歸樂祁,士鞅曰2:“三年止之3,無故而歸之,宋必叛晉。”獻子私謂子梁曰4:“寡君懼不得事宋君,是以止子。子姑使溷代子5.”子梁以告陳寅。

陳寅曰:“宋將叛晉6,是棄溷也,不如待之。”樂祁歸,卒於大行7.士鞅曰:“宋必叛,不如止其屍以求成焉8.”乃止諸州9.

1晉侯:指晉定公。2士鞅:即範鞅。範鞅言於晉侯,執樂祁,在六年。3止:留,扣留。4獻子:範鞅。子梁:樂祁。

5溷:樂祁之子。6將:若,如果。7大行:山名。即太行山。8止:留。9州:晉邑,在今河南沁陽市東南五十裏。

公侵齊,攻廩丘之郛1.主人焚衝2,或濡馬褐以救之3,遂毀之4.主人出5,師奔。陽虎偽不見冉猛者6,曰:“猛在此7,必敗。”猛逐之8,顧而無繼,偽顛。虎曰:“盡客氣也9.”

苫越生子10,將待事而名之。陽州之役獲焉11,名之曰陽州。

1廩丘:齊邑,在今山東鄄城縣東北四十裏。郛:外城。

2主人:守軍。指廩丘人。自居其地而戰,故稱主人。衝:戰車。用於攻堅陷陣。3濡:濕,沾濕。馬褐:馬衣。4毀之:毀其郛。5“主人”二句:齊人出城,魯師奔逃。6者:句末語助詞,無義。7“猛在”二句:陽州之役,冉猛先歸。此言今猛若在此,必複敗。8猛逐之:冉猛被激,而逐齊師。9客氣:指魯軍之士氣。起兵伐人者為客。《尉繚子·守權》:“令客氣十百倍,而主之氣不半焉。”10苫越:即七年《傳》之苫夷。

11陽州之役:在此年春。獲:有所俘獲。

夏1,齊國夏、高張伐我西鄙2.晉士鞅、趙鞅、荀寅救我。公會晉師於瓦。範獻子執羔,趙簡子、中行文子皆執雁3.魯於是始尚羔4.

1夏:金澤文庫本作“夏四月”。2“齊國夏”句:上年春,魯二次侵齊。3趙簡子:趙鞅。中行文子:荀寅。4《周禮·春官·大宗伯》:“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魯三卿本皆執羔,其後唯正卿執羔。

晉師將盟衛侯於訑澤1,趙簡子曰:“群臣誰敢盟衛君者2?”涉佗、成何曰3:“我能盟之。”衛人請執牛耳4.成何曰:“衛,吾溫、原也5,焉得視諸侯6?”將歃,涉佗捘衛侯之手7,及捥8.衛侯怒。王孫賈趨進曰9:“盟以信禮也10,有如衛君11,其敢不唯禮是事,而受此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