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有彗星1,齊侯使禳之2.晏子曰3:“無益也,衹取誣焉4.天道不諂5,不貳其命6,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7,以除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損8?《詩》曰9:‘惟此文王,小心翼翼10.昭事上帝11,聿懷多福12.厥德不回13,以受方國14.’君無違德15,方國將至,何患於彗?《詩》曰16:‘我無所監17,夏後及商。用亂之故18,民卒流亡。’若德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為19,無能補也。”公說,乃止。
1齊有彗星:彗星出齊之分野。2禳:祭禱以消除災殃。
3晏子:晏嬰。4衹:適。誣:欺。5天道:天命。昭公二十七年《傳》:“天命不慆久矣。”諂:通“慆”。疑。6不貳其命:不會隨意改變天命。7“且天”二句:彗星形似掃帚。掃帚用於除穢,古人以為彗星出現是除舊布新的先兆。且:夫。發語詞。
8損:當作“益”。《新序·雜事四》、《論衡·變虛篇》載此皆作“穰之何益”,與下文“無能補”相應。9《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大明》。10小心翼翼:形容恭敬。11昭:明。12聿:語助詞,無義。懷:來。13回:邪。14方國:四方來附之國。15違德:邪德。違:邪。16《詩》曰:逸《詩》。17“我無”二句:謂我以夏、商為鑒。無:何。監:通“鑒”。18用:因。19祝史:官名,掌祭祀、告神之讚辭者。
齊侯與晏子坐於路寢1,公歎曰:“美哉室!其誰有此乎2?”晏子曰:“敢問何謂也?”公曰:“吾以為在德。”對曰:“如君之言,其陳氏乎3!陳氏雖無大德,而有施於民。豆、區、釜、鍾之數4,其取之公也薄5,其施之民也厚6.公厚斂焉,陳氏厚施焉,民歸之矣。《詩》曰7:‘雖無德與女8,式歌且舞。’陳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後世若少惰,陳氏而不亡9,則國其國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對曰:“唯禮可以已之10.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11,士不濫12,官不滔13,大夫不收公利14.”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後知禮之可以為國也。”對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15,與天地並。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16,禮也。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箴17;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18,婦聽而婉19,禮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後聞此禮之上也20.”對曰:“先王所稟於天地21,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1路寢:天子、諸侯之正寢,治事之處。2“其誰”句:言己死後誰當有此。其:將。3陳氏:田完之子孫。4豆、區、釜、鍾:四種量具。豆:四升。四豆為區(一鬥六升),四區為釜(六鬥四升),十釜為鍾(六斛四鬥)。5“其取”句:謂以公量收。6“其施”句:謂以私量貸。昭公三年《傳》載,陳氏私家量具,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二鬥五升),五區為釜(十鬥)。陳氏以家量放貸,而以公量收之。7《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車轄》。8“雖無”二句:謂雖無大德,而有喜悅之心,欲歌舞之。式:用。9而:如。表示假設。10已:止。11謂守常業。12濫:越軌。13滔:怠慢。14不收公利:不作福。15“禮之”二句:謂禮可以治國,其理與天地並存。16姑:夫之母。17箴:諫。18從:不專擅。19婉:順。20上:尊崇。21稟:受。
經
二十有七年春1,公如齊。
公至自齊,居於鄆2.
夏四月,吳弑其君僚3.
楚殺其大夫郤宛4.
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於扈5.
冬十月,曹伯午卒。
邾快來奔6.
公如齊7.
公至自齊,居於鄆。
1二十有七年:公元前515年。2鄆:魯有東、西二鄆。此為西鄆,在今山東鄆城縣東。3吳王僚頻戰疲民,又伐楚喪,故《春秋》稱其名以罪之。4郤宛親近讒人,以取敗亡,故書其名。5扈:鄆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6邾快:邾國之卿,名快。7自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