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謂:“子產於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詩》曰99:‘樂隻君子100,邦家之基。’子產,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101,禮也。”
1虒(sī)祁:晉離宮。建成於八年。2以其奢。3取郠(gěng):魯伐莒取郠在十年。4叔向:羊舌肸。5並:遍。征:召。6會:約與吳子會。良:地名,在今江蘇邳州市北六十裏。7乃還:晉侯還。8丙寅:二十九日。9邾南:邾之南境。
10羊舌鮒:叔向之弟。攝:代。司馬:晉掌軍法之官。11子產:
公孫僑。子大叔:遊吉。12幄幕:帳篷。13四十:四十張。
14每舍損焉:每次住宿,則減少其幄幕。15亦如之:亦如子產用九張。16叔鮒:即羊舌鮒。17淫:縱,放縱。羊舌鮒故意放縱芻蕘者,欲懼衛人以取賂。18屠伯:衛大夫。羹:肉。篋(qiè):箱之小者。19宇下:屋宇之下。20而:豈。貳誌:異心。21請:問。請問其故。22及:及於禍。23役:事。24“子若”句:言以衛君之命賜錦於叔鮒。25其已:放縱芻蕘之事將止。26未退而禁之:敦煌寫本(P暢3611)“而”下有“命”字。27尋盟:重申前盟。尋:溫,重申。28有貳心故。29劉獻公:名摯,周卿士。30抑:發語詞,無義。31厎(zhǐ):致。32董:督。33庸:利。34“天子”二句:謂己將率周王之軍隊隨晉伐齊。老:指天子之上公。《禮記·王製》:“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注:“老,謂上公。”35“元戎”二句:引文出自《詩·小雅·六月》。言願率戎車在前開道。元戎:古代大型戰車,用於衝開敵陣。元:大。啟行:開道。
36討貳:討伐背盟者。37“有事”二句:有事而不修其職業,則事不可常。業:職業。38“有業”二句:供其職業而無禮,則久而失其序。39“有禮”二句:有禮而無等差,則雖有序而不恭。威:則,等級。40“有威”二句:有等級而不昭告於神明(謂盟),則雖恭而不顯著。41“不明”二句:不明其職業,而無恭敬之心,則百事無成。42誌業:無忘其職業。誌:識,記。43間朝:隔年而朝。古代三年一朝。講禮:習禮。莊公二十三年《傳》:“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44再朝而會:古代六年一會。莊公二十三年《傳》:“會以訓上下之則,製財用之節。”45再會而盟:十二年一盟。顯昭明:昭告於神明。46誌業以好:行聘意在修好。47講禮於等:朝(講禮)以明上下等級。
48示威於眾:會以示等差於眾。49昭明於神:盟昭信義於神明。
50未之或失:未之有失。或:有。51晉禮主盟:晉以禮主盟。
52齊犧:齋戒之犧牲。齊:通“齋”。下文“何齊之有”之“齊”與此同。53唯:願。54製:裁斷。55間:隙。謂諸侯有離心。56辛未:五日。57建而不旆(pèi):建旌旗而不設旆。旆:附設在旗正幅上的長帛,可以解下。旗上加旆,表示將要打仗。58壬申:六日。59不共:不供晉貢。60魯故之以:因魯之故。61請君無勤:意即拒絕魯君參加會盟。勤:勞。
62子服惠伯:孟椒。63蠻夷:指邾、莒。64率:循。
65“牛雖”二句:牛雖瘦,倒下也會壓死豬。僨(fèn):仆,倒。66其:豈。67“南蒯”二句:南蒯欲以子仲(公子憖)代季氏,又據費叛,事見十二年《傳》。其庸:豈。二字義同。棄:忘。68邾、莒、杞、鄫(céng):都是靠近魯國的小國。鄫已滅,其民猶在。69間其二憂:乘南蒯、子仲為亂之機。70不敢與盟。71造:至。除:除地而成之壇,會盟之處所。72癸酉:七日。73張:張幕。74承:貢賦之次。75班貢:規定貢賦之等級。班:賦,布。76輕重以列:以地位高低確定貢賦多少。列:位。77甸服:在王畿千裏之內的諸侯。78鄭,伯男也:言鄭應承擔伯爵之貢職。男:任。《釋名·釋長幼》:“男,任也,任王事。”《國語·周語中》雲:“夫狄無列於王室,鄭,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貴也。”“南”亦有“任”義。《廣雅·釋言》:“南、壬,任也。”79給:足。80好以為事:以友好為事。81行理:使人。82無藝:沒有限度。藝:極。83將:唯。84瀆:易,輕。85多門:謂不出一家。86貳偷:謂因混亂而因循。貳:不一。偷:苟且。87“國不”二句:言不爭則為人所陵,將不成其國。為:有。88公不與盟:晉聽邾、莒之訴,欲討魯故。
89以幕蒙之:謂關押在帳篷之內。蒙:覆蔽。90司鐸射:魯大夫。司鐸為官名。91壺:箭筒。飲冰:以箭筒蓋盛水而飲之。冰:箭筒之蓋。92蒲伏:匍匐。93禦:止。94平子:季孫意如。95子服湫:孟椒。96子皮:罕虎。97我已:我完了!已:止。終了之辭。98無為為善:不能為善。為:能。
99《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南山有台》。100“樂隻”二句:謂和樂君子,乃國家之基石。隻:語助詞,無義。101藝:準則,法度。此用作動詞。
鮮虞人聞晉師之悉起也,而不警邊,且不修備。晉荀吳自著雍以上軍侵鮮虞1,及中人2,驅衝競3,大獲而歸。
1著雍:晉地。2中人:地名,在今河北唐山市西北十三裏。3驅衝競:驅衝車與狄人爭逐。
楚之滅蔡也1,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於荊焉2.平王即位,既封陳、蔡,而皆複之,禮也。隱大子之子廬歸於蔡3,禮也。悼大子之子吳歸於陳4,禮也。
1楚滅蔡在十一年。2“靈王”句:許、胡、沈、道、房、申皆小國,楚滅之而遷於楚。據《傳》,楚遷許於夷,在九年。胡:為媯姓國,在今安徽阜陽市。沈:為姬姓國,在今河南沈丘縣。道在今河南確山縣。房為祁姓國,在今河南遂平縣。申為薑姓國,在今河南南陽市。荊:即楚。3隱大子:蔡太子,名有。隱是諡號。廬:蔡平侯。4悼大子:陳太子偃師。吳:陳惠公。
冬十月,葬蔡靈公1,禮也。
1複蔡,成禮以葬。
公如晉。荀吳謂韓宣子曰:“諸侯相朝,講舊好也1.執其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辭之。”乃使士景伯辭公於河2.
1講:習。2士景伯:彌牟,士文伯之子。
吳滅州來1.令尹子期請伐吳,王弗許,曰:“吾未撫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備,未定國家,而可民力2,敗不可悔。州來在吳,猶在楚也。子姑待之!”
1州來:楚邑,在今安徽壽縣。2可:用。
季孫猶在晉,子服惠伯私於中行穆子曰1:“魯事晉何以不如夷之小國2?魯,兄弟也,土地猶大,所命能具3.若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於晉4?親親,與大,賞共,罰否5,所以為盟主也。子其圖之!諺曰:‘臣一主二。’吾豈無大國6?”穆子告韓宣子,且曰:“楚滅陳、蔡,不能救,而為夷執親,將焉用之?”乃歸季孫。惠伯曰:“寡君未知其罪,合諸侯而執其老7.若猶有罪8,死命可也。若曰無罪而惠免之,諸侯不聞,是逃命也,何免之為9?請從君惠於會10.”宣子患之,謂叔向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鮒也能。”乃使叔魚11.叔魚見季孫曰:“昔鮒也得罪於晉君,自歸於魯君12,微武子之賜13,不至於今。雖獲歸骨於晉,猶子則肉之14,敢不盡情15?歸子而不歸,鮒也聞諸吏,將為子除館於西河16,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懼,先歸。惠伯待禮17.
1私:私下會見。中行穆子:荀吳。2夷之小國:指邾、莒。3具:備。4瘳:益。5否:不能供給者。指邾、莒。6豈無大國:言晉若不容,魯將事他國。7老:指季孫意如。諸侯之上卿稱老。《禮記·曲禮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注:“卿老,上卿也。”8若猶:若,如果。若、猶義同。9為:有。10欲會諸侯而免之。11叔魚:羊舌鮒。12自:而。13微:非。武子:季武子。季孫宿,季平子之祖父。14“猶子”句:你使我得以複生。叔魚受武子之恩,而歸德於其孫,故曰“猶子實肉之”。15盡情:傾吐真情。16除:修治。西河:黃河以西之地。晉之西境,距離魯國較遠。17待禮:等待遣返之禮。
經
十有四年春1,意如至自晉2.
三月,曹伯滕卒3.
夏四月。
秋,葬曹武公。
八月,莒子去疾卒。
冬,莒殺其公子意恢。
1十有四年:公元前528年。2喜其得免,故書其至。3滕:《史記·管蔡世家》、《漢書·古今人表》皆作“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