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2 / 2)

1寺人柳:閹人,名柳。有寵:有寵於平公。2“乃坎”三句:謂偽造會盟的現場。古代盟誓,鑿地為方坎,殺牲於坎上,用血為盟書,成,乃歃血而讀書,加書於牲上而埋之。3亡人:指華臣,襄公十七年奔衛。4有焉:謂有證驗。5華亥:華合比之弟。6比:親近。7征:證。8聞之久矣:謂早就知道華合比欲納華臣。9左師:向戌。10女夫:猶今言“你這人”。輕賤之辭。11而:爾。宗室:指同宗。12有:親,愛。下句“有”字與此同義。13《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板》。14“宗子”三句:宗族如同城垣,不可使之毀壞,毀壞則孤立無援,深可畏懼。15其:殆。為二十二年華亥出奔傳。

六月丙戌1,鄭災2.

1丙戌:八日。2災:天火(自然發生的火災)曰災。

楚公子棄疾如晉,報韓子也1.過鄭,鄭罕虎、公孫僑、遊吉從鄭伯以勞諸柤2.辭不敢見3.固請,見之。見如見王4.以其乘馬八匹私麵5.見子皮如上卿6,以馬六匹。見子產7,以馬四匹。見子大叔8,以馬二匹。禁芻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樹9,不采蓺10,不抽屋11,不強匄12.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廢13,小人降14.”舍不為暴,主不慁賓15.往來如是。鄭三卿皆知其將為王也16.

韓宣子之適楚也,楚人弗逆17.公子棄疾及晉竟,晉侯將亦弗逆,叔向曰:“楚辟18,我衷19,若何效辟?《詩》曰20:‘爾之教矣21,民胥效矣。’從我而已,焉用效人之辟22?《書》曰23:‘聖作則24.’無寧以善人為則25,而則人之辟乎?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晉侯說,乃逆之。

1報韓子:韓起去年如楚致女。2柤(zhā):鄭地。3不敢當國君親勞。4見如見王:見鄭伯如見楚王。5私麵:私見鄭伯。6子皮:罕虎,鄭之上卿。此句謂見子皮如見楚之上卿。7子產:公孫僑,鄭亞卿。8子大叔:遊吉,鄭下卿。9樵:取薪。10蓺:種。指種植之物。11不抽屋:謂不取屋宇之木。抽:拔取。12強匄:強行討求。匄:同“丐”。13君子:指有官職的人。14小人:指給雜役的人。降:降其等級。15慁(hùn):患。16三卿:指罕虎、公孫僑、遊吉。17弗逆:不郊迎。18辟:邪。19衷:正。20《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角弓》。21“爾之”二句:言上教下效。胥:相。22焉用:何為,為什麼。23《書》曰:逸《書》。24則:法。此句見於今文《尚書·說命》。25無寧:寧。無:語助詞,無義。

秋九月,大雩1,旱也。

1大雩,旱也:進行大雩,是因為幹旱。雩:求雨之祭。

徐儀楚聘於楚1,楚子執之,逃歸。懼其叛也,使薳泄伐徐2.吳人救之。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於豫章3,而次於乾溪4.吳人敗其師於房鍾5,獲宮廄尹棄疾6.子蕩歸罪於薳泄而殺之。

1儀楚:楚大夫。2薳(wěi)泄:楚大夫。3豫章:地名,在淮河以北,長江以北一帶。4乾溪:楚地,在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七十裏。5房鍾:吳地,在今安徽蒙城縣西南。6棄疾:鬥韋龜之父。

冬,叔弓如楚,聘,且吊敗也1.

1吊為吳所敗。

十一月,齊侯如晉,請伐北燕也1.士匄相士鞅逆諸河2,禮也3.晉侯許之。十二月,齊侯遂伐北燕,將納簡公4.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貳。吾君賄,左右諂諛,作大事不以信,未嚐可也5.”

1晉為盟主,故告請之。2士匄:晉大夫。相:為相讚禮。

3禮也:敬逆來者,合於禮。4將:欲。簡公:北燕伯,名款,昭公三年奔齊。5未嚐可:言所為未嚐有可者。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七年春1,王正月,暨齊平2.

三月,公如楚。

叔孫婼如齊蒞盟3.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4.

秋八月戊辰5,衛侯惡卒。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6,季孫宿卒。

十有二月癸亥7,葬衛襄公。

1七年:公元前535年。2暨齊平:燕與齊平。此承上年經文“齊侯伐北燕”而言。暨:與。3叔孫婼(chuò):《公羊傳》作“叔孫舍”。魯君將遠至楚國,故遣使與齊修舊好。4日有食之:此為公曆公元前535年3月18日之日全食。5戊辰:二十七日。6癸未:十三日。7癸亥: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