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人不得誌於鄭1,以諸侯複伐之。十二月癸亥2,門其三門。閏月戊寅3,濟於陰阪4,侵鄭。次於陰口而還5.子孔曰:“晉師可擊也。師老而勞6,且有歸誌,必大克之。”子展曰:“不可。”
1“晉人”句:謂鄭未完全服從。2癸亥:五日。3閏月戊寅:此年不當有閏月。戊寅為十二月二十日。4陰阪:洧水渡口,在今河南新鄭縣西稍偏北。5陰口:鄭地。6老:謂在外日久。
公送晉侯。晉侯以公宴於河上1,問公年。季武子對曰:“會於沙隨之歲2,寡君以生。”晉侯曰:“十二年矣。是謂一終3,一星終也。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4,禮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為冠具5?”武子對曰:“君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6,以金石之樂節之7,以先君之祧處之8.今寡君在行9,未可具也。請及兄弟之國而假備焉10.”晉侯曰:“諾。”公還,及衛,冠於成公之廟11,假鍾磬焉,禮也。
1以:與。2:會於沙隨之歲:成公十六年。3“是謂”二句:十二年為一終。歲星(即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終:周。4冠:冠禮,男子成人之禮。士二十而冠,天子、諸侯、大夫行冠禮皆早於士。5盍:何不。冠具:舉行冠禮之器具。
6祼(ɡuàn)享:指祭祀先君。祼:用圭瓚酌鬱鬯灌地,使達於地下,用以降神。享:祭祀祖先。7金石:指鍾磬。節:為節奏。
8祧(tiāo):指先祖之廟。9行(hánɡ):道,路。10假備:借用行冠禮的器具。備:器。11成公:衛成公,衛獻公(當時衛君)之曾祖。
楚子伐鄭。子駟將及楚平。子孔、子焜曰:“與大國盟1,口血未幹而背之2,可乎?”子駟、子展曰:“吾盟固雲唯強是從。今楚師至,晉不我救,則楚強矣。盟誓之言,豈敢背之?且要盟無質3,神弗臨也4,所臨唯信。信者,言之瑞也5,善之主也6,是故臨之。神明不蠲要盟7,背之可也。”乃及楚平。公子罷戎入盟,同盟於中分8.
楚莊夫人卒9,王未能定鄭而歸。
1大國:指晉國。2口血未幹:指新盟。同盟必歃血(盟誓雙方口含牲血或以血塗口旁)。3要盟:脅迫訂立之盟約。質:信。4臨:蒞,至。5瑞:符。6主:本。7蠲(juān):通“涓”。潔。謂要盟為神所棄。8中分:鄭都城之裏名。9楚莊夫人:共王之母。
晉侯歸,謀所以息民。魏絳請施舍1,輸積聚以貸2.自公以下,苟有積者,盡出之。國無滯積3,亦無困人。公無禁利4,亦無貪民。祈以幣更5,賓以特牲6,器用不作7,車服從給8.行之期年9,國乃有節10.三駕而楚不能與爭11.
1施舍:賜予。2輸:盡。積聚:指富餘的財貨。3滯積:富餘的財貨。滯,積。4公無禁利:謂與民共之。5祈以幣更:祈禱不用牲,而改用帛。祈:祈神賜福。幣:帛。6賓:招待賓客。特牲:一種牲畜。特:一。此句言務節儉。7器用不作:不造作新器。8給:具,具備。9期(jī)年:一周年。10有節:謂知節儉。節:儉。11三駕:三次興師。指十年師於牛首,十一年師於向,同年秋天觀兵於鄭東門。
經
十年春1,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於柤2.
夏五月甲午3,遂滅偪陽4.
公至自會。
楚公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
晉師伐秦。
秋,莒人伐我東鄙。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冬,盜殺鄭公子釭、公子發、公孫輒5.
戍鄭虎牢。
楚公子貞帥師救鄭。
公至自伐鄭。
1十年:公元前563年。2柤(zhā):楚地,在今江蘇邳州市北稍偏西之加口鎮。吳子在柤,晉以諸侯往會之,故曰會吳。3九日。4偪(bī)陽:國名,妘姓,在今山東嶧城南五十裏。5“盜殺”句:殺者非卿,故稱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