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季文子餞之1,私焉2,曰:“大國製義以為盟主3,是以諸侯懷德畏討4,無有貳心。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5,使歸諸敝邑。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義6,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7?《詩》曰8:‘女也不爽9,士貳其行10.士也罔極11,二三其德12.’七年之中,一與一奪13,二三孰甚焉14?士之二三,猶喪妃耦15,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16,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17:‘猶之未遠18,是用大簡19.’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1季文子:季孫行父。餞:餞行。2私焉:私下與之交談。3製義:以義為法則。製:度,則。用作動詞。4懷:思。
5“而用”句:成公二年,齊伐魯、衛,晉出兵相救,與齊戰於鞌。而:故。6信:守信。7解體:離心。謂背離晉國。8《詩》曰:引文出自《詩·衛風·氓》。9不爽:無過錯。爽:失。10貳其行:行為有差錯。貳:通“跡”。過失。11罔:無。極:準則。12二三其德:前後不一致,背信棄義。13一:或。14“二三”句:謂前後不一,莫甚於此。15妃(pèi)耦:配偶。16將德是以:應當用德。將:當。以:用。17《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板》。18猶:通“猷”。謀。19大簡:極力規諫。簡:今本《詩經》作“諫”。義同。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1.
楚師之還也2,晉侵沈3,獲沈子揖初,從知、範、韓也4.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5:‘愷悌君子6,遐不作人7.’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
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8,大獲焉。
1申驪:楚大夫。2楚師之還:成公六年,晉、楚之師相遇於繞角,楚師宵潰而還。3沈:國名,在今河南沈丘縣東南之沈丘城。4知、範、韓:知莊子(荀首)、範文子(士燮)、韓獻子(韓厥)。當時晉六軍將佐中,十一人主張與楚交戰,欒書采用知、範、韓三人意見,決定退兵,侵沈而得沈子揖初。5《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旱麓》。6愷悌(kǎitì):形容和樂平易。愷:樂。悌:易。7遐:何。作人:任用善人。作:用。8門:攻打城門。
聲伯如莒1,逆也2.
1聲伯:公孫嬰齊。2逆:為己逆婦。宋華元來聘,聘共姬也1.
1共姬:成公姊妹。嫁宋共公,故稱共姬。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禮也1.
1禮也:使卿納幣,合於禮。
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1,譖之於晉侯曰2:“原、屏將為亂3.”欒、郤為征4.六月,晉討趙同、趙括5.武從姬氏畜於公宮6.以其田與祁奚7.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8,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9,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辟王10?賴前哲以免也11.《周書》曰12:‘不敢侮鰥寡13.’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1趙莊姬:趙朔之妻,晉景公之姊妹。趙嬰(趙朔的叔父)與莊姬私通,趙同、趙括把他放逐到齊國,事在成公五年。2譖:毀謗。3原:趙同,食邑於原。屏:趙括,食邑於屏。4欒:欒氏。郤(xì):郤氏。為征:可以作證。5討趙同、趙括:討而誅之。《傳》蒙經文省略結果。6“武從”句:趙武與莊姬養於景公宮內。武:趙武,趙朔與莊姬所生。姬氏:即莊姬。畜:養。7“以其”句:將趙氏之田賜給祁奚。8成季:趙衰。輔助文公有功。宣孟:趙盾。9三代之令王:夏、商、周三代的英明君王。令:善。10辟王:邪僻之主。辟:通“僻”。邪僻。11前哲:前代令王。12《周書》曰:引文出自《尚書·康誥》。13鰥寡:年老無偶之人。引申為孤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