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七公主漸漸長大,出落得玉雪可人,聰慧無雙。有一年,逮了一匹汗血寶馬,誰都降不住,默啜可汗騎在馬上,差點被顛下馬背,六歲的七公主衝出人群,急叫:“父王!父王!”
那汗血寶馬衝到七公主麵前,眼看將一蹄子踩扁了她,卻忽然收住了馬蹄,乖覺站立,自此馴服,從未發過野性。七公主自己安然無恙,默啜可汗也免災無事。族人都說是公主生得好,譬如仙子,連馬兒也不敢冒犯。
默矩和匐俱一同讀書,兩人都寵溺這個可愛的小妹妹,偶然帶她去念書,她竟過目不忘,過耳即誦,連從唐朝抓來的鴻儒夫子都驚歎:“異人,異人啊!”
自此默啜可汗愈發珍愛小女兒,原本他就偏愛側妃,冷落了韃靼正妃,正妃和二公主都是難以置信,一個漢族卑賤的女人,生了個卑賤的女兒,卻受可汗這般恩寵!
嫣兒聽母妃的近身侍女薛姨說,那一日是跟二姐去騎馬采花,不小心吃了毒草。同去的下人都被打死了,母妃安慰她,說沒有確鑿的證據,不敢隨便冤枉了二公主。
嫣兒清醒之後,身是突厥公主身,心是21世紀少女心,她原本十五歲,初三畢業了,變成個九歲的小女孩,隻好再活一遍。
聽聞這位小公主各種迥異事件,特異功能,她發現果然腦子聰明得厲害,原主人的優點都還在,隻是以前會的突厥語、胡旋舞、讀的書、認得字,她當然統統都不會了,連所有的人都變得不認識了。
還好,自默啜可汗以下,都憐惜她死裏逃生,以為她是失憶了,更是加倍地寵愛她。
她心中恐慌,思念父母,在21世紀的大西安,她的父親是著名大作家,母親是婦產科主任醫生,身為獨生女,自然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便做什麼,日子過得何其滋潤舒坦,當然歸心似箭,一心想著怎麼樣才能穿回去!
回想那一日,她記得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地麵裂出大縫,樹木折斷,芙蓉園的湖水溢出,她被倒下的柱子砸暈了,不知暈了之後,還發生了什麼異象沒?不過這麼大的自然災害,當時在場的人有幾百號人吧,不會就她一個人穿越吧?說不定還有同伴?
她尋思一番,造了個句式:“你見過……嗎?”省略號中填上各種現代人士才有幸看到的東西,比如:汽車、飛機、電腦、電視、口香糖……,以此為暗號,問遍了突厥部族的所有人,包括喂馬洗衣的大爺大媽,可惜,大家都以為她中毒留下病症,盛傳七公主現在說話誰也聽不懂,莫非壞了腦子?
灰心之下,才發現自己頭上有一支金簪,竟和當日地震發生時,汀娜不小心丟到自己腳下的一模一樣,她這才明白何以會穿成這個籍籍無名的小公主,敢情是這枚金簪的緣故!
平日都是丫鬟幫她梳頭穿衣,並未留心,等注意到這枚金簪是關鍵所在的時候,已接受沒有穿越同夥的事實。再聯想到地震,猜測大約要在地震中借著這枚金簪,才能穿越時空吧。
金簪常在,而地震不常有,她要怎麼樣才能等一場大地震呢?
唯一算是幸運的事,是母妃擔憂她的安全,雖然不叫她跟二公主較勁兒,卻於某一晚將她帶到貝加爾湖對岸的冰山上,起始傳授她武功!
武功!這不是武俠小說上的東東嗎?
原來母妃竟然也會!漢家女子的母妃好像是隱居突厥族的武林高手,背負著她,展開輕身功夫,從貝加爾湖水麵上飄身到對岸,徒手攀上冰山,在山巔傳她武功。
第一次去學武,她嚇得臉都白了,這種武功,就算是武俠小說,那也是絕對的高手級別啊!
母妃教她的武功,叫做“素女心訣”,配合“素女神劍”七十二式,極其繁複,若是按照她唐妍兒的資質——雖然也足夠聰明,重點中學年級前三名從未落下過,但終究是難!這突厥公主果然不凡,學起來進境飛速,不過一年,就跟母妃打了個平手。
兩年以後,已輕鬆擊敗母妃。
三年後的現在,她的功夫,已是母妃遠遠所不及。
兩年前,武延秀來突厥向默啜可汗求親,被扣押了下來。
嫣兒見他俊秀聰慧,又是漢人,有心打聽些曆史信息,一問之下,他竟然是武則天派來的!
她聽母妃和薛姨說過,如今漢家江山,是武則天稱帝,她曾大喜過望,因此刻苦練武,日夜不輟,打算武功練好了,身板長高了,就偷偷潛回唐朝去,若是不能回到現代社會,至少也要去見識見識大唐盛世,若是混得好,在武則天手下當個女官,譬如上官婉兒那樣的,那也很是過癮,不枉她穿越一場。
聽武延秀講了許多唐朝皇族事跡,偷偷打問了武則天的年紀,汗!已經是七十多歲啦!她雖然不知道武則天是多大年紀死的,但這把年紀,也當不了幾天皇帝了吧?
頹喪了沒多久,母妃忽然於一年前叫她背誦佛經,一部頭一部頭地背,若不是七公主這過目不忘的天賦,她真要給背掛了。看母妃嚴厲督促的樣子,必是有重要用處,她也就用心背熟了十幾部佛經。
現下她武功已經足夠強了,想想《神雕俠侶》裏麵的小龍女,她能在繩子上睡,卻也沒本事在樹葉上吹風吧,那麼她這武功,肯定足夠闖蕩江湖揚名立萬了!
籌謀著何時潛去唐朝看看,曆史課上好像沒重點講述武則天之後是誰當的皇帝,顯然很沒名氣,但不管是誰,都要去瞧瞧。
在這突厥部落,雖然貴為公主,默啜可汗是疼愛她的父王,可是突厥和唐朝常年爭戰,三個月前,據說大唐派兵出征突厥,狄仁傑為元帥,率兵十萬。默啜可汗聽聞,將趙州、定州掠奪的八九萬漢族百姓屠殺,撤回漠北,一路上燒殺搶掠,哀鴻遍野。
嫣兒雖然被母妃護著,於舟車輾轉中,也瞧見了不少,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民族征戰,殺人如草芥,她第一次感到心驚膽顫,對默啜可汗生了可怖之心!
嫣兒低著頭,邊走邊思忖著,如何求喜怒難測的父王放武延秀回去,畢竟兩年了,他沒打算殺武延秀,還是忌憚他是武則天的侄孫,為了跟唐朝暫時罷戰,也許他會答應。
若是父王答應,她就偷偷跟上武延秀去大唐,不用自己認路了。到了唐朝,武延秀那是絕對的貴族子弟,有他罩著,吃喝拉撒也是不用愁的。
四人到默啜可汗的王帳,帳前侍衛向四人恭敬行禮,卻不放四人進去,那侍衛稟報道:“可汗和貞王妃有令,不許放任何人進去!請小可汗和二公主、七公主、右廂察稍等片刻!”
貞王妃正是嫣兒的母親,默啜可汗以她名字最後一個字做了封號,族人都尊她“貞王妃”。
嫣兒一愣,瞧了瞧匐俱和默矩,霎了霎眼,向王帳後頭摸去。
匐俱和默矩知道她頑皮,要去偷聽,都覺不妥,跟過去要製止,卻見她已屏息貼耳,向他們招手。
二公主跟近,也欲知曉父王和貞王妃在密謀什麼,見嫣兒帶頭偷聽,也就老實不客氣地附耳去聽。
嫣兒準擬父王是要給母妃什麼封賞。她知道到了漠北,父王擁兵四十萬,西北各個小民族爭相歸附,他心情大好,再過三天,便是母妃生辰,父王每年都會給母妃慶生,今天大概是提前商議如何慶祝了。
若是他們說的高興事,她去向父王求情放過武延秀,可能母妃還會從旁幫忙說句好話,畢竟母妃是漢人。
嫣兒和二公主貼耳傾聽,沒聽得幾句,兩人麵色都是一變,嫣兒驚疑不定,二公主麵露驚訝,卻又有一股掩不住的喜色。
匐俱和默矩見她二人神情大異,微一猶豫,也都附耳去聽。
隔著帳幕,隻聽一個粗豪的聲音說道:“不行!本汗說什麼也不放你走!貞貞,你就不能再等一等?我已經蓄養兵馬,不日就可以南進,跟大唐一決高下!到時候,必為你蕩平大唐,殺了那老匹婦,替你的家人報仇!”這聲音是默啜可汗的。
一個柔美的女聲說道:“大汗,兵家之事,不可輕舉妄動,怎可為了妾身私仇,讓大汗舉兵大唐,親履奇險?如今大汗屯兵漠北,該當韜光養晦,伺機而動,妾身之仇,妾身已有把握去報,若是得手,也算有助於大汗,就當妾身報答大汗這些年庇護之恩,若是失手,妾身自信也能全身而退。”這聲音正是貞王妃一貫的溫柔語氣,說著殺伐之事,仍是一派平和。
默啜可汗似乎頗為焦灼,叫道:“貞貞,你……你這主意是再不能更改了麼?”
貞王妃緩緩道:“大汗,那賤人如今年事已高,如若再等下去,恐怕……,妾身有負大汗所愛,但求大汗春秋盛隆,貴體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