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辛苦(1 / 3)

“這一次不是四當家打死了一隻仙鶴,而是打死了辮子!”棟昆調整手裏編織物的形狀,說。

“辮子怎麼能打死呀……莫不是他剪了……辮子……不成?”小牛倌奇怪了,放下了編織物。

“你說對了,剪了辮子著的打。”

“棟昆叔,”小牛倌把自己的編織物推向一邊,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辮子,生怕讓別人剪掉似的,小聲地說,“棟昆叔,外麵有好多的人都剪掉了辮子,誰也沒看著有人來管的呀!”在他原本的思想裏辮子是剪不得的,辮子是男人的生命線,剪掉了,無異於割了男人的頭。

“這世道真是變了,大清入關時,男人不留辮子是要殺頭的。現在呢,聽說南方有的革命黨見到留辮子的要殺頭。而我們這裏呢,剪了沒人管;不剪呢,也沒人管。這不是世道變了,是怎麼了?”

“可是,老爺在管四當家剪辮子呀!”

“老爺是怎麼想的,誰知道呀?他還喊著口口聲聲讚成民國呢!”棟昆也停止了手裏的活兒。

“民國是怎麼回事?”

“就是皇帝不管國家了。”

“那要由誰來管呀?”

“你把心放在肚子裏吧,總是會有人來管的。”

“那麼,我們的辮子剪還是不剪呀?”其實,當有人把辮子剪掉時,他就對後腦勺的辮子越來越反感了。他甚至於恨那個礙事的辮子,那條可恨的辮子給他帶來了諸多的麻煩。此時,他並不把辮子當做男人的生命線,而把辮子看成是男人的累贅。

“想剪辮子的話,叔幫你的忙。”棟昆在想:反正外麵有的是人剪掉了辮子,誰也沒來管一下。而剪了的人,活得都逍遙自在,也不在乎少了小牛倌後腦勺這條牛尾巴。

“好吧,棟昆叔,我還真嫌它礙事呢。”小牛倌來得爽快。

“大侄,你可要想好了,真的要剪掉嗎?掉了,一會兒半會兒長不得上的。”倒是棟昆不爽快了。

“我煩透了這該死的辮子,還不如牛尾巴,那牛在樹林子裏走來走去,尾巴也不礙事。我的辮子倒好,一不留神就被樹枝給掛住,煩透了。幫我給剪了吧,棟昆叔。”

“當真要剪掉嗎?”

“當真,沒有半句假話。”

於是,棟昆定了定神,從炕席下麵摸出一把剪刀來,穩了穩急劇跳動的心,隻聽“哢嚓”一聲,小牛倌掛在後腦勺十六年的像牛尾巴一樣的小辮子就掉了下來。

他像搖波浪鼓一樣地搖晃著腦袋,那情景可以用無辮一頭輕來形容。是呀,這個辮子,三、四天就得洗一次頭,不然就是一頭的怪味。放牛時又經常被樹枝給刮住,讓他煩不勝煩。如今好了,他的後腦勺輕快了,那個毫無意義的東西,終於讓他說了一把算!

棟昆把剪下來的辮子遞給了小牛倌,那可是小牛倌十六年的積攢的東西,來不得半點兒的馬虎。

“棟昆叔,我也要剪。”藥童瞪大了眼睛,踮著腳對棟昆說。

“好吧。”棟昆也不含糊,小藥童的辮子也剪掉了。

藥童自己拿著辮子擺動弄著。小牛倌將自己的辮子,放在桌子上,拿起紙包就出了門。藥童一看小牛倌要走,也把手裏的辮子往桌子上一放,一跳,就跟著出去。一看藥童跟了來,小牛倌就讓他把院子牆縫裏插著的一棵高粱杆兒拿來,藥童跳著把高粱杆兒抽出,二人便向上院四當家的房間走去。

四當家比小牛倌大四歲,整天優哉遊哉的無所事事。人倒是聰明伶俐,就是不幹正經事兒。早年,大當家想管,奈何是自己的弟弟,怎麼管好呢?老爺在朝裏,相隔甚遠,這越發讓四當家的肆無忌憚。哥哥沒有辦法,也就由著他自己去吧,好在陳家有幾輩子都享用不完的財富。

可是,老爺回來了,就不行了。他給老四選定的職業是當兵。在老爺的思維裏,陳家有如此大的基業,總得有一個拿槍杆子來維護呀。有了槍杆子,就好說話呀。然而,老四死活不當兵。老爺又給他選定了當警察的職業,為了陳家的安全,總得有一個拿槍的嘛。老四又來了第二個死活不幹!這讓禦醫老爺的肚皮就氣得鼓了起來,一直鼓了好幾天,沒地兒放氣。

突然,見到老四的後腦勺光禿禿的,像一片沒有收拾完雜草的田野,這是怎麼回事?他甚至已經停止了擺弄手裏的玉製鼻煙壺,定睛地仔細一看,天呀,這還了得,老四竟然剪掉了辮子!

後腦勺的大辮子,差不多就是陳家老爺的命根子,那是祖宗的遺產,怎麼能隨便動得了呢!禦醫的肚皮在原有的基礎上,又鼓大了起來。他無比憤怒,用最嚴厲的家法懲治了這個不孝之子。並限定他在三天之內做出職業的選擇,否則,逐出家門!

陳家最嚴厲的家法是:幾個人輪流用竹板抽打受刑者的後背和屁股。老爺要是不喊“停”,他們就得輪流地打下去。於是,四當家後背和屁股青一塊、紫一塊地趴在炕上,直哼哼。他的屁股和後背像火燒火燎一樣的痛,心裏那個憋氣呀!又不敢做呻吟狀,那樣以來就失去他做人的風格了,隻有緊咬著牙關,緊皺著眉頭,趴在炕上,一聲不吭地堅持著。按他以往享受家法的經驗,他私下裏估算,後背和屁股至少要比平常高出一寸以上,這還得感謝三夫人無形的人情,就是在夥計們打得正酣時,她來了,發出了嬌滴滴的聲音:“老爺,牌都碼好了,就等您了。你這個臭雞蛋呀,缺了,還真做不了草糕呢。收了家法,且饒過老四這一回吧。”夥計們一聽,有人讓停手,這家法才算是結束了。老四被夥計們摻扶著來到了自己的房間裏,就趴在炕上,不能動彈,在忍受著後背和屁股的煎熬。

有人來送飯,他讓人拿回去,他現在吃不下飯。

“四當家,四當家。”他忽然聽到窗外有人喊聲,仔細聽出是小牛倌,就發著顫音讓小牛倌進來。

小牛倌應聲進來,待小藥童也進來後,就回身把門給帶好。就在他一轉身的霎那間,四當家看到小牛倌的後腦勺輕輕快快的像母雞的屁股,什麼也沒有。他那因痛而扭曲的臉,突然擠出了笑容:

“辮子沒了?!”

“照你的樣子,沒了!藥童的辮子也剪了。”他覺得剪掉辮子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對小孩子也一樣。

“好樣的,有氣度!”

“跟著四當家的學,不會有錯!”小牛倌說著,就去拿開水壺,把水杯裏倒滿水,再把藥丸拿出來,捏掉蠟殼,用一半蠟殼裝著藥丸,連同水杯一起放在四當家的麵前。藥童把窗台上泥燒製的盤子,拿過來遞給小牛倌。小牛倌將紙包裏的中藥放進去,倒進開水,用那個高粱杆兒調和起來。

“四當家,不是很重吧?”小牛倌給四當家的做這一套業務輕車熟路,調好了藥,在等著涼呢。

“還好,不過,這是最重的一次。”說著微微地動了動身子,發出“唉呀,唉呀”的聲音來。他的下巴就觸在炕上,連“唉呀”的聲音也變了調兒。

“聽說,南方有的革命黨見到留辮子的要殺頭,四當家的把辮子剪掉,老爺用得著發這麼大的火氣嗎?”小牛倌把在棟昆那裏聽到的新聞,變成他自己的了。

“老爺生氣的本意並不是剪掉了辮子。”

“那會是為了什麼?”小牛倌不懂了。

“前者,老爺要送我去當兵,我不去;又要送我去當警察,我也沒去,老爺火氣就來了。”

“為什麼不是兵,就是警察呢?”

“是老爺給我做的選擇,我有什麼辦法!”

“你是鐵了心不願意?”

“又讓我學家傳的中醫,我堅決不幹!”

“中醫是你的家傳,你的哥哥都是中醫呀。”

“那我也不學!我已經背會了幾百種草藥的名字和功用,還背會了幾百個藥方,枯燥無味,沒意思。不學!”他稍微動了一動身子,立刻發出變了調兒的“唉呀”的聲音來。

“四當家的要學什麼呀?”

“我沒有想過,你說呢?”四當家看來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就問小牛倌。

“你是問我,讓我說嗎?”小牛倌不敢想像,四當家的能這樣問他。他想了想,說:“你就學蓋房子吧,蓋一些漂亮的房子,多好呀!”小牛倌所見過的房子唯有陳家的最漂亮。

“蓋房子……你說得也是,我怎麼就沒有想過呢?”大概是小牛倌的話四當家感興趣了,一抬頭就要翻身,結果後背和屁股一痛,“唉呀”一聲,讓他知道自己是趴在炕上,讓人家給上藥呢。

“別動!別動!”小牛倌把調和好的藥用紗布給包起來,敷在四當家屁股的發黑處。“可以吃藥了。”

四當家把肚皮嚴嚴實實地貼在炕上,轉過手來,拿起藥丸,仰起了頭,摁進了嘴裏,嚼著。之後,就用趴在炕上的特殊姿勢把水給喝下去了。

“小牛倌,你是說,讓我學建築?”

“哎呀呀,四當家,這不過是隨口說說就是了,你可別當真……四當家,什麼叫建築?”

“就是蓋房子嘛。”

“噢,蓋房子就叫做建築呀?”

“你說得沒錯,這倒是個好主意,可我怎麼就沒想起來呢?就這麼定了,學建築!”四當家用手握成拳頭,捶了一下炕。幸虧他是趴在炕上,不得勁,竟把炕捶得那樣的幹淨利落。“我得準備課程了,這蓋大樓可兒戲不得!”

“四當家真的要學習蓋房子?”

“是的,從今天起,你每天晚上都要上我這裏來陪我讀書,不然,我就睡覺了。”

“我……?陪你……?”小牛倌驚訝了,“我可是一字不識的呀。”

“我教你,這麼著,今天晚上你就在我這裏讀書吧。”

“今天?”

“是的!”

“你說的可是真的嗎?”

“當然!”

“老爺能讓嗎?”

“能!”

“你從《三字經》開始,會了,再學《百家姓》。”

“以後還要學《千家詩》和《千字文》。”小牛倌像已經學完了《三字經》和《百家姓》一樣。

“哇,你的口氣不小呀,那樣你就可以當管家了。”

“管家?就是帳房裏的頭頭嗎?”

“是的。”

“不可能!我連他在哪個房子裏都不知道呢。”

“沒用的不說了,到書架上把《三字經》拿來。你會一點兒嗎?”

“一點兒也不會。”

“能找到《三字經》嗎?”

“找不到。”

四當家讓小牛倌拿毛筆和紙來,他在紙上寫下“三字經”三個字,讓小牛倌照著樣子找。

於是,《三字經》找到了。

“一天教你十句,要會認,會背,會寫。”

“我……能行嗎?”小牛倌沒了底氣,他不知道讀書寫字有多難。

“不行也得行!”

“那我就試試吧。”他的聲音裏帶有勉強的意思。

“四當家,教教我唄,我要學草藥。”藥童瞪著大眼睛,發出稚嫩的聲音,貼在炕邊,懇請道。

“你——?一邊兒玩去,別在這裏填亂。”四當家對小藥童不屑一顧。

“這孩子倒是很聰明,四當家。不防讓他來研個墨什麼的,不可以嗎?”小牛倌接著藥童的話說。

“研墨……這不錯,就讓他來做個幫手吧”四當家想了想,又問小藥童:“研墨,你會嗎?”

“棟昆叔教我,我就會。”南北頭小孩說。

“好……吧。”四當家這話說得有些勉強。

於是,《三字經》開篇的十句,小牛倌記住了,小藥童也記住了。小牛倌一天可以學三五十句以上,會認,會背,會寫。他的智商很高,記憶力驚人,教給他的東西一學就會。藥童記憶也好,就是寫起來要麻煩得多。小牛倌在四當家的房間裏學到深夜,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認字,寫字,背書,他感到無比的興奮。認識字,就等於認識整個大千世界,這是他周圍的人所不及的。他怎麼能不珍惜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不感謝四當家的呀!他甚至暗暗地下了決心:願意一輩子服侍四當家,給四當家牽馬綴蹬,當牛做馬也心甘情願。小藥童也跟著半生不熟地學著“經”和“姓”的,他一學就會,就是寫起來有些困難,滿紙,滿臉,滿手都是墨。

在小牛倌和藥童走了以後,棟昆獨自在沒目標的瞎想:大清朝倒了,民國建立了。南方的革命黨殺留辮子的人,我們這礙事的辮子還留著它幹什麼呀?就一把剪拿掉了自己的辮子!他手裏拿著自己的辮子,再看看桌子上小牛倌和小藥童的辮子,就越發衝動起來。索性提著剪刀到夥計們的房間裏遊說,讓夥友們剪掉辮子。結果是一呼百應,一時間,陳府裏所有的夥計都剪了辮子。

陳家那個在前清做禦醫的老爺子,看到家中的夥計都把辮子剪掉了,他氣,也沒辦法。他隻有保住自己的辮子了,還要監督剩下沒剪掉辮子的兒子,把他們頭上的辮子保住!

禦醫老爺極力地保持住他們父子的辮子的時候,在認真地想:老四不想當兵,也不想當警察,拿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他自己要學建築,不妨就讓他學吧。再說,這也是一門很好的手藝,學好了,沒準也能為陳家增加更多的財富。

在禦醫老爺看來,老四想學建築,就要向西洋人學。那些東洋倭國人的建築手藝還都是跟德國人學的,就不如幹脆找一個德國人來教老四德語和一些與建築業相關的知識,之後,再讓他去跟德國人學習建築。這是一個係統的教育計劃,以老四的智力,既然他自己想學,就一定能學好。

於是,半個月以後,陳府的輪船載回來一位德國女子,她是從京城轉道天津衛,來到陳府的。她高高的身材,細細的腰,雪一樣白的臉,金黃色的頭發,碧藍的眼睛,鼻子尖尖的。說起中國話來,一板一眼,簡直可以說是精通漢語。她是應禦醫老爺的邀請,來教四當家德語、數學、化學、物理以及其它與建築學相關的課程。隨她一起來的還有一箱子書籍和一架三角形的鋼琴。那是一架能擺在牆角而不占用更多空間的鋼琴。

小牛倌在放牛之餘,就帶著小藥童和四當家一起學習。他們不學德語,隻學老祖宗留下來的國語課程,背書,認字,寫字。這讓那位藍眼睛的德國女郎很是奇怪:中國的少年,隻學他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字,不願學自然科學知識。她試圖引導小牛倌學一些數學和物理學,但是,都被小牛倌謝絕了。小牛倌以為,那些東西離他太遠,學了,也沒什麼用處,還是不學的好。而況,他的不識字的老媽媽告訴他,隻要是認識字就可以了,秀才也就是認識了一些漢字嘛。他現在正在認字,他覺得已經可以了。

四當家的課程被德國女教師安排得滿滿的,這讓他喘不過氣來,自顧不暇,也就沒機會教小牛倌了。在德國女子看來,教別人讀書,那是她的職責,而不是四當家的任務。盡管合同上說是教一個人,她還是願意教更多的孩子讀書。

“小牛倌,”碧藍的眼睛看著他,一板一眼地說,“你有天生的智力資源,你應該好好地利用,我勸你還是學一些自然科學知識吧,這裏的書籍是很有用的,你應該學一學。”她用那白得不能再白的手,揚起了一本數學書。

“俺媽說,”小牛倌並不看德國女老師手裏的書,“狀元也就是認了漢字考上的,我學會了讀書和寫字,就已經足夠了。”他開始翻一本厚厚的字典。

“你媽媽很有學問嗎?”碧藍的眼睛發出藍色的光,問。

“不,”小牛倌抬起頭來,看著藍色的眼睛,“俺媽一個字也不認得,是一個文盲。”

“不可思議,”碧藍的眼睛幾乎就要發出綠光來,搖著頭,一臉茫然的神色。“文盲的母親可以教孩子讀書嗎?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不可思議。文盲,都可以教別人讀書的道理。”

“是的,你在中國慢慢地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小牛倌又去翻看他的字典。

“我想,要不,你也好好地學一學德語吧,”碧藍色的眼睛還在堅持她的觀點,“以你那強大的記憶力,學一門語言是沒有問題的,你學了德語會成為一個傑出的翻譯家,一定的。並且在西語係裏,你還能學更多的語種,英語、西班牙語,你都可以學會。那樣以來,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語言學家。你不應該浪費你獨有的天才的記憶力,你應該充分地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天賦。”

“俺家祖祖輩輩都是長工,”小牛倌一邊翻看字典,一邊說,“我能認識一些字,這已經是著了祖上陰德的庇佑,已經足夠了,壓根就沒想當什麼翻譯、當什麼語言學家。”小牛倌現在的說話已經很有一些書本上的詞彙了。

德國女子,茫然的神色在加劇,繼續搖著她金黃色的頭。她弄不懂小牛倌的話,她弄不懂中國人怎麼會有這樣的思維:放著能改變命運的學習機會不去利用,隻滿足於認識幾個漢字,再去放牛。難道中國人有追求一輩子放牛的理想嗎?

金發碧眼的日耳曼女子並不氣餒,她對和小牛倌一起來學漢字的小藥童說:

“……要不……你學一點兒德語吧,將來我帶你去德國,你可以成為汽車、火車、輪船或者建築工程師。將來你可以造一條大大的輪船或者更先進的火車、汽車,或者蓋一幢大樓。”

“……學德語能認草藥嗎?”小藥童停下手裏塗鴉的毛筆,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金發女郎,問。

“……草藥……為什麼是……草藥?”日耳曼女子大惑不解,碧藍的眼睛裏放射出疑問的光芒。

“不能認草藥……我不學!”藥童又去畫他獨特的三角形、多邊形或者不規則形狀的漢字。

日耳曼女郞搖著金色的頭,更加疑惑了,中國的少年和兒童給她澆了一頭霧水:有這樣理念的少年和兒童,這個文明的古國將向何處發展?

在教學的休息時間裏,德國女老師可以彈一彈她的三角鋼琴。那聲音讓聽到的人覺得不自在,古裏古怪的。有時像發了河水,轟隆隆地響;有時又像是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聽起來讓人大腦發漲,皮膚發冷,甚至有口幹舌燥的感覺。全不像村裏死人時吹的嗩呐,那聲音多好聽呀!尖得可以衝到月亮上去,多有氣魄!而那鋼琴的聲音自從德國女教師來到陳府之後,就沒有間斷過。所有的人都忍受著河水隆隆和飛砂走石的痛苦,聽憑那三角鋼琴響著。就連來寶,聽到鋼琴聲音之後都在發鬧,東一頭,西一頭的不知道躲到哪裏去好。

一年之後,令人痛苦、令黑狗發鬧的三角鋼琴聲音,終於劃上了休止符。這是因為,經過德國女教師的綜合考核,陳家四公子可以向德國人學習建築了。

於是,她帶領著陳家四公子,並把她的一箱子書籍和那架能發出讓人痛苦、讓黑狗發鬧的三角鋼琴,從陳府簡易的碼頭登上了陳家的運輸船,向天津衛進發。再取道旱路到北京,去跟德國人學習建築。

四年以後,陳家四當家不僅有一口流利的德語和建築學的全部知識,還在指揮一些東洋的倭國人學習建築。因之,他也跟著倭國人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日語。他在建築業上很有建樹,高樓大廈和小型別墅都設計的華麗壯觀。他的作品在行業內都是首屈一指,這讓那些倭國人氣得眼睛都變了顏色,在業務上也追不上陳家的四公子。

一個良好的機遇,德國建築師推薦他到奉天去掌管一個建築商號,那裏正需要一位像他這樣的人才。很快他在建築領域裏就表現出傑出的設計和管理的才能來,不久那家建築商號就歸陳家所有了。

他牢記德國建築工程師的一句話:

“建築師就是要把自己的靈魂溶化在自己的設計裏。”

陳府的小牛倌收到了一個郵件的事情,簡直就是驚天動地的新聞!一個放牛的小子,怎麼會收到一個寄自奉天的郵件呢?而且那寄件人,不是別人,正是陳府四當家,這就更讓夥計們驚奇不一了。

陳家的人對四當家給小牛倌寄郵件的事,根本就不屑一顧。

小牛倌倒是欣喜若狂。打開了木箱,最上麵是一本書和一封信;信封上還別了一個黑色的萬年筆;下麵是一個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牛皮小箱子;箱子上印刷精美的字母,讓小牛倌知道這小箱來自遙遠的德國——盡管他不懂德語。他暫時還不知道這精製的小箱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牛皮小箱子的四周是用報紙塞滿的,那是防止牛皮小箱子在包裝箱裏活動的緣故。那支黑得發亮的萬年筆,此前小牛倌想都沒敢想過,再說了,還有兩瓶墨水。

小牛倌甚至有些後悔:既然有郵件寄來,不如今天早一些收牛回來,也好早一點看個新奇。現在已經是掌燈時分了,是要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欣賞這些新奇的東西。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並不先去看那封信和那本書,而是首先就打開了牛皮箱,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本印有中文和德文兩種文字的說明書,然後就是一個精製的儀器。從說明書的大字上,他知道這部儀器叫做水平儀。幹什麼用的,還要等他研究了說明書之後,才能知道。但是,裏麵的三角架子,他倒是能把腿給抻長,再支在地上,再把那儀器放在上麵。還有一個螺絲——那應該是固定螺絲,擰緊。於是,儀器組裝完畢。

他簡單地從小的鏡孔向外看,模模糊糊地看不出什麼東西來,誰讓這是晚上了呢?再擰了擰不同位置上的小鈕,也沒發現有什麼功用。還有兩個裝在玻璃管裏的小水泡,能隨著儀器的托板的偏斜,在玻璃管裏來回的竄動。

夥計們聽說小牛倌有一個郵件寄來,這是陳府開天辟地的新鮮事兒,都來看熱鬧。看著地上支起的東西,看看這兒,摸摸那裏,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兒。有的從大的鏡頭向裏看,裏麵什麼也沒有;有的從小的鏡頭也向裏看,裏麵模模糊糊的什麼也看不清楚。

小藥童站在桌子的邊上,看著大家擺弄儀器。

就在夥計們對儀器看這兒,摸那兒時,小牛倌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看那個說明書。

之後,他對夥計們講解了這部儀器的基本構造和用途,並按照說明書上敘述的程序,看一眼書,擺弄一下儀器,就這樣,機械地操作了一番。由於是晚上,那儀器並不向他說的那樣能看到多遠以外的東西,也就是說,這玩意兒現在還顯示不出什麼神奇來。但是,夥計們似乎對他的講解深信不疑,因為,小牛倌識字!

雖然是好奇,盡管儀器有那樣神奇的用途,可是,晚上就什麼神奇也體現不出來了。夥計們揣著明天的好奇,一個個地離開門房,回到自己的房間裏睡覺去了,那是預備明天的勞作。有可能的話,還要研究一下那神奇的德國儀器呢。

待夥計們都走幹淨了,小牛倌才得以認真地閱讀那封信了。

信是四當家給小牛倌的,大體有以下幾個內容:

1.對他為陳家設計的項目大加讚賞;

2.建設鹽場的一些注意事項;

3.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一些不可預見的問題;

4.先要進行實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