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有好長時間了,隻要有些空閑,隻有要了心境,就把在農牧區的見聞用筆記錄下來。好像是有聞必錄,但也許是對有關動物的題材有些偏愛,在所謂的記錄或“創作”作品裏麵,除了對一些人和事的記錄,關於動物的文字竟也不算少。粗略一看,每一篇文字同其它篇章沒有任何關係,好像不過是一個個還算是獨立的“故事”。或長或短,或詳或略,連行文風格也不一致。但是這麼集在一起後,似乎覺得竟然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人,自然。文章風格不同,卻是時間造成的,也說不清為什麼在有的時會用這樣一種口氣來敘述,而在另一個時候卻又為什麼用了那樣一種口氣來述說。

這些文字有好多篇,都在一些刊物的末尾、報紙的最後一版的某個角落發表過。沒有想到的是,還是有一些人喜歡這些文字,熟人們不僅鼓勵再寫,並說這是在寫新形勢下的“藏聊齋”,他們鼓勵把這些文字集在一起出版,那怕是一個小冊子也好。由於地處邊遠,對外界好多事情都是隻知其一,不懂其二,不知道從哪裏做起才能讓一個集子問世,也不知道有沒有出版者對這樣的東西有興趣。

之所以有勇氣能把這些文字集在一起,要感謝身邊許多同仁的鼓勵。更要感謝王懷林同誌的鼓勵與支持,作為一名領導者,他認為這些文字對於外界更多、更深地了解甘孜州的會有所幫助,對於甘孜州旅遊發展會有好處。作為一個學識廣博的文化人,他認為就是這樣的文字也在“文化”之列,而新時期的文化建設就需要這樣具體的、如出版一本書的具體行為。

卻多少有些汗顏,這是因為,自己也還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行。記下了一些現象,卻沒有去思索其中的道理,行文間也發表了一些議論,卻免不了不著邊際或意想天開。這些,都還有賴方家、讀者們的指教。

作者

2004、6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