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等。課堂教學是把年齡和知識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編成固定人數的班級集體,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並根據固定的時間表,向全班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認為職業道德教育對自身今後的就業和發展很重要或比較重要,因此如何加強和改善職業道德教育的課堂教學是職業道德教育取得較好成效的關鍵之一。在職業道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影視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學、職業道德難題討論法、價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社會活動法等。通過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物的職業道德事跡作為案例教學,會使學生覺得親切、可信、可感、可模仿,關於文明禮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勤勞節儉、遵紀守法等職業道德基本規範在討論案例時無形中就會建立和成熟,並且在從感性到理性的循環往複中不斷得到升華,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職業道德的內涵和精髓。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加深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於課堂教學具有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較個別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上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等優勢,因此,課堂教學是高職院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
但是,職業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實踐化的道德,如果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夠滿足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學生隻有在職業實踐中去感受、體會和修煉,才能逐步形成優良的職業道德。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由於長期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重視課堂教學而忽視職業道德的實踐,從而造成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脫離實際,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削弱了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並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正確職業道德觀念的形成。因此,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時,既要重視課堂教學,又要注重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堅持職業道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隻有堅持課堂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激發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才能使他們獲得對職業道德的完整認知。特別是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或假期擔任社會角色,帶著明確的任務和要求,在一段時間內從事相對固定的、職業化的工作,對於培養學生在校期間的職業道德認知和情感,養成敬業精神和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有很大的幫助。在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中,要注重把職業道德教育生活化、實踐化,也就是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關注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職業道德需求,創造機會使他們通過生活和實踐的體驗來理解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要求。切忌空洞化、教條化,使職業道德教育失去生機和活力。在長期的職業道德教育實踐中,國外一些國家有著悠久的職業見習和實習傳統,在其職業道德教育中,實踐課程課時數占很大比例,他們充分利用校外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他們側重於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感和意誌的培養,同時也兼顧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知。教師將學生的職業道德表現列入見習、實習評價體係,與就業相關聯。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學生教學見習和實習的機會,在校外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如:高職院校可組織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深入農村進行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調查,組織學生深入道路與橋梁建設一線工地進行測量等內容的實踐,學生在社會實踐期間,和施工現場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和要求;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學生深入汽車維修廠或4S店調查汽車維修從業者情況以及做學徒;旅遊管理專業學生深入景區做見習導遊;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走訪,讓學生到優秀企業和單位走訪有突出成績的先進模範人物、優秀企業家,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青年誌願者服務活動,深入社區開展宣傳科學和短期培訓活動;到出租汽車公司擔任教員,為出租車駕駛員上英語口語課;看望福利院老人,定期幫扶孤寡老人等。由於社會實踐教學具有社會性、現實性、綜合性等特征,學生通過假期社會實踐,能夠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進行職業實踐,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積累的經驗去親身體驗職業生活,把課堂上學到的職業道德原則、規範等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去,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深刻理解職業道德要求,從而逐步樹立職業道德意識。在職業道德教育中,堅持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深化對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的理解,能把對職業道德的認識自覺外化為職業道德行為,從而受到良好的教育。還能使學生在工作中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真正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合作奉獻和艱苦奮鬥。隻有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校內校外同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校外教育實踐結合起來,使職業道德教育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踐體驗,達到事半功倍的較好效果,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才會真正取得成效,從而全麵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四、職業道德教育與學校管理、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隻有把職業道德教育融於高職院校管理之中,建立長效工作機製,使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引導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思想和職業行為習慣。嚴格的管理是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必要補充。一是將職業道德教育與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相結合。職業道德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隻有加強教學管理,製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製度,才能有效推動職業道德教育的進行。如高職院校可通過製定《職業道德課程考核標準》並嚴格執行考核,加強對職業道德課程任課教師的考核和學生上課情況的考勤等方式,使職業道德教育與教學管理有機結合。二是將職業道德教育與高職院校的後勤管理相結合。我國高職院校後勤承擔著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境育人的重要職能。最近幾年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給學生社區和食堂管理帶來了新的課題。隻有加強學生社區和食堂等後勤管理,為廣大師生提供最佳的學習、生活和教育科研條件,隻有使後勤服務管理水平符合人性化、科學化、程序化和專業化的要求,才能給學生做出好的表率,從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是將職業道德與學生的自我管理相結合。高職院校可利用多種形式開發學生自我教育的自覺性,使職業道德教育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引導,使學生有更多的自我管理的實際鍛煉機會,如在校內或校外開展“職業道德從我做起”的活動,感受生活,體驗社會,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
五、職業道德教育與法製教育相結合
了解職業活動中的法律規定,對於高職院校學生求職、就業,正確處理有關職業的法律關係,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是高職院校學生應盡的職責。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還應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律盡管約束的形式和範圍不同,但都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範。如果高職院校在學校隻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而忽視了法製教育,那麼就會出現個別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由於不懂法而觸犯法律的現象。因此,加強法製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製教育。青年學生肩負著新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因此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進行法製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法製教育,使他們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製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
將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與法製教育相結合,既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又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如: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的教育,可聯係《刑法》對濫用職權型瀆職行為和玩忽職守型瀆職行為的規定:濫用職權型瀆職行為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違法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犯罪行為;玩忽職守型瀆職行為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認真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瀆職行為。進行服務群眾、誠實守信的教育時,可以聯係《民法》第4條關於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關於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以及《合同法》第6條關於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等法律規定。在誠實守信職業道德規範具體案例教學中,結合《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和第5條的法律規定進行。第2條規定,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第5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不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采用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誌、名優標誌等質量標誌,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等。進行辦事公道教育時,可以聯係《公務員法》第5條關於公務員的管理的規定,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依照法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進行,公務員的錄用、考核、獎勵等工作,都應當公開、公平地進行;進行質量意識教育時,可聯係《產品質量法》第32條和第39條關於生產者、銷售者生產、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法律規定。進行文明生產意識教育,可以聯係有關生產操作規程的規定。進行競爭意識的教育,可以聯係《知識產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有關法律規定。高職院校在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將法製教育有機地融合進來,這對於高職院校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提高法製觀念具有很大的幫助和教育作用,使他們在今後工作中不僅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而且還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六、職業道德教育與社會行業相結合
職業道德通常表現為職業化特征,不同的職業會有不同的職業道德具體要求,但職業道德基本規範是各行各業都必須遵循的,是各種職業道德中具有共性的東西。職業道德總是鮮明地表達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準則,而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大部分都表現在每個行業的企業文化中。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以企業共同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現象。職業道德存在於企業文化的每個層麵,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職業道德與企業文化進行融合,使職業道德成為企業文化發展的基石。中國老字號同仁堂藥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長盛不衰,在於它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道德,即“濟世養身、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職業道德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道德和階級道德的要求,而是反映了職業、行業以及產業特殊利益的要求;不是在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還要讓他們了解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及相關企業文化,懂得其社會價值和社會功能,增強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在高職院校裏,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夠了解,他們當初在填報專業誌願時對所選專業可能認識不清,甚至有部分學生的專業是父母或親戚幫助填報的,因而他們對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以及自己在職業生活中的地位、權利與義務一片茫然,導致厭學情緒產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感到失望,從而大大降低學習效率,浪費了教育資源。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從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認識和履行職業道德的自覺性出發進行教育,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向學生介紹所學專業的概況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發展曆史和前景、性質和特點等,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較為宏觀的了解,以增強他們對從事所學專業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職業意識,從而鞏固和加深高職院校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理解,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應根據高職院校學生所學專業及從事的行業有針對性地教育。如對高職院校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時,可結合汽車產業及其市場發展概況,分析汽車維修行業發展狀況等內容進行,指出汽車維修行業是由汽車維護和修理廠點組成、為汽車運輸服務、相對獨立的行業。由於技術的進步,生產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條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現和發展,對汽車在安全、環保、可靠、快速、舒適和經濟等方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汽車在品種、結構及性能方麵越來越多樣化,為適應這些變化,汽車維修行業也相應地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介紹汽車維修行業情況,指出機動車檢測維修從業者的職業操守、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能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機動車維修行業自身的健康發展,關係到行車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求他們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如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時,可根據《四川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劃》,結合四川交通行業發展狀況進行。到2020年,全省鐵路運營裏程力爭達到8000公裏,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力爭達到8200公裏,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300萬標箱,水運四級以上航道2381公裏,通航機場17個,航線185個,形成包括18條鐵路、21條高速公路和2條水運航道的進出川通道,樞紐功能和輻射能力全麵提升,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使他們牢固樹立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等職業精神,從而使職業道德教育與社會行業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職業道德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隻有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規範教育為重點,在教育過程中堅持職業道德修養與職業技能並重等原則,才能準確把握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向和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