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職業道德的完善期(社會主義社會)

職業道德從原始社會末期的萌芽,到奴隸社會的初步形成,經過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經曆了從無到有、由淺變深的過程,但在這些階段職業道德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其局限性和不完善性。隻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使職業活動的性質和意義發生了根本變化,這為職業道德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職業道德得到充分的完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它是判斷人們職業行為優劣的具體標準,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反映。在社會主義體製下,職業的分工雖然還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製約,但由於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階級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從整體上說各種職業利益同社會的整體利益具有一致性,從業者之間以及從業者與服務對象之間不存在根本的利益矛盾,職業和崗位的不同,隻是分工的差別,而不是地位高低的差別。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在總結以往曆史的基礎上,批判地繼承了傳統職業道德的優秀成分,完善了以往曆史時期職業道德的局限性,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特征,具有全新的內涵。

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問題的決議》,該決議規定了我們今天各行各業都應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的五項基本規範,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其中,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它是貫穿於全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2001年10月我國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發〔2001〕15號)中指出,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的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征,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總之,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從原始社會末期萌芽時期的樸素觀念和風俗習慣的產生,到奴隸社會形成時期的內容、要求及具體規範上的進步,再到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時期的種類增加、內容深化,最後進入社會主義完善時期的批判性繼承傳統職業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規範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成熟,它還將隨著人類曆史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斷向前發展。

第二節職業道德的特征與作用

職業道德為人們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處事原則,從它產生、形成、發展到完善,雖然在不同的曆史階段和不同的行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表現出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但職業道德作為一種職業活動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獨有的特征,並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社會的發展也產生著重大影響。

一、職業道德的特征

要全麵地把握職業道德,不僅應當立足於社會分工,研究它的曆史及其同職業活動的關係,而且應當在此基礎上,研究它的主要社會特征,發現其具有共性的一麵。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發展具有連續性與穩定性

任何一種職業道德都是在繼承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都有著漫長的發展過程。職業道德往往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道德傳統和道德習慣,以及從事某一職業的人們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質。這種為某一特定職業所具有的道德傳統、道德心理和道德準則,還往往在這一職業中世代相傳。雖然這些職業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但是,無論是什麼行業的職業道德,每種職業所要調整的基本的道德關係卻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在以往職業道德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的,並都具有相對穩定性,如商業“童叟無欺”的職業道德,為官從政者“公正廉明、大公無私”的職業道德,軍人“忠誠、勇敢、奉獻”的職業道德,醫生“救死扶傷,努力解除病人的痛苦”的職業道德,千百年來為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們所傳承和遵守。正因為如此,職業道德規範一經形成就具有曆史的連續性和較大的穩定性,不會朝令夕改。

(二)形式具有靈活性與多樣性

職業成百上千,職業道德的表現形式也千差萬別。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規範,有多少種職業,就有多少種職業道德規範。職業道德的行為準則在表達形式方麵,往往比較靈活、多樣。各行各業在製定職業道德行為準則時一般都會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和要求、具體的職業環境和條件以及本行業從業者的素質和水平,采取簡明扼要、適用性強、便於操作的形式。它往往不僅僅隻是原則性的規定,而且還是很具體的,同時也要適應本職業的具體條件和人們的接受能力。在表現形式上,往往采取諸如行業公約、規章製度、職工守則、崗位守則、生活公約、章程、須知、誓詞、保證、條例以及標語口號之類等,將職業道德的要求展示出來,不僅使職業道德具體化、規範化、通俗化,而且生動活潑、便於操作,有助於從業者認識、了解和掌握,從而有助於他們養成健康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如:《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作為行業公約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者應自覺遵守國家有關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的規定,不製作、發布或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穩定、違反法律法規以及迷信、淫穢等有害信息;互聯網上網場所經營者要采取有效措施,營造健康文明的上網環境,引導上網人員特別是青少年健康上網。隨著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興行業在不斷產生,與之相適應的職業道德也在不斷湧現,它們各具特色,種類繁多,職業道德在形式上表現出更加靈活與多樣的特點。

(三)內容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

職業道德是在職業活動的實踐中產生的,並在從業者每天大量的日常工作中具體體現,用來指導從業者的工作和勞動行為。由於不同行業在工作性質、社會責任、服務對象、服務內容以及服務方式等方麵存在諸多差異,因而每個行業都有著自己特殊的職業道德,在內容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適用性。職業道德不是一般地反映階級道德或社會道德的要求,而是著重反映本職業特殊的利益和要求。職業道德主要是調整兩個方麵的關係:一是從事同一職業人們的內部關係,即各種職業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自己的職業信譽和職業尊嚴,要設法製定和鞏固某些職業道德規範,以調整本職業集團內部的相互關係。二是同所接觸的對象之間的關係,即要注意滿足社會各個方麵對本職業的要求,通過自己的職業活動來調整本職業同社會各方麵的關係。因而,每種職業道德的內容都是針對特定的職業範圍起作用,主要適用於從事本職業的工作人員。

二、職業道德的作用

職業道德在整個社會道德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會生活和各行各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職業活動是人們主要的社會活動,用於調節職業活動各種關係的職業道德,是反映社會道德的一個顯著標誌。如果從事各種職業的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踐行職業道德規範,愛崗敬業、遵紀守法、不謀私利、多作貢獻,必然會使社會風氣和社會麵貌發生顯著變化,極大地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從而推動社會向前進步和發展。

(二)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形象和信譽

良好的信譽是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而良好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質量體現出來。職業道德是行業和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業者具有的良好職業道德是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這就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員工群體所表現出的道德修養和工作熱情,集中體現了行業和企業的形象。通過全行業職業道德的規範和約束,必定會得到社會對該行業的信任和認可,從而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形象和信譽。近年來,我國家電行業中“長虹”、“海爾”迅速崛起,它們嚴格恪守“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大旗,成功地遏製住了進口家電產品長驅直入的衝擊勢頭,牢牢占領了國內市場,並積極搶占國外市場。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長虹人”、“海爾人”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如果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從業者職業道德水平不高,沒有踐行誠信服務等職業道德規範,就不會生產出優質的產品,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乃至生產偽劣產品,欺行霸市,這樣的行為嚴重損害企業、行業的形象和信譽,最後隻能是自食其果。如2008年在全國影響巨大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由於當事企業沒有遵守職業道德,在奶粉生產過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以致部分嬰幼兒食用後患上了腎結石,損害了嬰幼兒的身體健康,給許多家庭帶來了痛苦。國家質檢總局因此緊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嬰幼兒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專項檢查,檢查結果震驚全國,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最高含量達2563mg/kg,大大超過了國家製定的《原料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檢測方法》中國家標準最高上限2mg/kg。這一事件導致石家莊市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破產,並引發了全社會對奶製品行業的不信任和懷疑,使整個奶製品行業的信譽大幅下降,影響了整個行業。

(三)促進個人自身的發展

職業道德是人們職業生活的指南,具有鮮明的職業特點和具體的道德要求,它使人們初步形成的一般道德知識得到進一步提高,使人們的道德品質逐漸成熟,從而直接影響著人們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趨向。一個人是否成才,是否對社會有貢獻,常常不在於他是否有優越的客觀條件,而在於他是否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一些本來資質平凡的人之所以能有很好的發展,對社會作出較大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長期注重自身職業道德的修養。隻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從業者,他們在工作中都表現出謙虛、互助、勤奮、誠實、忠於職守等優良品質,都能自覺提高職業意識和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從而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如:湖南湘潭市某旅行社的導遊文花枝,2005年8月帶旅遊團去延安,所乘旅遊客車在陝西境內遭遇重大車禍,她也身負重傷。當救援人員準備先搶救靠近車門的她時,她卻說:“我是導遊,請先救遊客!”救援人員最後才把她救出來,因延誤了最佳救治良機,導致她左腿高位截肢。遭遇車禍,文花枝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留給遊客,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踐行了誠實守信、遊客第一、忠於職守的職業道德。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術後,文花枝不抱怨、不消沉,甚至笑談“裝上假肢,還要當導遊”。文花枝的事跡感動了全國,2006年,文花枝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2008年初,文花枝被湖南省推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文花枝現在是湘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而有些很有才華的人之所以曇花一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職業道德的修養。這類人在工作中大都表現出傲慢、虛偽、懶惰、狹隘、虛榮和嫉妒等不良品質,他們往往碌碌無為、終身一事無成,甚至身敗名裂,走上犯罪道路。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正是因為有了職業道德,在職業道德規範的約束和調節下,職業道德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大作用,彌補了許多法律和其他方式所不能觸及和解決的空白。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不斷豐富和發展,職業道德在各行各業發揮的作用更加廣泛、效果更加明顯。

第三節職業道德的主要範疇

職業道德範疇,是指反映職業道德現象的一些基本觀念。各種反映和概括職業道德現象的特性、方麵和關係的基本概念,都可視為職業道德範疇。每個人的職業活動實際就是與各種人之間進行交往的過程,在這個長期的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特定的職業義務、職業態度、職業心理、職業良心、職業理想和職業榮譽等。

一、職業責任

責任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職業責任是指人們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承擔的特定的職責,它包括人們應該擔當的工作和應該承擔的義務。職業責任是社會義務、使命、任務的具體體現。一般說來,責任就是義務。

特定職業都有其特定的職責,教師有教育學生的責任,醫生有救治病人的責任,消防員有為群眾滅火的責任,軍人有保家衛國的責任。雖然各行各業的職業責任不同,但是忠於職守、盡心盡力、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黨和國家、行業、單位交給自己的各項任務,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都是我國從業者共同的職業責任。

職業責任有差異性、獨立性和強製性的特點。差異性是指各個職業崗位的職責是不同的。獨立性是指從業者在履行自己崗位職責時具有相對獨立的職權。一般說來技術要求越高的職業其職業責任的獨立性越強。強製性是指職業責任是通過規章製度、崗位責任、公約、守則等形式體現的,帶有強製執行的特征。

履行職業責任是成就事業、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待工作,是充滿責任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還是敷衍了事,這正是事業成功者和事業失敗者的最大區別。事業有成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盡心盡責,絲毫不會放鬆。缺乏責任感的員工,不會視單位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會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影響到單位的利益而感到不安,更不會處處為單位著想,他們總是推卸責任。這樣的人在領導、同事的眼裏是不可靠的、不可以委以重任的。隻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具有很強責任感的人,才會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

二、職業權力

《漢書·律曆誌》中對“權”的解釋為:“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人們把權作為一種標準,來衡量某人的能量和活動範圍。權力的含義有兩層:一是指在政治方麵的強製力量,二是指在職責範圍內的支配力量。

職業權力是指從業者在自己的職業範圍內或職業活動中擁有的支配人、財、物的力量。每個從業者都有相應的職業權力,例如記者的職業權力在於可以從采訪到的新聞素材中,決定是從正麵還是從反麵來進行報道;教師的職業權力在於對學生的功課進行輔導、日常評價和行為規範;門衛的職業權力在於對進入本單位的人和車輛進行盤問和放行。每個從業者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權力觀,在行使自己手中的職業權力時必須符合職業道德原則和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

職業權力具有權威性、利己性、隱蔽性和時限性的特點。職業權力的權威性是指職業權力在職業活動中對他人、對其他行業有很強的約束力量和支配力量。職業權力的利己性是指職業權力可以給自己帶來利益和好處。相對職業義務的利他性,職業權力具有利己性,這種特點給以權謀私留下了空間和機會。職業權力的隱蔽性是指從業者在行使職業權力時,有不易被人覺察的一麵。職業權力的這一特點也同樣給職業道德低下的人牟取私利創造了條件。職業權力的時限性是指職業帶來的權力會隨著職務的消失而消失。職業權力的特點,決定了要正確行使職業權力,就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規範、職業紀律和有關的法律法規。

三、職業態度

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職業態度是指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通過職業活動和自身體驗所形成的對崗位工作相對穩定的勞動態度和心理傾向,它包括一個人自我的職業定位、職業忠誠度以及按照崗位要求履行職責,進而達成工作目標的態度和責任心。例如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禮貌待人、表裏如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等,這就是職業態度,它是從業者精神境界、職業道德素質和勞動態度的重要體現。

職業態度的端正與否,可以體現出一個人、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貌,是對人們進行職業道德評價的標準。一定的職業態度是特定職業道德的體現和反映。積極、樂觀、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樂於助人、熱愛自己的崗位是人們認可的職業態度,有了這樣的工作態度,人們就會在工作時充滿激情,不會覺得苦與累。由於人們在職業態度和職業觀念上的差別,形成了職業地位和職位價值的差異。努力工作、積極開拓、敢於創新的人,其發展的空間將得到拓展,工作機會越來越多。而那些態度不好,工作不努力,積極性、主動性較差的人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會明顯落後於那些有著明顯職業觀和鮮明態度的人。

職業態度是從業者對社會、對其他職業和廣大社會成員履行職業義務的基礎。影響職業態度的因素可以分為客觀的和主觀的兩大類。客觀因素又包括一般社會因素和特殊因素兩種。屬於一般社會因素的,有社會經濟關係和國家的政治製度,如生產資料以公有製為主體、共同富裕的政策等。屬於特殊因素的,有職業群體的具體職業環境和條件,如職業的性質和內容、職業群體的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體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職業內容。影響從業者職業態度的主觀因素包括從業者的性別、年齡、能力、愛好等,受製於個人素質、文化程度、技術水平等,其中從業者的價值觀念對職業態度有特殊的影響。職業態度表現形式多樣,是積極工作,還是不務正業、遊手好閑?是幹一行愛一行,還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是誠實勞動,還是投機取巧、非法牟利?是禮貌待人、熱情服務,還是惡言惡語、態度生硬?是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還是牢騷滿腹、玩忽職守?……這些都是職業態度的具體表現。職業態度上的差異,源自職業道德境界上的差距,反過來又會影響職業道德。樹立端正、謙和、忠誠和積極的職業態度,有助於人們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職業態度具有對象性、評價性、穩定性和內在性四個特性。職業態度具有對象性,因為態度是有對象的,職業態度總是針對某種事物或某些人;職業態度具有評價性,它意味著是否讚同該事物;職業態度具有穩定性,它是一種對事物比較持久的而不是偶然的傾向;職業態度具有內在性,它是個體內在的心理狀態,往往不能為別人所直接觀察到,但它最終會通過當事人的言行表現出來。

四、職業紀律

紀律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集體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例的總和,是要求人們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職業紀律是指從業者在不同的崗位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規章、製度、條例和程序等職業行為規範。

它要求從業者在職業生活中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責任,它是調節從業者與職業、社會以及職業生活中局部與全局關係的重要方式。職業紀律能保證工作、學習和勞動的有序進行,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證。例如: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良好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製定教學質量考核辦法等製度,對教師提出具體的職業紀律要求,要求教師在上課期間著裝要整潔、得體,男教師嚴禁穿背心和短褲,女教師嚴禁穿超短裙和比較暴露的服裝,嚴禁使用通信工具,嚴禁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嚴禁私自調(代)課以及嚴禁為學生出具假成績等;為了保護國家森林資源,嚴禁林區管理員或其他人員在森林地區使用明火、吸煙和生火做飯等。嚴守職業紀律是每個從業者從事本職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基本要求。由於職業紀律是帶有強製性的條例、章程、製度規定等,這就要求從業者在遵守職業紀律方麵應當嚴於律己,自覺克製不良行為和不良習慣。

職業紀律具有曆史性、明確的規定性和強製性的特點。職業紀律的曆史性是指職業紀律隨著職業的產生而產生,並隨著職業的發展而發展。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大工業革命的到來,生產越社會化和現代化,分工越精密,協作越廣泛,職業紀律就越重要、越發展。職業紀律明確的規定性是指職業紀律的規定明確具體,它是以職業活動和職業性質的特色為根據,結合單位工作的具體特點,以勞動者職業行為為調整對象,對勞動者產生約束力,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職業紀律的強製性是指職業紀律是從業者執業時必須遵守的法定義務,職業紀律是以行為的限製、以服從為前提的。職業紀律一經製定,每個成員就必須執行,從業者違反職業紀律要受到製裁,要受到單位的行政處分或經濟懲罰。

五、職業良心

人們經常說,憑良心辦事,做事要講良心。良心人人都有,但由於人們的生活環境、道德觀念不同,良心的標準也就不同。職業良心是指從業者在履行職業義務中所形成的對職業責任的主觀意識和評價能力。是從業者依據自己必須履行的道德要求,對自身的行為動機進行自我檢查,對行為活動進行自我監督,對活動結果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指出,良心就是仁義之心,其主要內容是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由於人們所在崗位的義務是不一樣的,因此其職業良心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如:教師的職業良心是傳道無假、授業無私、解惑無煩、恪盡職守、愛護學生。職業良心是蘊涵在從業者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活動。如果說職業道德義務是從業者自覺意識到的道德責任,那麼,職業良心就是從業者對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據報載,吉林省樺甸市有一家豆腐館,老板做的豆腐鮮嫩、口感好,十裏八鄉的鄉親們都願意買他的豆腐。可後來連續幾天都沒有見他出來賣豆腐。鄉親們挺納悶兒,紛紛到他家詢問。他坦率地說:“我得了肝炎,不能再賣豆腐了;如果再賣,那可太喪良心了。”鄉親們聽後很受感動。這位普普通通的老板放著錢不去掙而果斷地停業,充分表現了他那高尚的職業良心。

職業良心在職業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職業良心依據履行職業義務的道德要求,對行為的動機進行自我檢查。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動機予以肯定,對於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動機進行抑製或否定,從而作出正確的動機決定。在從業者選擇道德行為和避免不道德行為的抉擇中,突出地表現出職業良心的能動作用。在一般情況下,良心不允許自己的行為違背自己所接受的道德觀念。其次,職業良心能夠起到監督作用。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情感、意誌和信念予以堅持和激勵,對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衝動予以克服。特別是在職業行為進行過程中,當認識錯誤、情緒被幹擾或情況變化時,職業良心能夠使從業者改變行為方向和方法,糾正自私欲念,避免產生不良影響,以至在行為活動中,會由於良心的發現,自覺地保持正直的人格,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最後,職業良心的作用還表現在對從業者的行為後果和影響作出自我評價。人們的職業行為不僅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評價,也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評價。用良心評價自己的職業行為,可以達到揚善抑惡的目的。履行了職業義務,會得到內心的滿足和欣慰;沒有履行職業義務,會受到內心的譴責,產生內疚、慚愧和悔恨的情緒反應,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

六、職業榮譽

職業榮譽是指社會對從業者職業道德行為的價值所作出的褒獎和客觀評價,以及從業者在主觀認識上對自己職業道德行為的一種自尊、自愛的榮辱意向。當一個人職業行為的社會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時,就會由此產生一種榮譽感。它是職業義務、職業責任和職業良心的價值體現和價值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