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性主義角度分析迪士尼公主電影
影視傳媒
作者:徐珮雯
【摘 要】2013年末上映的電影《冰雪奇緣》,可謂轟動一時,一改以往僵化的人物設定和陳腐的說教氣息,給迪士尼電影注入了春天般的新氣息。迄今十二部“公主類型”電影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享受與音樂盛宴,其中更隱含著一條重要主線:女性主義的發展。本文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以及女主角的覺醒與自我意識的增強等方麵對電影《冰雪奇緣》中進行文本解讀,並對比迪士尼前期出品的公主電影,分析當代女權思想的進步與發展在電影中的體現。
【關鍵詞】《冰雪奇緣》;覺醒;自我意識;女性主義
從1937年第一部公主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問世到2013年《冰雪奇緣》的熱賣,十二部公主電影,經曆將近八十年的時代變遷。這些影片在故事情節上雖然沒有連續性,但在某種程度上卻反映了當今時代主流思潮之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女性主義的發展。本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對本片進行解讀,並結合其他公主電影,深入挖掘影片背後隱藏的以女性主義發展和女性自我覺醒為主線的深刻主題。
1、理論基礎
女權主義(Feminism),源自西方,是指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西方女權主義分三個階段:1. 始於19世紀後半葉的第一代女權主義,在理論初步成長階段,其最初的訴求是婦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應當平等,在經濟上與男性平等。她們主要是從經濟方麵訴求婦女的解放。2. 自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現代女權主義這個概念的出現,女性的訴求轉向文化、政治等多個領域,探討的理論問題也上升到了婦女的本質和文化構成等。3.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後,女性主義步入後現代女性主義的階段。其主要觀點包括:反對性別兩分和性別不平衡;反對傳統男性話語霸權模式,主張構建女性話語;從女性立場經驗出發,以女性獨特的思維表達方式對以男權製為中心的文化進行批評。
2、影片分析
2.1影片情節簡介
阿倫黛爾王國的公主艾莎在加冕之時因為自己的超能力失控而導致整個王國被冰天雪地永久覆蓋。惶恐的她逃到山中,構建屬於自己的冰雪王國。故事在此迎來第一個小高潮,在山頂上,艾莎肆意揮灑自己的魔法,絕美的橋梁與宮殿拔地而起。此刻新的艾莎誕生了,她不再隱藏壓抑自己的能力,放手一切“隨它去”。另一方麵,艾莎的妹妹安娜公主意識到是因為自己的魯莽才使得姐姐艾莎失控,樂觀無畏的她和熱愛冒險的山民克斯托夫以及他的馴鹿搭檔組隊出發,展開一段魔法層出不窮的大冒險,以尋找她的姐姐——冰雪皇後艾莎,破解她的冰封魔咒。電影的高潮依舊是出現在結尾,姐妹倆用愛化解魔咒,讓冰雪融化,萬物複蘇。
2.2女性主義分析
縱觀迪士尼動畫出品的十二部公主電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電影中傳達給大眾的思想:女性主義發展。最初期的公主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及反派女角色都是男權視角下被邊緣化的女性形象,是相對於男性的“他者”,電影中刻畫的女性除了善就是惡,兩種極端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男性作家的性別偏見和置女性於從屬地位的願望,通過模式化的故事結構在懲惡揚善的幌子下將女性神聖化與惡魔化,扭曲並踐踏了女性的人格,製造了符合男性自己性別利益的兩性關係神話,並自始至終彰顯男性權利的絕對主動。
電影裏的王子與公主的關係永遠是以男性為主導,是選擇與被選擇、拯救與等待拯救的關係。隨著動畫《小美人魚》的出現,王子與公主的老套情節開始發生了改變,小美人魚稱得上是迪士尼第一個現代女性,開始“離經叛道”。到後來的《魔法奇緣》,雖然情節依然老套,但結尾女主角拿起劍與巨龍對抗保護男主角的橋段卻讓人耳目一新,成為了迪士尼作品中少有的表現女性力量的片段。而2010年的迪士尼新作《Tangled》則是一次女權主義發展的保守嚐試。女主角Rapunzel因被囚禁而展現出的對自由的渴望,主動要求並實現了對外麵世界的探索,已經強烈地表現出了迪士尼動畫中女性角色自我意識和主動性的急劇增強。但這些都隻是女性主義的初期表現,公主們也許有自己的想法,有渴望自由的欲望,但是總是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做出行動。她們有自己的目標,但她們的目標得以實現並不是靠自己的犧牲和奮鬥而得來,所以並沒有體現出女主人公的掙紮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