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的幻覺和文化鴻溝
文化語言
作者:李夢詩
【摘 要】當英國小姐阿德拉踏上異域印度的國土時,等待她的不是期盼已久心馳神往的傳統印度文化,而是喚醒了她內心最深處的恐懼;當阿德拉小姐來到闊別已久的未婚夫羅尼身旁時,感受到的不是小別勝新婚的恩愛,而是開始懷疑她是否真的愛他。異域文化的強烈碰撞和東西方文化的鴻溝,讓阿德拉的精神瀕臨崩潰,進而指控無辜的阿茲先生。馬拉巴山洞裏的神秘回聲迫使阿德拉和阿茲直麵最真實的自己。
【關鍵詞】不同文化;溝通;理解;幻覺
1、引言
當我們踏上一片異域國土,麵對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這時候我們可能不得不麵對更為真實的自己。當我們麵對異域文化給我們帶來的強烈衝擊時,我們甚至會懷疑到底應不應該堅持自己內心中原有的信念。
《印度之行》講述的是英國和印度這兩種不同的文化試圖相互理解和相互原諒的故事。曾經的傲慢和恭敬隨著曆史的推移或許會減少些傷痕。當阿德拉小姐和莫爾太太剛剛到達印度時,一位英國女士就告訴他們:“東方就是東方,這是個文化的問題。”當你進入別人的地盤,而又不能夠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時,你的行程將注定是個悲劇。對於異域文化,不可以嗤之以鼻,首先要學會尊重並努力嚐試去理解。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和經曆迷茫,然而要克服心中的恐懼並麵對真實的自己,需要莫大的勇氣。在山洞裏,當阿德拉小姐獨自麵對黑暗而又神秘的馬拉巴山洞時,對於她和未婚夫羅尼之間愛情和婚姻的不確定的擔心和懷疑達到了頂峰,最終導致了她精神的徹底崩潰。她產生了阿茲先生試圖強暴她的幻覺。離開馬拉巴山洞後,阿德拉小姐的精神變得恍恍惚惚,時而清醒時而混沌。馬拉巴山洞裏的詭異回聲,讓她在歇斯底裏和理性之間徘徊。當麵對阿茲先生是否尾隨她進入山洞裏的質疑時,她終於平靜下來理清自己混亂的思緒並撤銷對無辜的阿茲先生的指控。她超越膚色,超越階級,超越文化,超越宗教,超越名譽,超越虛榮,更重要的是超越內心那個薄弱的自己。她做到了,站在審判庭上,她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這樣她就優雅的離開印度,那個被摩爾太太預言若說謊會一輩子跟隨她的回音終於消失了。英國學者康奈利曾經這樣評價《印度之行》:“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優雅地離開印度,而事實上我們也這樣做到了。”這就是《印度之行》的神秘主題。
2、阿德拉小姐的幻覺
整本書中最讓人深思的部分或許就是阿德拉小姐在馬拉巴山洞之行所經曆的迷茫和幻覺。當友好的阿茲先生伸出援手幫助她攀爬時,她突然詢問阿茲先生的婚姻狀況和對愛的理解。這些不合時宜的,甚至對東方人顯得有些唐突的問題實際上進一步揭示了來到印度後的阿德拉小姐更加困惑的心理狀況——到底愛不愛自己的未婚夫羅尼。有些讀者認為,阿德拉小姐之所以願意接受阿茲先生的幫助,是因為當時對愛情和婚姻迷茫的她已經對阿茲先生產生了朦朧的情愫。然而,在我看來,英國女士阿德拉接受印度男子阿茲先生的幫助象征著東西方文化的一種相互理解和對種族、階級和個人情感的尊敬。同時,這也可以認為是阿德拉小姐對阿茲先生的信任、一位西方人對於神秘東方文化的理解和一位女性對於個人情感的尊重。
麵對完全陌生的異域印度的文化,進一步加強了阿德拉小姐內心的孤寂感。但是這種難以名狀的孤獨不僅僅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和種族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而是來自人類命運的深處。而且,這種孤獨的感覺不會隨著離開印度而迅速的消失。莫爾太太在回到家鄉英國的輪船上突然因心髒病發而猝死的這一情節就證明了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莫爾太太的去世也象征著對於印度文化和印度人民持友好態度的英國人將會被社會上的主流文化放逐和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