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未來不斷地獲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而教學就要讓學生以教材為主,課外閱讀為輔,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掌握獨立閱讀的本領。教師要做好預習提示,做到循序漸進,“牽引扶幫”,使學生的預習有目的地進行,行之有效的進行。閱讀要抓主要抓重點,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實現由多而雜向少而精的轉化。閱讀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蒙語文教師要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麼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鬆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提問的形式理解文章,不僅能使學生口述能力得以提高,而且還有助於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能盡快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使“問題”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載體。要充分交流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思維結果,展示和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為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創造條件。
蒙語文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靠日積月累、靠熏陶漸染、靠循環往複、靠長期修養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