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提高訓練
有選擇地開展多內容、多覆蓋的工藝課程內容。在加強創意實習階段,針對綜合訓練實習內容——工藝台曆及其他創意訓練作業件的加工製作,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繪製裝配圖、零件圖等,並以實際加工的組合件工藝過程為內容,逐步完整填寫各工藝文件(工藝過程卡、工序卡、裝配過程卡)等。
3 項目考核與評估
結合專門設置的“金工實習機械加工工藝卡編製”和“金工實習小結”等內容,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反饋學生的接受程度,建立相關工作內容和調查項目改進機製。定期舉辦加工方案、設計、工藝製定等內容的交流活動,讓項目組的學生發表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對完成情況較好的作業件並附工藝文件,予以展示和裝訂保存;在校園網工創中心網站頁麵的相應版塊中,予以及時發布介紹,並進行相關評價和說明。
4 結束語
在本項目的設置和實施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項目實踐教學中予以改進。
1)學生缺乏有效的製造感性認識,工藝概念幾乎沒有,需要從零起點開始。由於缺少製造工藝過程的感性認識,在加工工藝過程實習操作中,沒有合理有序的加工工藝過程的習慣養成,小錘頭的鉗工加工工藝過程就顯得較為混亂。這也正表明實施該項目的必要性。針對此問題,有針對性地在原有的操作台懸掛小錘頭零件圖的旁邊,增加其鉗工加工工藝過程內容,並要求現場指導教師及時督促實習學生,養成按工藝內容完成零件製作的良好習慣。
2)加強課間規範指導和講解,督促實習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養成工藝思想為先的工程意識。由於在各個工種的實習指導中,存在傳統的點對點講解的局限性,忽視了整個零件製造各過程的關聯性,及由合理的工藝路線聯接的工程整體性和互聯性,造成工程實習中隻強調技能的掌握和積累,而忽視了在工程教育中通過具體的學習過程,達到思維方法的係統性的培養和開發的目標。
3)針對學生群的具體情況,可考慮利用工餘講解和有關課程設置,適時開展穿插有關理論點和零件實例的工藝製作講座,推動學生工程意識和能力的養成和提高。本項目的探索與實踐,結合工程創新教育的新平台,在給予學生實踐體驗、技能實習的基礎上,對金工實習的傳統內容予以新型開發。在項目的實踐中深切感到,大學生工程思想、工藝方法的培養和開發,不僅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且對發掘、提高指導教師專業技術水平,構建具有金工特點的新型實習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