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學交替模式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畢業生就業的導向作用(3 / 3)

2)就業導向作用明顯。工學交替實習實施後,畢業生可選擇的就業領域更寬。不同領域所需專業知識不盡相同,各有側重點。以往在課堂上隻能按照傳統模式劃分課時選擇側重點進行教學,學生對各個就業領域所真正側重的專業知識也不是很清楚,依往年經驗來看,很多學生畢業後還是處於迷茫的狀態。

3)學生的學習更有目的性。工學交替中,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實際問題,了解生產設備和工藝,彌補課堂理論知識實踐性不足的缺點,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而不同階段實習內容和形式的層次化和多樣化,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了解當今社會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對專業知識和各領域未來前景發展有了更加全麵的了解,使得他們以後的學習目的性更強。學習的目的性增強,就業的目標性同樣會增強。學生明白自己喜歡與擅長的領域,在畢業就業選擇時能做到心中有數,就業目標更加明確。

工學交替培養模式的實施,應注意兩方麵的問題。

一是完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的製度,包括如何組織實施以及對成果的考核。這就要對工學交替的任務、工作流程、組織管理等方麵製訂嚴格係統的規範,建立從開始到結束的一整套實習質量監督模式;同時也要在實習影音資料的收集製作、課件開發、實習教材建設及實習方式的優化等方麵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考核方麵要求實習結束前每個學生都要完成實習日誌和實習總結報告,指導教師要對實習做總結,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為做好今後的實習工作提供依據。這也就要求指導教師全身心投入,麵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學生,能做到耐心引導、嚴格管理、規範審查。

二是建立廣泛的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學校要根據專業不同的方向和側重點而嚴格挑選一些與專業相關的設計、施工、生產建設的企事業單位作為本專業實習基地,以配合理論教學。參加過工學交替的學生普遍反應單位較難尋找,一方麵,單位為了安全或者經濟原因,不願接受在校大學生短期的實習;另一方麵,學生自身膽怯,導致不敢主動尋找實習機會,而校企合作培訓基地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企業為學校培養人才。

當前大學畢業生多數眼高手低,實踐能力不強,企業需要上手快、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通過工學交替實習教學能夠強化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專業水平、專業技能,增加學生就業優勢;同時借機“推銷”學生,讓專業對口單位了解本校學生素質,建立良好印象,有機會優先考慮,通過工學交替實習搭建起用人單位與學生就業間的平台。

4 結束語

長江大學具有石油行業背景,又是一般工科院校,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學校的主要方向。如何將專業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結合更緊密,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是一直追求的目標。在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在重視本專業理論教學的同時,更重視學生工程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熱愛與興趣。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工學交替實習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和畢業生就業導向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平歌,馬東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係研究[J].高等建築教育,2010(2):102-104.

[2]樊建軍,石明岩,羅三桂.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比較研究[J].高等建築教育,2008(5):17-20.

[3]付麗麗,鹿欽禮.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建築教育,2009(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