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新華書店版
《毛澤東自傳》,斯諾筆錄,汪衡譯,冀中新華書店1946年出版,32開,44頁。《毛澤東自傳》是作為附錄的。前6頁為《中國共產黨年表》,從第7―44頁為《毛澤東自傳》,約2.8萬字。分四章:第一章一顆紅星的幼年;第二章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第三章揭開紅史的第一頁;第四章英勇忠誠和超人的忍耐力。每章的標題、章節、段落、內容,與東北書店1946年8月版中的《毛澤東自傳》一樣。
從版權頁上得知,當年的冀中新華書店在“河間市十字街西路北”,在高陽縣城內、束鹿舊城、任丘城內設有分店,發行的書籍由各縣鎮書店代售。
膠東新華書店兩種版本
《毛澤東自傳》,斯諾筆錄,汪衡譯,膠東新華書店1947年7月版和11月版,均為32開,40頁。7月版發行10000冊,11月版發行3000冊。《毛澤東自傳》是作為附錄的。前6頁為《中國共產黨年表》,從第7―40頁為《毛澤東自傳》。膠東新華書店7月版和11月版的《毛澤東自傳》均為四章:第一章一顆紅星的幼年;第二章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第三章揭開紅史的第一頁;第四章英勇忠誠和超人的忍耐力。約2.8萬字。所不同的是7月版的《毛澤東自傳》封麵刊印的是毛澤東1940年的照片,而11月版的《毛澤東自傳》封麵刊印的是毛澤東1947年的照片。
者在版本上已經有了許多改進。“膠東版”不是“上海版”的改寫和潤色,而是譯者汪衡在原“上海版”的基礎上對照斯諾英文版的一種重譯和重新校訂,改動處達千餘處,並刪除了數百字,增補了數百字。因此“膠東版”比“上海版”更準確、更生動,也是其更珍貴之處。
我們經過比對後,也同意青島出版社的看法,但仍有兩個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考證:
一是“膠東版”的《毛澤東自傳》章節、段落、內容,以及所改動的地方,與東北書店1946年8月版中的《毛澤東自傳》基本一樣。東北書店版早於“膠東版”近一年,因此,“膠東版”有可能是東北書店版的翻印本。
二是1941年,搬遷到重慶的《文摘戰時旬刊》編輯部,遭到日本飛機轟炸,主編孫寒冰不幸罹難。汪衡正好外出校對文稿,躲過一劫。汪衡對孫寒冰的犧牲十分悲憤,他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提出要去延安工作的申請,辦事處的同誌對他說,《文摘戰時旬刊》是一個好刊物,應該堅持辦下去。因此,抗戰後期,汪衡一直留在重慶繼續辦刊。抗戰勝利後,汪衡曾任馮玉祥將軍的英文秘書,隨馮將軍訪問美國。馮將軍於1948年7月從紐約登上蘇聯客輪“勝利”號,踏上返回祖國的行程,9月1日,“勝利”號在黑海失火,馮將軍不幸遇難。那麼,汪衡是何時回國,何時到解放區?又出於什麼原因要重譯和重新校訂《毛澤東自傳》?又是哪個單位,最先將汪衡重新翻譯的版本出版的?
冀東新華書店版
《毛澤東自傳》,斯諾筆錄,汪衡譯,冀東新華書店1947年10月1日版,石印本,32開,39頁。《毛澤東自傳》是作為附錄的。前6頁為《中國共產黨年表》,從第7―39頁為《毛澤東自傳》,2.8萬字。分四章:第一章一顆紅星的幼年;第二章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第三章揭開紅史的第一頁;第四章英勇忠誠和超人的忍耐力。每章的標題、章節、段落、內容,與東北書店1946年8月版的《毛澤東自傳》基本一樣。
此版本的印刷方法是較為原始的石印法。石印版經反複使用若幹次後,字跡就會脫落,同樣版本的書一般隻能印200本左右。這本石印的《毛澤東自傳》能完整保存至今十分不易。
東北書店安東分店版
《毛澤東自傳》,斯諾筆錄,汪衡譯,東北書店安東分店1948年12月版,32開,43頁。《毛澤東自傳》是作為附錄的。前7頁為《中國共產黨年表》,從第8―43頁為《毛澤東自傳》,約2.8萬字。分四章:第一章一顆紅星的幼年;第二章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第三章揭開紅史的第一頁;第四章英勇忠誠和超人的忍耐力。每章的標題、章節、段落、內容,與東北書店1946年8月版的《毛澤東自傳》一樣。
重慶市民出版社版
重慶市工會版
《毛澤東自傳》,斯諾著,汪衡譯,重慶市民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32開,32頁,約2.8萬字。分四章:第一章一顆紅星的幼年;第二章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第三章揭開紅史的第一頁;第四章英勇忠誠和超人的忍耐力。每章的標題、章節、段落、內容,與東北書店1946年8月版的《毛澤東自傳》一樣。
《毛澤東自傳》,斯諾著,汪衡譯,重慶市印刷業職工工會宣傳組1949年12月印行,32開,38頁,約2.8萬字。分四章:第一章一顆紅星的幼年;第二章在動亂中成長起來;第三章揭開紅史的第一頁;第四章英勇忠誠和超人的忍耐力。每章的標題、章節、段落、內容,與東北書店1946年8月版的《毛澤東自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