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已變化的概念(3 / 3)

從哲學來講,這是在知識和哲學從默想到有效的變化中所涉及的巨大差異。這一變化並不意味哲學尊嚴的降低,從崇高的地位降到粗劣的功利主義。它表明哲學的首要功能是將經驗的可能性,尤其是人類集體經驗加以理性化。這一變化範圍的實行要考慮我們距其實現有多遠。盡管有使人能夠將自然能源用於其目的的發明,我們還是遠遠沒有習慣於把知識看做積極控製自然和經驗的方法。我們傾向於以旁觀者觀看一幅完成的圖畫的方式,而不是畫家作畫的方式來思考它。由此產生了哲學專業學者所熟悉的,尤其使現代哲學遠離普通人的理解和科學的過程和結果的認識論的所有問題。因為這些問題都源於假定一方麵是僅僅觀看的頭腦,另一麵是要觀察和注意的陌生而遙遠的物體。它們詢問,如此分離和獨立的心靈和世界,主體和客體如何有可能相互形成關係,從而使真正的知識成為可能。如果依據由假說指導的實驗,或由對某些可能性的想象指導的發明,知識習慣地被看做是積極和有效的,那麼說第一個效果就是把哲學從困擾著哲學的認識論疑難中解放出來,並不過分。因為這些都產生於在認識中心靈與世界,主體與客體關係的概念,它假設認識就是掌握已經存在的東西。

現代哲學思想一直關注於這些認識論的疑難,實在論者和唯心論者之間,現象論者和絕對論者之間的爭論,以致許多學者不知道,如果除去了區分本體與現象世界的形而上學任務,以及解釋一個分離的主體如何能夠了解一個獨立的客體的認識論任務,哲學還剩下了什麼。但是消除這些傳統問題就不能使哲學專心於更有成果、更需要的任務麼?它不是在鼓勵哲學麵對人類所遭受的巨大的社會和道德缺陷和麻煩,並集中其注意力清理這些邪惡的原因和本質並發展一個關於更好的社會可能的清楚觀點;簡言之,它不能籌劃一個不表達另一世界的概念或某一遙遠而無法實現的目標,而是可以用作理解和矯正特殊社會弊病的方法的觀點或理想嗎?

這是一個含糊的說法。但首先注意,這樣脫離了無用的形而上學以及無效的認識論的哲學特有領域的概念同開始時勾畫的哲學的起源是一致的。其次,注意當代社會,整個世界需要比其現在擁有的更普遍、更基本的啟迪和引導。我已試圖說明,知識從默想到積極的概念的根本改變是現在進行研究和發明的方法的必然結果。但是宣稱這一點,也必須承認,或主張,這一變化影響的主要是人類生活的技術方麵。科學創造了新的工業技術。人對自然能源的物理支配力無限增加,控製了物質財富和繁榮的源泉。從前是奇跡的事情現在由蒸汽、煤炭、電力和空氣以及人的身體逐日進行著。但是很少有人有足夠的樂觀去宣稱能夠對控製人的社會和道德繁榮的力量具有相似的支配力。

同我們經濟成就對應的道德進步在哪裏?經濟成就是物理科學中進行的革命的直接成果。但是與之對應的人文科學和藝術在哪裏?不僅認識方法的改進至今主要局限於技術和經濟事物,而且這種進步還帶來了新的嚴重道德幹擾。我隻需引用最近的戰爭、勞資問題、經濟階級的關係以及新科學在醫藥和外科創造了奇跡但疾病和衰弱的情況也產生並蔓延的事實就可說明。這些思考向我們指出我們的政治是多麼不發達,我們的教育多麼低級幼稚,我們的道德多麼被動遲鈍。哲學產生的原因是想找到盲目習俗和盲目衝動的理智替代物作為生活和行為的指導,這些原因依然存在。這一企圖並沒有成功地完成。難道沒有理由相信,把哲學從其無益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重負中解脫出來,而不是剝奪哲學的問題和題材,是開辟了通往最複雜又最重要問題的途徑?

讓我直接就這個講座中的某些論點所暗示的一個問題做具體說明。我已指出,默想觀點真正有成果的應用不是在科學,而是在審美領域。很難想象,除了在對世界的形式和運動有好奇和愛好的興趣而不介意它們的用途的地方,美術會有任何高度發展。獲得了審美高度發展的民族是默想態度興盛的民族,如希臘人、印度人和中世紀基督徒,這樣說並不過分。另一方麵,如已指出的那樣,在科學進步中得到證實的科學態度是實踐的態度。它將形式看做隱蔽過程的偽裝。它對變化的興趣在於它導致什麼,用它能做什麼,它能有何用途。它將自然置於控製之下,但在其對自然的態度中有一種強硬和過分的東西,不利於世界對美的享受。當然在我們麵前,沒有什麼比調解實用科學態度和默想審美鑒賞態度的可能性和方法更重要的問題了。沒有前者,人將成為他無法使用和控製的自然力量的玩物和犧牲品。沒有後者,人類會變成一族經濟怪物,永不滿足地向自然以及在相互間拚命討價還價,厭煩閑暇,或隻能將其用於賣弄的炫耀和奢侈的浪費。

像其他道德問題一樣,這件事情是社會的,甚至是政治的。西方的人民在實驗科學及其在控製自然中的應用的道路上比東方人前進得要早。相信後者在生活習慣中更多體現一種默想、審美和思辨的宗教氣質,而前者則更重科學、實業和實際,我想這並不完全是想象。這一差異及由此產生的其他差異使相互理解受阻礙,是誤解的來源。認真努力地從其關係以及適當的平衡中領會這兩種不同態度的哲學可以促進人民的接受力,從相互經驗中受益,在有成效的文化任務中更有效地相互合作。

的確難以置信的是,“真實”和“理想”的關係問題曾被認為是專屬於哲學的問題。所有人類爭端中最嚴肅的問題為哲學所把持這一事實不過是隨著將知識和智慧視為自足的觀點而來的不幸的又一證據而已。“真實”和“理想”從沒像現在這樣喧鬧、這樣專斷。在世界史中它們也從未相距如此之遠。世界大戰為著純理想的目的——人道、正義、強弱之間的同等自由而進行。它是用實用科學的現實手段進行的,強力炸藥、轟炸機、機械的奇特封鎖,使世界幾乎成為廢墟,因此認真的人們擔心我們稱為文明的那些精選的價值觀不能永保。和平的解決是以激勵人們最深沉情感的理想的名義高聲宣布的,但同時卻以最現實的注意力關注能製造未來紛爭的,按物質力量比例分配的經濟利益的細節。

一些人認為理想主義不過是煙幕,在其掩護下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可以更有效地進行,他們因此轉而相信對曆史的唯物主義解釋,這不足為怪。“現實”就被看做物質力量,看做對力量、利益和快樂的感覺;任何考慮其他因素的政治,除了為巧妙宣傳以及控製沒有受到現實啟蒙的人的因素外,都是基於幻想的。但是其他人同樣確信,戰爭的真正教訓是,當人類開始培育自然科學並將科學成果用來改善生活工具——工業和商業時就走錯了第一大步。他們歎息著,期待那一天的回歸,在那時,盡管群眾如動物般生與死,少數上帝的選民並不獻身於科學、物質的體麵和生存的舒適,而是獻身於“理想的”東西,精神的東西。

然而最明顯的結論似乎是,任何一種理想,如果是大批而抽象地頌揚,也就是說,將其作為脫離了它所體現的具有活動可能的複雜具體的存在而自成一體的事物,它將是無力而有害的。真正的道德似乎存在於堅持相信自我存在的精神世界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悲劇,以及對力量和後果的最現實主義的研究,也就是以比自稱“現實政策”更具科學性精確,更完整的方式進行的研究的悲劇性需要。因為采取一種近視的見解,因目前的壓力而犧牲未來,忽視不愉快的事實和力量,誇大與目前欲望相稱的事物的持久品格,都不是真正現實和科學的。認為局麵中的邪惡源於沒有理想,這是錯的;它們產生於錯誤的理想。這些錯誤的理想則基於在社會事物中缺乏對我們稱為科學,帶領人們進入技術領域支配物質力量的“真正”而有效的條件的有計劃的、係統的、公平的、批判性的研究。

再說一遍,哲學不能“解決”理想與真實的關係問題。那是生活中永遠的問題。但它至少可以把人類從哲學自身扶植的錯誤——脫離轉為新的不同東西的活動的真實條件的存在,獨立於物質和自然的理想、精神和理性的存在——中解放出來,從而減輕人類在處理問題時的負擔。因為隻要人類致力於這一完全虛假的傾向,其前進將是盲目的、受束縛的。而哲學,如果它願意的話,能夠完成的決不僅僅是這個消極的任務。通過弄清一個事實,即:同情並完整的智慧用來影響對具體社會事件和力量的觀察和理解,可以形成理想,或既不是幻想又不僅僅是情感補償的目標,哲學可以使人類在行動中容易采取正確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