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土懷藥育懷商搖 崇儒重教藥生香(1 / 2)

濤撼嵩高岸齧邙,風吹煙浦入秋黃。波紋細拂蘆花月,帆影寒飛柳葉霜。

在豫商大軍中,懷商無疑是最優秀的代表和中堅力量,博大精深的懷商文化、勇闖天下的懷商精神,使懷商創造了輝煌業績。

中原沃土,培育了懷商的優秀品質。華夏文明,以黃河文明為中心;黃河文明,又以“三河”為中心;三河中的河內,也就是古代文獻中的“覃懷”。

其實,天下每一地理分野,都會產生最為傑出的人物和最著名的物產,或許這就是人們說到一方水土的時候,常常冠以“人傑地靈”的緣故吧。

豫西北三百裏懷川,自然也是一方人傑地靈的土地。這裏自古就叫懷、懷川、覃懷、懷州、懷孟、懷慶,一直沒有離開一個“懷”字,取的就是太行與黃河的懷抱之意。

一方水土被冠以極具人性溫馨的指稱,決不是這裏先民們的隨心所欲,而是他們對大自然厚愛的念念不忘。這裏是黃河中下遊唯一一處濃鬱著山水情懷的川地。這裏風調雨順,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人類最適宜生活的地方。於是,這裏的懷川人以鍾靈毓秀的大自然所賦予的自信與自尊,薪火相傳,繁衍於今。

傳說人類始祖神農氏曾在這裏嚐百草分辨五穀,女媧氏於此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盡管傳說歸於傳說,但這也正是懷川人代代特別想往下傳的故事。一方人特別想讓後代知道的是這方土地的曆史光榮,因為一方土地曆史深處的光榮,是這方人不老的自信與自尊。這些史前的傳說雖然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但一代代口口相傳的人與事,或許才是人類更應該尊重和信賴的曆史。

早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覃懷地區就有先民生息勞作。夏代少康遷都於原,以覃懷為基地,國力逐漸強盛。一些農耕民族遷居覃懷之地,開創了農耕文化。夏代,懷川就已物產富庶,社會與經濟秩序文明和諧。我國一部非常古老的國學經典《尚書》,在《禹貢》篇中這樣記載了這一古老而充滿生命活力的土地:“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其意大概是說,懷川這一帶形成的古老文明,不斷向東延伸,到達衡水、漳河流域。從這裏可以看到,夏代的懷川已被稱為“覃懷”,“覃”之“深遠”、“古老”之於“懷川”,在夏代便被公認。

周朝開國之初,周武王的兒子邘叔就被分封到這裏,始有諸侯邘國。周朝時,覃懷地區為“天子之甸”、“邦內甸服”,是周王室的經濟支柱地區。秦朝實行郡縣製後,覃懷屬三川郡。從此,曆代均有建製。

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產品的日益豐富,覃懷地區的商業也異常繁榮起來。據《鹽鐵論·通有》記載:

魏之溫、軹,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內,皆為天下名都。

《舊郡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