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謀遠慮不張揚搖 仕商相連商運昌(1 / 1)

上以利吾國,下以藩吾身。周官有常籍,豈雲逐末人。

紮紮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人。這是對豫商做人處世哲學的精練概括。

中國的晉商往往從小商販開始,精通金融,精打細算,滾雪球,各成體係,漸成氣候;徽商則以善用機遇,互相聯合,形成商幫。

豫商則多以土地為基礎,悉心經營,積累財富,藏而不露。像鞏義康家的發跡史,既有別於晉商大院、幫會文化,又不同於徽商的別墅、戲樓格局,而是采取農、官、商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穩紮穩打,形成以鞏義為大本營,處處為營,處變不驚的經營作風,所以康家曆經源園園多年,仍然富甲一方。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可康家足足富了源園園多年,商脈縱橫千裏,雖然其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曆史背景和策略,經營方式與內容也不同,但康百萬的顯著特點就是以土地資產為依托,從長計議,求穩求安。

總的來說,豫商穩紮穩打的思想比較明顯,他們非常注意積累有形財富,如地產、房產等等,不大善於使用非物質資產。從思想淵源層麵上來分析,與中原地區曆史上戰爭太多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大把的無形資產一旦遇到戰亂,朝夕之間,就會化為烏有。

也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曆史因素影響下,鑄就了豫商不善於冒險的風格。有人說,豫商“精明不足,憨厚有餘”,其實反映的是豫商不願意去追逐依靠精打細算,才能夠獲得的蠅頭小利,而是善於以更加長遠的目光,謀大事、成大業的一種深厚的商業功底。這種思維方式,應該是與河南曆史文化沉澱豐厚直接相關的。所以,在豫商中,“深謀遠慮”是很多人的辦事原則;先謀事、再幹事是很多人的辦事方法;先做人、再做事是很多人的處世哲學。

曆史上,河南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時間算起來也不短。全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就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個,很多縣市某個曆史時期都是京畿之地,很多家族都出過顯赫的大官,在當地影響深遠。

伴隨曆史文化的垂直傳播,直接造就了普通民眾崇尚“學而優則仕”,甚至“商而優則仕”的理念。也正是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曆史上出現了豫商與官方聯係緊密的特色,豫商與官方息息相關的現象。總的來說,豫商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與河南深厚的曆史文化沉澱息息相關。客觀地認識這些特點,可以從曆史的長河中探討豫商的發展規律。

因此,豫商一般不會與官方正麵發生矛盾,更多的是崇官、擁官和愛官,比較注意支援官府。尤其在特殊情況下,很多豫商會非常大方地慷慨解囊,為國分憂。官本位思想在河南、在豫商中,從古至今根深蒂固。這是一種曆史現象,隻有曆史地去認識它、客觀地去分析它,才能夠把其變為一種文化資源,而不是一種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