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商教化讀傳家搖 賑濟災荒傳佳話(2 / 2)

員苑世的康建璧吃了員園 年官司,花巨額金銀回家後,為了裝潢門麵,展示富裕,又在鞏縣高價買好地(僅在孫灣就買了圓園園 多畝灘地),又借故給祖母立牌坊、為母親慶“五世同堂”之機,從汜、偃等縣請來許多權貴,連唱了九天大戲,請了幾百桌客。

清末民初,官場腐敗,戰亂四起,康百萬家族紈絝叢出。在康百萬莊園陳列著員願根大煙槍,似乎在暗示著:當時康家最少也有員願個子弟沉溺於鴉片的吞雲吐霧中。大約統計,康家員苑、員願 世中吸大煙的就有圓緣 人。盡管康家的建字輩康建璧上演了一出哥哥親手殺了“癮君子”弟弟的悲壯一幕,卻依然不能阻止頹廢的社會風氣每況愈下。反倒是家人為保康建璧性命四處活動。為打官司,“山東賣地數千畝,河洛揮金十萬緡”。上癮的康家後人,有的賣地典妻,有的住廟討飯,有的投親靠友,有的偷賣槍炮被槍決,有的死無音訊,終於使這個富裕了幾百年的大戶,煙傾大廈,日暮途窮。

在日益敗落的背景中,員願世康庭蘭奮誌中興,力圖利用門前新修的隴海路重操舊業,在鄭州建立棉花行,生意做到日本、天津、上海等地。正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不料突遭變故,日寇鐵蹄踐踏,天津棉花被搶,上海整列的布匹、棉花被燒。內憂外患,康庭蘭縱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力支撐,最終一氣亡命。

到了康家員願 世,出了個欲力挽狂瀾的人物康子昭。這是康百萬後裔中又一個有誌青年,民族危亡,家庭敗落,災民滿路。他先是投筆從戎,後回家做起生意,傾力支援東北抵禦外來侵略。他奮起向東北二次送災民,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失敗後又到安徽尋找救國救家之途。可惜獨木難支,眼看山河破碎,怎奈無力回天,這個血性漢子怨憤成疾,拔槍自斃,演出了一場感動人心的悲劇,鄉裏含痛立碑,題詞“剛毅恢宏”。

在康百萬的後裔中,一部分因思想進步奔上了革命道路;一部分建國初期被劃為地主,在人民政府的教育下,更新人生,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鞏縣是康百萬的大本營,他還在山東、陝西另辟了兩個基地。按康百萬的思路,“天下平安,豐收者十之一,災荒、戰亂者十之九”。這樣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建立基地,使某個地區有自然災害或者兵荒馬亂,另一個地方就可以補充,以保持不敗之地。

這種狡兔三窟的人生策略,使康家禍福相助,左右回旋,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是康家百年不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