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就勢起高樓搖“金龜探水”世間優(2 / 2)

“花樓重輝”院搖 俗稱邊院、老院,為中過廳二進式四合院。中軸線由前向後依次為倒座、過廳、垂花門樓、堂屋。前院有東西花廳,後院為東西廂房,西廂房北山牆麵外側建耳房一座,堂屋西的崖壁上築有兩孔窯洞。寬大明亮、雕造華麗,是康百萬莊園過廳中的代表作。

“秀芝亭”院搖 是老院的一部分,亦稱“內院”,原為康家未成年子女所居。按清代中原民俗,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閨女與兒童住內院,來客和男仆住外院。秀芝亭院內,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倒座五間、垂花門樓、上房窯。該院與花樓重輝院之間設有名曰“居貴敬”的過宅門,與之相對應的宅門名曰“行貴簡”。後院最北為上房,東、西有廂房和耳房。三孔窯洞築法基本一致,中、西兩窯皆為一棚二層,唯東窯為二棚三層,內設樓梯,俗稱“窯樓”。窯洞內均設置落地木罩,將窯內分為前後兩間,木罩由六扇組成,雕花精致。

“克慎厥猷”院搖 因清監察禦史劉毓楠題匾額“克慎厥猷”而得名。此院為兩進式四合院,前院有倒座,麵闊五間,東梢間辟為大門。迎壁關置有太湖石,東側有“行貴簡”門,西為月亮門,還有東西花廳。後院由垂花門樓與東、西廂房,耳房,上房“窯洞三孔”組成,院內壘有對花牆。該院植有葡萄樹、石榴樹,七八月間,串串羊奶葡萄掛滿枝頭,個個大紅袍石榴迎風搖曳,山石奇秀,庭院十分幽雅。尤其是東西花廳及垂花門樓中的石楹聯、磚雕、石雕、木雕等房飾,端莊華美,極盡工巧。該院是康百萬莊園中建造最精美的宅院之一。

“知所止”院搖 俗稱新院,係清同治年間建。該院為二進式四合院,前院有倒座、東月亮門和西花牆。此院不設東西花廳,以擴大場地。其中東梢間為大門,青磚鋪地,青石踏步五級,兩邊砌有上馬石,門枕石為一對圓雕獅子,左右相視。院門上飾吊掛楣子,雕刻大氣,含意豐富,彩繪貼金,是康百萬莊園中倒座建築的佼佼者。後院垂花門樓為元寶頂式,門額前書“知所止”院,後書“謙受益”。東西有兩廂房、兩耳房,上房為三孔窯洞,該院建築壯觀大方,窯壁門罩和廂房山花、博風、脊花及院“閱台”花牆的石雕、磚雕以及倒座上的木雕等,規整精致,莊重富麗。

“芝蘭茂”院搖 又稱“功德窯”院,該院前窄後寬,前院倒座位置原有青瓦房一座,但無大門,向東經前院花牆與四院共走一個大門。前後院以月亮門相隔,後院靠東僅築一座平房,北崖、西崖全部青磚壘砌,前院西崖建三孔磚券,門額均有雕刻不同紋飾的門罩(仿倒掛楣子)。一窯原為磨坊窯,五窯為功德窯;北崖下的六窯為醫診窯。這些窯洞均為青磚券砌、內置木棚,窯中部設落地罩(隔斷),窯後有木梯可通二層,二層有天窗;其中第五窯,不僅窯中的木隔斷雕刻精細,繁縟多變,而且前窯的兩壁上,鑲嵌著當時省內外社會名流的書法,亦稱“石屏窯”或“功德窯”,真、草、篆,各有千秋,邊框圖案,互不相同,是康百萬莊園中窯洞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