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此令一下,全國均已聞知,相傳小鳳仙尚在京師,得此噩耗,悲慟終日,誓不欲生。鴇母再三勸解,哭聲乃止。到了次日,鳳仙閉戶不出,至午後尚是寂然。鴇母大疑,排闥入室,哪知已香消玉殞,物在人亡。案上留有絕命書,語極悲慘,略謂:“妾與蔡君,生不相聚,死或可依。或者精魂猶毅,飛越重洋,追隨蔡君,依依地下,長作流寓伴侶。如或不能,妾願化恨海啼鵑,望白雲蒼莽中,是我蔡郎停屍處,夜夜悲鳴罷了。”這數語傳達都門,膾炙人口。究竟這小鳳仙曾否殉義,絕命書是真是假,小子一時也無從確查,隻好人雲亦雲,留作一場佳話。如果實有此事,豈不是紅粉英雄,有一無二,從前綠珠、關盼盼等,也應出小鳳仙的下風了。不肯下一斷語,是史筆闕疑之法。
還有一段奇夢,出諸鬆坡友人的口中,謂係鬆坡生前自述:癸醜年間,二次革命,黃、李等相繼失敗,鬆坡雖未曾與事,心中卻鬱鬱不樂,時常借著杯中物,痛飲解悶。某日,醉後假寐,恍惚身入宮闕,有一人袞冕輝煌,高坐堂上,既見鬆坡,竟下階相迎,向他長揖。鬆坡急忙還禮,忽背後被人一拍,痛不可忍,回頭顧視,背後立著兩人,一似乞丐模樣,一似和尚模樣,不由的驚訝起來。迨詢及姓名,答稱為李鐵拐、唐玄奘,且由唐玄奘自述:“西行取經,備嚐艱苦,此行將返京城,恐被孽龍奪去,現聞君腰下,佩有神劍,特乞拐仙介紹,求君除害安民”雲雲。鬆坡性本任俠,慨然照允,便與二人同出。返顧宮闕,倏忽不見,他也莫明其妙,掉頭徑去。約數十步,但見前麵一帶,統是雲霧迷離,不可測摸,耳中聞得風濤澎湃,駭地震天,料知前途險惡,不易過去,正擬問明前導兩人,借定行止,不意兩人又不知去向,空中卻現出一團紅雲,雲端裏麵,飛出一條火龍,口噴赤霞,惹得滿天皆赤。說時遲,那時快,鬆坡拔劍在手,奮身上躍,得登龍背。龍猶矯首仰視,被鬆坡用劍擬喉,正要刺入,突覺豁喇一聲,身似墜下,驚醒轉來,乃是南柯一夢。鬆坡細思夢境,不知主何朕兆,至袁氏稱帝,護國軍起,方覺夢有奇驗,龍應袁氏,袞冕即帝服,下階相迎,是袁氏任鬆坡為軍事顧問官,唐玄奘應唐繼堯,李拐仙應李烈鈞,西行取經,恐被龍奪,是唐、李學取歐化,有誌共和,兒為袁氏破壞的隱兆。經鬆坡拔劍乘龍,龍乃被製,已見得帝製無成了。鬆坡奇夢已驗,料無他虞,哪知身即墜下,亦兆死征。所以倒袁功成,鬆坡也即歸天,這可見冥冥中間,未始沒有定數呢。可作新聞一則。
後來國葬法頒行,第一條中,載著中國人民,為國家立有殊勳,身故後,經大總統谘請國會同意,或國會議決,準予舉行國葬典禮。黃興創造民國,蔡鍔再造民國,均與第一條相符,當由國會議決,應予舉行國葬典禮。乃由黎總統指令內務部,著查照國葬法辦理,內務部遵即照辦。十二月五日,蔡公靈柩回國,道經滬上,各界相率往奠,素車白馬,競集滬濱。中央亦派員致祭,比那黃上將治喪時,更覺擁擠。兩人相較,蔡似過黃一等。生不虛生,死猶不死。及返鄉歸葬,依國葬法例,設立專墓,高樹穹碑,迭鐫生前功績,垂光身後。黃上將返葬時,亦照此辦法,不必細表。
且說段祺瑞主持國柄,擁護黃陂,表麵上似兩相融洽,無甚嫌隙,哪知內部卻罩著黑幕,惹起暗潮,遂令府院兩方麵,無端生出惡感來。內務總長孫洪伊,籍隸天津,北洋軍官,非親即友,他本為同盟會健將,與孫、黃諸人,一鼻孔兒出氣,所以平時議論,慷慨激昂,對於共和兩字,尤主張積極進行。民國初造,兩院成立,他因親友推選,入為眾議院議員,嗣複組織進步黨,反對帝製,袁氏欲望正熾,時由他連電駁斥,且有一篇泣告北方同鄉父老書,說得淋漓慘澹,差不多似擊築的高漸離,彈箏的李龜年,一麵奔走南北,遊說黎、馮,勸他早自定計,切勿承認帝製。黎、馮兩人頗加信從。至共和再造,黎氏繼任,他遂入為閣員,按日裏在總統府,參預庶政,每當總統見客,必侍坐黎側。黎寬厚待人,就使有言逆耳,也常容忍過去,獨他偏越俎抗談,雌黃黑白,旁若無人,因此大小人員,無不側目。這是孫氏病根。有時當國務院會議,他也直遂徑行,與段總理時有齟齬,段未免介意。可巧國務院秘書長,乃是段氏高足徐樹錚。樹錚銅山人,嚐在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年少氣盛,自稱為文武才,段亦目為大器,引作高弟。洪憲以前,他已廁入段門,預議軍事,不過政變無多,不堪表現。及袁氏稱帝,乃勸段潔身自去,段遂辭職。滇、黔倡義,猶陰為段劃策,密囑曹錕、張敬堯諸將帥遷延觀變。曹、張依訓而行,免不得多方延宕。就是陝西獨立也由他嗾使出來。他與陸建章素有嫌隙,遂乘此借公濟私。後來擊斃陸建章亦伏於此。袁既病死,黎、段登台,拔茅連茹,彈冠相慶,徐遂入任為院秘書長。那時長才得展,視天下事如反掌,今朝陳一議,明朝獻一策,都中段意。段即倚作臂助,甚至內外政策,均惟徐言是從。國務院中,嚐稱他為總理第二。挾權自恣,誤段實多。偏遇著一個孫洪伊,也是個眼高於頂的朋友,聞徐樹錚勢傾全院,心中很是不平,凡遇院中公牘,送府用印,孫輒吹毛索瘢,見有瑕疵可指,當即駁還,或間加改竄,頒行出去。看官!你想這矯矯自命的徐秘書,怎肯低首下心,受那孫總長的批評?積嫌越深,銜怨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