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陳端生是“陳”雲貞嗎?(1 / 2)

郭沫若在《光明日報》上連續發表了一串關於《再生緣》及其作者陳端生的文章,文中並涉及“陳”雲貞《寄外書》《寄外詩》問題。郭沫若說:

“陳雲貞就是陳端生,範秋塘就是範,我看是毫無疑問的。”(《再談〈再生緣〉的作者陳端生》,載1961年6月8日《光明日報》)

“陳雲貞《寄外詩》是真的,《寄外書》是假的。”《書》和《詩》應該分開來看。《詩》是好詩,是陳雲貞做的。《書》也是好書,卻是繆艮做的!(《陳雲貞〈寄外書〉之謎》,載1961年6月29日《光明日報》)

“於時和的‘蒙恩放歸’,是和範一樣,同在嘉慶元年。陳雲貞《寄外書》和《寄外詩》的傳播應該就在這一年。”(《有關陳端生的討論二三事》,載1961年10月5日《光明日報》)

郭沫若對《寄外書》傳播年代的推測,以及“陳”雲貞即陳端生的判斷,都是值得商榷的。

據北京圖書館所藏焦循《裏堂詩集》(稿本)卷二《雲貞行》雲:

女子雲貞,其夫以罪戍邊,寄以書,關吏啟之,辭深婉嫻麗,有詩人“汝墳”“君子於役”之風。寶應朱文學(此二字刻本作“君”)士彥,誌之以詩,事可見矣。書中有“楓亭分手”之語,共傳為仙遊縣人也。

郎戍伊犁城,妾住仙遊縣,萬裏一封書,開書當妾麵。郎本武健兒,負氣樂勇戰。涼秋木葉脫,禽肥出沙甸。郎騎青玉虯,右挾仆姑箭,一發斃雙狼,聲名塞人羨。郎麵獨(刻本作“猶”)如昔,年年春夢見。

(此詩亦見刻本《雕菰集》卷二)

這首詩是郭沫若所未接觸到的一件重要資料。從這首詩所提供的情況中,發現郭沫若上述論點是存在著問題的。在我們進行討論之先,先對它的史料價值作一些說明:

《裏堂詩集》卷二的詩,焦循標明其寫作時間是“庚戌至甲寅”。《雲貞行》的下麵是《哀小甲》。《哀小甲》作於壬子。《雲貞行》當係辛亥至壬子,即乾隆五十六至五十七年間所作。(郭沫若認為《寄外書》於嘉慶元年才傳播,誤。)從時間上來說,焦詩遠在嘉慶八年所刊繆艮《文章遊戲初編》、道光八年所刊俞蛟《夢庵雜箸》、道光十三年所刊錢三錫《妝樓摘豔》以及道光七年所纂丁晏《山陽詩徵》等書之前。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有關雲貞《寄外書》資料中最早的一件。

焦循,清江蘇省江都縣人,乾隆時期的著名學者,當時有“通儒”之稱。他的生平,為學術界所共知,無需贅述。這裏僅將朱士彥的生平,簡單介紹一下。朱士彥,字休承,號詠齋。有文名,為揚州十秀才之一。嘉慶七年進士。官至工、吏部尚書。道光十八年卒,諡文定(道光《重修寶應縣誌》卷十七《列傳》下)。朱士彥卒後,他的後裔將他所作的詩,編為《朱文定公集》。但歌詠雲貞《寄外書》的那首詩,未見編入。查集中所選作品,係從辛亥年開始。上述那首詩當係辛亥的前一年――庚戌所作,故未被選入。這是十分遺憾的事。所幸焦循之詩尚保存下來。從內容上來說,焦循所寫的《雲貞行》,絕非“遊戲文章”,它是目前所搜集到的有關雲貞《寄外書》的資料中最可靠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