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望江亭中秋切膾》是關漢卿著名的喜劇。劇中以風趣詼諧的筆調,描寫譚記兒由清安觀女尼白姑姑為媒,與往潭州赴任的官員白士中結為夫婦,同赴任所,不料貪杯好色的花花太歲楊衙內一心想娶譚記兒為妾。他妄奏皇帝,說白士中貪花戀酒,不理公事,賺得了勢劍金牌,去取白士中的首級,圖謀殺害白士中,霸占譚記兒。當白士中和譚記兒得知這一消息後,白士中極為驚慌,譚記兒卻果敢地扮著漁婦,在中秋夜去為楊衙內切膾,賺取了楊衙內的勢劍金牌,使楊衙內失去了陷害白士中的憑借,皇帝發現楊衙內妄奏不實後,即派巡按湖南都禦史查勘,最後將楊衙內杖八十削職歸田。
這一折描寫譚記兒扮著漁婦去賺取楊衙內的勢劍金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嘲諷和鞭撻了楊衙內無恥、愚蠢的醜惡本質;歌頌了譚記兒機智勇敢、充滿信心地與封建豪門依仗權勢無惡不作的卑劣行為鬥爭的正義行為,塑造了譚記兒英姿颯爽、有膽有謀、不畏權勢、敢於鬥爭的生動形象。
譚記兒的形象,是對黑暗的詛咒,對光明的謳歌。數百年來,這一形象一直活在各種戲曲舞台上,反映了人們對譚記兒敢於和邪惡勢力作鬥爭的性格的讚賞。
第三折(衙內領張千、李稍上。衙內雲:)小官楊衙內是也。頗奈白士中無理①,量你到的那裏!豈不知我要取譚記兒為妾,他就公然背了我,娶了譚記兒為妻,同臨任所,此恨非淺!如今我親身到潭州,標取白士中首級②。你道別的人為甚麼我不帶他來?這一個是張千,這一個是李稍:這兩個小的,聰明乖覺,都是我心腹之人,因此上則帶的這兩個人來。
(張千去衙內鬢邊做拿科。)(衙內雲:) !你做什麼?(張千雲:)相公鬢邊一個虱子。(衙內雲:)這廝倒也說的是③,我在這船隻上個月期程,也不曾梳篦的頭。我的兒好乖④!(李稍去衙內鬢上做拿科。)(衙內雲:)李稍,你也怎的?(李稍雲:)相公鬢上一個狗鱉⑤。(衙內雲:)你看這廝!(親隨⑥、李稍同去衙內鬢上做拿科。)(衙內雲:)弟子孩兒⑦,直恁的般多!(李稍雲:)親隨,今日是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令,我每安排些酒果⑧,與大人玩月,可不好?(張千雲:)你說的是。(張千同李稍做見科,雲:)大人,今日是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令,對著如此月色,孩兒每與大人把一杯酒賞月⑨,如何?(衙內做怒科,雲:) !這個弟子孩兒,說什麼話!我要來幹公事,怎麼教我吃酒?
(張千雲:)大人,您孩兒每並無歹意,是孝順的心腸。大人不用,孩兒每一點不敢吃。(衙內雲:)親隨,你若吃酒呢?(張千雲:)我若吃一點酒嗬,吃血。(衙內雲:)正是,休要吃酒。李稍,你若吃酒呢?
(李稍雲:)我若吃酒,害疔瘡。(衙內雲:)既是你兩個不吃酒,也罷,也罷,我則飲三杯,安排酒果過來。(張千雲:)李稍,抬果桌過來。(李稍做抬果桌科,雲:)果桌在此,我執壺,你遞酒。(張千雲:)我兒,釃滿著(10)!(做遞酒科,雲:)大人滿飲一杯。(衙內做接酒科。)(張千倒褪自飲料(11)。)(衙內雲:)親隨,你怎麼自吃了?
(張千雲:)大人,這個是攝毒的盞兒(12)。這酒不是家裏帶來的酒,是買的酒,大人吃下去,若有好歹,藥殺了大人,我可怎麼了?(衙內雲:)說的是,你是我心腹人。(李稍做遞酒科,雲:)你要吃酒,弄這等嘴兒;待我送酒,大人滿飲一杯。(衙內接科。)(李稍自飲科。)(衙內雲:)你也怎的?(李稍雲:)大人,他吃的,我也吃的。(衙內雲:)你看這廝!我且慢慢的吃幾杯。親隨,與我把別的民船都趕開者(13)!(正旦拿魚上,雲:)這裏也無人。妾身白士中的夫人譚記兒是也。妝扮做個賣魚的,見楊衙內去。好魚也!這魚在那江邊遊戲,趁浪尋食,卻被我駕一孤舟,撒開網去,打出三尺錦鱗(14),還活活潑潑的亂跳,好鮮魚也! (唱:)“越調鬥鵪鶉”則這今晚開筵,正是中秋令節,隻合低唱淺斟,莫待他花殘月缺。見了的珍奇,不消的咱說,則這魚鱗甲鮮滋味別,這魚不宜那水煮油煎,則是那薄批細切(15)。
(雲:)我這一來,非容易也嗬!(唱:)俺則待稍關打節(16),怕有那慣施舍的經商不請言賒(17)。則俺這籃中魚尾,又不比案上羅列(18);活計全別,俺則是一撒網,一蓑衣,一箬笠(19)。先圖些打捏(20),隻問那肯買的哥哥照顧俺也些些。
(雲:)我纜住這船,上的岸來。(做見李稍,雲:)哥哥,萬福(21)!(李稍雲:)這個姐姐,我有些麵善(22)。(正旦雲:)你道我是誰?
(李稍雲:)姐姐,你敢是張二嫂麼?(正旦雲:)我便是張二嫂。你怎麼不認的我了?你是誰?(李稍雲:)則我便是李阿鱉。(正旦雲:)你是李阿鱉?(正旦做打科,雲:)兒子,這些時吃得好了,我想你來。
(李稍雲:)二嫂,你見我親麼?(正旦雲:)兒子,我見你,可不知親哩(23)。你如今過去,和相公說一聲,著我過去切膾,得些錢鈔,養活我來也好。(李稍雲:)我知道了。親隨,你來。(張千雲:)弟子孩兒,喚我做什麼?(李稍雲:)有我個張二嫂,要與大人切膾。(張千雲:)甚麼張二嫂?(正旦見張千科,雲:)媳婦孝順的心腸(24),將著一尾金色鯉魚特來獻新(25),望與相公說一聲咱。(張千雲:)也得,也得,我與你說去。得的錢鈔,與我些買酒吃。你隨著我來。(做見衙內料,雲:)大人,有個張二嫂,要與大人切膾。(衙內雲:)甚麼張二嫂?(正旦見科,雲:)相公,萬福!(衙內做意科,雲:)一個好婦人也!小娘子,你來做甚麼?(正旦雲:)媳婦孝順的心腸,將著這尾金色鯉魚,一徑的來獻新(26);可將砧板、刀子來,我切膾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