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戲曲作品中最著名的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悲劇。作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合的藝術手法,通過竇娥無辜被殺和她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控訴,振聾發聵地揭露了元王朝“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的社會現實。在揭示這一主題的同時,作品又賦予竇娥以如貫長虹的怨氣和與社會邪惡勢力決不妥協的性格,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社會黑暗勢力,執著追求真理和正義,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有血有肉的,能夠喚起廣大人民同情與崇敬的悲劇形象。反映了作者敢於抨擊封建黑暗勢力的氣魄和高超的藝術才能。
元王朝是我國曆史上對人民壓迫最殘暴、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期,經濟畸形發展,“羊羔兒利”高利貸剝削,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竇天章因受高利貸的盤剝,不得不忍痛將女兒竇娥給蔡婆婆抵債,揭示了高利貸剝削的殘酷性。
社會的腐朽,使無賴流氓邪惡勢力得以橫行:賽盧醫的賴財害命,張驢兒父子威逼竇娥婆媳與他們成親,以及張驢兒投毒、要挾、反誣竇娥的不法行為,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不安定和混亂。而吏治的黑暗,正是孵化各種罪惡的淵藪:貪官汙吏的嚴刑逼供,輕信誣告,隻憑口供一審定案,不再“複勘”,造成了大量冤獄。正是這種野蠻草率不負責任的法律,鑄就了竇娥的悲劇遭遇。
《竇娥冤》的內容深刻地概括了元代現實生活,但它又和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有著血肉聯係。竇娥臨刑時血飛白練和亢旱三年的誓願,來源於東海孝婦周青的故事;六月降雪的誓願,來源於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傳說。這些故事和傳說看來近於荒誕,然而它們卻反映了人民抨擊和反抗不公正社會現象的心理願望。關漢卿汲取這些故事的外殼,融合進反映社會現實的劇情,以及最後竇娥冤魂向父親竇天章托夢,要求為她昭雪報仇,這些都給作品增添了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強化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將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升華到不同一般的高度。
楔子①(卜兒蔡婆上②,詩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③。老身蔡婆婆是也④,楚州人氏⑤,嫡親三口兒家屬。不幸夫主亡逝已過,止有一個孩兒,年長八歲。俺娘兒兩個,過其日月。
家中頗有些錢財。這裏一個竇秀才,從去年問我借了二十兩銀子,如今本利該銀四十兩⑥。我數次索取,那竇秀才隻說貧難,沒得還我。他有一個女兒,今年七歲,生得可喜,長得可愛,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個媳婦,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⑦,豈不兩得其便。他說今日好日辰,親送女兒到我家來。老身且不索錢去,專在家中等候。這早晚竇秀才敢待來也⑧。(衝末扮竇天章引正旦扮端雲上⑨,詩雲:)讀盡縹緗萬卷書⑩,可憐貧殺馬相如(11);漢庭一日承恩召,不說當壚說子虛。小生姓竇,名天章,祖貫長安京兆人也(12)。幼習儒業,飽有文章;爭奈時運不通(13),功名未遂。不幸渾家亡化已過(14),撇下這個女孩兒,小字端雲(15),從三歲上亡了他母親,如今孩兒七歲了也。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此間一個蔡婆婆,他家廣有錢物;小生因無盤纏(16),曾借了他二十兩銀子,到今本利該對還他四十兩(17)。他數次問小生索取,教我把甚麼還他?誰想蔡婆婆常常著人來說,要小生女孩兒做他兒媳婦。況如今春榜動(18),選場開(19),正待上朝取應(20),又苦盤纏缺少。小生出於無奈,隻得將女孩兒端雲送與蔡婆婆做兒媳婦去。
(做歎科(21),雲:)嗨!這個那裏是做媳婦?分明是賣與他一般。就準了他那先借的四十兩銀子,分外但得些少東西,勾小生應舉之費(22),便也過望了。說話之間,早來到他家門首。婆婆在家麼?(卜兒上,雲:)秀才,請家裏坐,老身等候多時也。(做相見科。竇天章雲:)小生今日一徑的將女孩兒送來與婆婆(23),怎敢說做媳婦,隻與婆婆早晚使用。
小生目下就要上朝進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兒在此,隻望婆婆看覷則個(24)。(卜兒雲:)這等,你是我親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兀的是借錢的文書(25),還了你;再送與你十兩銀子做盤纏,親家,你休嫌輕少。(竇天章做謝科,雲:)多謝了婆婆。先少你許多銀子,都不要我還了,今又送我盤纏,此恩異日必當重報。婆婆,女孩兒早晚呆癡(26),看小生薄麵,看覷女孩兒咱(27)。(卜兒雲:)親家,這不消你囑咐(28),令愛到我家(29),就做親女兒一般看承他,你隻管放心的去。
(竇天章雲:)婆婆,端雲孩兒該打嗬,看小生麵則罵幾句(30);當罵嗬,則處分幾句(31)。孩兒,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親爺,將就的你;你如今在這裏,早晚若頑劣嗬,你隻討那打罵吃。兒(32)!我也是出於無奈。(做悲科,唱:)“仙呂賞花時(33)”我也隻為無計營生四壁貧(34),因此上割舍得親兒在兩處分。從今日遠踐洛陽塵(35),又不知歸期定準,則落的無語闇消魂(36)。(下。)(卜兒雲:)竇秀才留下他這女孩兒與我做媳婦兒,他一徑上朝應舉去了。(正旦做悲科,雲:)爹爹,你直下的撇了我孩兒去也(37)!(卜兒雲:)媳婦兒,你在我家,我是親婆,你是親媳婦,隻當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著老身前後執料去來(38)。(同下。)“注釋”①楔子:原意指木工用來緊固器具榫頭的斜形小木片,後借用為元雜劇術語。元雜劇通常每本四折,有時為了交代或連結劇情,在第一折前加上一個近於序幕的小場子,或在折與折之間加上一場過場戲,叫“楔子”。楔子一般隻唱一二支小曲,曲牌多用[仙呂賞花時]或[正宮端正好]。
②卜兒:雜劇中扮演老年婦人的角色。
③“花有重開日”四句:這是定場詩。雜劇人物上場往往先念四句或兩句詩,叫做定場詩。接著有一段獨白,敘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動目的,叫做定場白。它們的作用在於介紹劇情,安定觀眾情緒。
④老身:老年婦人的自稱。
⑤楚州:宋代置楚州山陽郡,在今江蘇省淮安縣。
⑥該:欠。
⑦準:折合、抵償的意思。
⑧敢待:大概就要的意思,但較為肯定。
⑨衝末:雜劇中男配角。雜劇中男角叫末,男主角叫正末,配角有衝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正旦:雜劇中女主角。雜劇中女角叫旦,女主角叫正旦,配角有副旦、貼旦、外旦、大旦、小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⑩縹緗:縹是青白色的綢子,緗是淡黃色的綢子,古人喜用這兩種顏色的綢子包書或做書套,後人用作書籍的代稱。
(11)殺:同“煞”,讀去聲,是元雜劇中常用的程度副詞,意為很、甚。
馬相如:指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史記》中有傳。他早年貧窮,琴彈得好,富豪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和他相愛,一起私奔。以後又回到臨邛(今四川邛崍)賣酒,文君當壚(壚是酒肆中放酒甕的地方)沽酒,相如打雜。後來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大為稱賞,召他去做官。
(12)祖貫:祖籍、原籍。京兆:漢代長安及其附近地方,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這裏指京都。
(13)爭奈:怎奈。
(14)渾家:妻子。
(15)小字:小名、乳名。
(16)盤纏:路費。這裏指日常生活費用。下文“盤纏”指路費。
(17)對還:加倍還。
(18)春榜:唐、宋考進士均在春季,因此叫春榜。
(19)選場:考場。
(20)上朝取應:進京考試。
(21)科:雜劇術語,是劇本對演員表演動作的提示,有時也指舞台效果。
(22)勾:同“夠”。
(23)一徑的:直接的。
(24)看覷:照顧。則個:帶有祈求、希望的語氣助詞。
(25)兀的:指示代詞,這個。
(26)早晚呆癡:愚笨、不懂事。
(27)咱:語尾助詞,帶有祈求、希望的語氣。
(28)不消:用不著。
(29)令愛:亦作“令媛”,對對方女兒的尊稱。
(30)則:雜劇中常和“隻”通用,下文中“則落的”、“則索”、“則是”同此。
(31)處分:這裏意為叮囑、開導。
(32) :語尾助詞,與“啦”、“喲”同。
(33)仙呂:戲曲宮調。宮調是我國古代音樂裏的樂調,猶如現代歌曲中有C 調、D 調一樣。雜劇裏通用的有仙呂、南呂、中呂、黃鍾、正宮、大石、雙調、越調等。賞花時:是仙呂調中的一個曲牌。雜劇每一折都用同一宮調,曲牌須在同一宮調中選擇,目的是使樂器伴奏統一,演出感情一致。
(34)四壁貧:形容窮得一無所有。
(35)洛陽:代指京都。
(36)闇:同“暗”。闇消魂:形容離別時心中悲傷難過。
(37)直下的:亦作“直下得”,意為真個舍得。
(38)執料去來:照料去的意思。
第一折(淨扮賽盧醫上①,詩雲:)行醫有斟酌,下藥依《本草》②;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自家姓盧,人道我一手好醫,都叫做賽盧醫,在這山陽縣南門開著生藥局③。在城有個蔡婆婆,我問他借了十兩銀子,本利該還他二十兩;數次來討這銀子,我又無的還他。若不來便罷,若來嗬,我自有個主意。我且在這藥鋪中坐下,看有什麼人來。(卜兒上,雲:)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陽縣居住,盡也靜辦④。自十三年前竇天章秀才留下端雲孩兒與我做兒媳婦,改了他小名,喚做竇娥。自成親之後,不上二年,不想我這孩兒害弱症死了。媳婦兒守寡,又早三個年頭,孝服將除了也⑤。我和媳婦兒說知,我往城外賽盧醫家索錢去也。
(做行科,雲:)驀過隅頭⑥,轉過屋角,早來到他家門首。賽盧醫在家麼?(盧醫雲:)婆婆,家裏來。(卜兒雲:)我這兩個銀子長遠了,你還了我罷。(盧醫雲:)婆婆,我家裏無銀子,你跟我莊上去取銀子還你。(卜兒雲:)我跟你去。(做行科。)(盧醫雲:)來到此處,東也無人,西也無人,這裏不下手,等甚麼?我隨身帶的有繩子。兀那婆婆⑦,誰喚你哩?(卜兒雲:)在那裏?(做勒卜兒科。孛老同副淨張驢兒衝上⑧,賽盧醫慌走下。孛老救卜兒科。)(張驢兒雲:)爹,是個婆婆,爭些勒殺了⑨。(孛老雲:)兀那婆婆,你是那裏人氏?姓甚名誰?因甚著這個人將你勒死⑩?(卜兒雲:)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個寡媳婦兒,相守過日。因為賽盧醫少我二十兩銀子,今日與他取討,誰想他賺我到無人去處,要勒死我,賴這銀子。若不是遇著老的和哥哥嗬,那得老身性命來。(張驢兒雲:)爹,你聽的他說麼?他家還有個媳婦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謝我;不若你要這婆子,我要他媳婦兒,何等兩便?你和他說去。(孛老雲:)兀那婆婆,你無丈夫,我無渾家,你肯與我做個老婆,意下如何?(卜兒雲:)是何言語!待我回家,多備些錢鈔相謝。(張驢兒雲:)你敢是不肯(11),故意將錢鈔哄我?賽盧醫的繩子還在,我仍舊勒死了你罷。(做拿繩科。)(卜兒雲:)哥哥,待我慢慢地尋思咱。(張驢兒雲:)你尋思些甚麼?你隨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婦兒。(卜兒背雲(12):)我不依他,他又勒殺我。罷罷罷,你爺兒兩個隨我到家中去來。(同下。)(正旦上,雲:)妾身姓竇(13),小字端雲,祖居楚州人氏。我三歲上亡了母親,七歲上離了父親。俺父親將我嫁與蔡婆婆為兒媳婦,改名竇娥。至十七歲與夫成親,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歲也。這南門外有個賽盧醫,他少俺婆婆銀子,本利該二十兩,數次索取不還,今日俺婆婆親自索取去了。竇娥也,你這命好苦也嗬!(唱:)“仙呂點絳唇(14)”滿腹閑愁,數年禁受(15),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16)。
“混江龍”則問那黃昏白晝,兩般兒忘餐廢寢幾時休?大都來昨宵夢裏(17),和著這今日心頭。催人淚的是錦爛熳花枝橫繡闥(18),斷人腸的是剔團□月色掛妝樓(19)。長則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20),悶沉沉展不徹眉尖皺,越覺的情懷冗冗(21),心緒悠悠。
(雲:)似這等憂愁,不知幾時是了也嗬!(唱:)“油葫蘆”莫不是八字兒該載著一世憂(22),誰似我無盡頭!須知道人心不似水長流。我從三歲母親身亡後,到七歲與父分離久,嫁的個同住人,他可又拔著短籌(23);撇的俺婆婦每都把空房守(24),端的個有誰問(25),有誰偢26)?
“天下樂”莫不是前世裏燒香不到頭,今也波生招禍尤(27)?勸今人早將來世修。我將這婆侍養,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28)。
(雲:)婆婆索錢去了,怎生這早晚不見回來?(卜兒同孛老、張驢兒上。)(卜兒雲:)你爺兒兩個且在門首,等我先進去。(張驢兒雲:)奶奶,你先進去,就說女婿在門首哩。(卜兒見正旦科。)(正旦雲:)奶奶回來了,你吃飯麼?(卜兒做哭科, 雲:)孩兒也,你教我怎生說波(29)!(正旦唱:)“一半兒”為甚麼淚漫漫不住點兒流?莫不是為索債與人家惹爭鬥?我這裏連忙迎接慌問候,他那裏要說緣由。(卜兒雲:)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說波!(正旦唱:)則見他一半兒徘徊一半兒醜。
(雲:)婆婆,你為甚麼煩惱啼哭那?(卜兒雲:)我問賽盧醫討銀子去,他賺我到無人去處,行起凶來,要勒死我。虧了一個張老並他兒子張驢兒,救得我性命。那張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這等煩惱。(正旦雲:)婆婆,這個怕不中麼(30)?你再尋思咱:俺家裏又不是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錢債,被人催逼不過;況你年紀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兒雲:)孩兒也,你說的豈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虧他這爺兒兩個救的,我也曾說道:待我到家,多將些錢物,酬謝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裏有個媳婦兒,道我婆媳婦又沒老公,他爺兒兩個又沒老婆,正是天緣天對。若不隨順,他依舊要勒死我。那時節我就慌張了,莫說自己許了他,連你也許了他。兒也,這也是出於無奈。(正旦雲:)婆婆,你聽我說波。(唱:)“後庭花(31)”避凶神要擇好日頭,拜家堂要將香火修;梳著個霜雪般白□髻(32),怎將這雲霞般錦帕兜(33)?怪不的女大不中留(34)。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萬事休!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把人笑破口。
(卜兒雲:)我的性命都是他爺兒兩個救的,事到如今,也顧不得別人笑話了。(正旦唱:)“青哥兒”你雖然是得他、得他營救,須不是筍條(35)、筍條年幼,剗巧畫蛾眉成配偶(36)?想當初你夫主遺留,替你圖謀,置下田疇,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滿望你鰥寡孤獨,無捱無靠,母子每到白頭。公公也,則落得幹生受(37)!(卜兒雲:)孩兒也,他如今隻待過門,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細細愁:愁則愁興闌刪咽不下交歡酒(38),愁則愁眼昏騰扭不上同心扣,愁則愁意朦朧睡不穩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畫堂前(39),我道這姻緣敢落在他人後。
(卜兒雲:)孩兒也,再不要說我了,他爺兒兩個都在門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連你也招了女婿罷。(正旦雲:)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並然不要女婿(40)。(卜兒雲:)那個是要女婿的?爭奈他爺兒兩個自家捱過門來,教我如何是好?(張驢兒雲:)我們今日招過門去也。帽兒光光,今日做個新郎;袖兒窄窄,今日做個嬌客(41)。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禮科,雲:)兀那廝(42),靠後!(唱:)“賺煞”我想這婦人每休信那男兒口,婆婆也,怕沒的貞心兒自守,到今日招著個村老子(43),領著個半死囚。(張驢兒做嘴臉科(44),雲:)你看我爺兒兩個這等身段,盡也選得女婿過,你不要錯過了好時辰,我和你早些兒拜堂罷。(正旦不禮科,唱:)則被你坑殺人燕侶鶯儔(45)。婆婆也,你豈不知羞!俺公公撞府衝州(46),□的銅鬥兒家緣百事有(47)。想著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張驢兒情受(48)?(張驢兒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沒丈夫的婦女下場頭!(下。)(卜兒雲:)你老人家不要惱懆,難道你有活命之恩,我豈不思量報你?
隻是我那媳婦兒氣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兒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拚的好酒好飯養你爺兒兩個在家,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49)。(張驢兒雲:)這歪剌骨(50)!便是黃花女兒,剛剛扯的一把,也不消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幹罷(51)!就當麵賭個誓與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詞雲:)美婦人我見過萬千向外(52),不似這小妮子生得十分憊賴(53);我救了你老性命死裏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
(同下。)“注釋”①淨:雜劇角色名稱,多扮演性情猛烈、粗野、凶惡、奸詐、滑稽、陰險一類人物,一般扮男性,也有女性。淨的次角叫副淨。賽盧醫:世稱家在盧地(今山東省長清縣西南)的戰國名醫扁鵲為盧醫。雜劇中常把庸醫取名為“賽盧醫”,是以反語對庸醫的譏笑諷刺。
②《本草》:我國最早記載藥物的書籍。
③山陽:元代山陽縣,在今江蘇省淮安縣。生藥局:兼為人治病的藥店。
④盡也靜辦:倒也清靜。
⑤服孝:封建社會禮俗,丈夫死了,妻子須穿三年孝服,不能出門遠行。
⑥驀過隅頭:邁過牆頭。
⑦兀:發語詞,無義。
⑧孛老:雜劇中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元代稱老頭子為孛老,帶有輕視之意。
⑨爭些:險些,差一點兒。
⑩著:被。
(11)敢:大概、莫非。
(12)背雲:戲劇術語。角色在戲中背著其他角色,向觀眾交代內心活動的表白或歌唱,假定其他角色聽不見、看不見,後也稱“打背躬”、“旁白”。
(13)妾身:古時婦女自稱的謙詞。
(14)仙呂點絳唇:元雜劇第一折通常用仙呂宮,曲牌通常用[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等聯成。
(15)禁受:忍受。
(16)和天瘦:連老天也消瘦了。
(17)大都來:大抵算來。
(18)繡闥(tà塌):繡花門簾。這裏指繡房。
(19)剔:加強語氣的副詞。團□:圓。
(20)急煎煎:焦急。
(21)冗冗:雜亂、煩憂。
(22)八字兒:指命運。古人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用天幹、地支來表示,即八字。舊時迷信,認為人的命運與八字有關。
(23)短籌:籌是古代計數、賭博和占卜用的簽子。拔著短籌,就是抽到壞簽,形容命短。
(24)每:們。
(25)端的:真的。
(26)偢:同“瞅”,照看。
(27)也波:襯詞,無義。
(28)應口:行為與說的一致。
(29)波:語尾助詞,無義,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吧”、“呢”。
(30)不中:不行。
(31)[後庭花]:元雜劇有些曲牌,在原定句格外還可隨意增句。常見的有[後庭花]、[混江龍]、[青哥兒]、[新水令]、[折桂枝]等。此曲末三句,就是增句。
(32)□髻:頭上的發髻。
(33)錦帕:新娘用的繡花蓋頭巾。
(34)女大不中留:元代諺語,意指女子到了婚齡就該出嫁。這裏是對婆婆的譏諷。
(35)筍條:竹子的嫩芽,比喻人年輕。句中“筍條”二字和上句“得他”
二字重複使用,這是[青哥兒]頭二句的定格。
(36)剗(chǎn 產)的:平白無故的。
(37)幹生受:白辛苦。
(38)闌刪:即闌珊。此指懶散,打不起精神。
(39)笙歌引至畫堂前:元代表示舉行婚禮的習慣用語。
(40)並然:定然。
(41)嬌客:女婿。以上四句,是元代社會在婚禮中對新郎打趣的話。
(42)廝:對男子的賤稱,如同“小子”、“家夥”。
(43)村老子:罵人的話,意為粗野鄙俗的老頭子。
(44)做嘴臉:諂媚油滑樣。
(45)坑殺人:害死人。燕侶鶯儔:比喻夫妻。
(46)撞府衝州:比喻到處奔走。
(47)□(zhèngchuài 政踹):拚力掙得。銅鬥兒家緣:殷實的家產。
銅鬥是容積大的量器,雜劇中常用以比喻家產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