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公送陳郎將舊衡陽並序(3 / 3)

(3)鍾嶸《詩品》論謝惠連雲:“小謝才思富捷,恨其蘭玉夙凋,故長轡未騁。”

(4)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湧,壯思雲飛。”

(5)散發,科頭也。扁舟,特舟也。俱見二卷注。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按《唐書·百官誌》,節度使之下,有副使一人,同節度副使十人。又安撫使、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之下,皆有副使一人。

君即劉越石,雄豪冠當時。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1)虎嘯俟騰躍,(2)雞鳴遭亂離。(3)千金市駿馬,萬裏逐王師。結交樓煩將,(4)侍從羽林兒。(5)統兵捍吳、越,豺虎不敢窺。大勳竟莫敘,已過秋風吹。(6)秉鉞有季公,(7)凜然負英姿。(8)寄深旦戎幕,(9)望重必台司。(10)感激一然諾,(11)縱橫兩無疑。伏奏歸北闕。(12)鳴駿忽西馳。(13)列將鹹出祖,(14)英寮惜分離。鬥酒滿四筵,歌笑宛溪湄。(15)君攜東山妓,(16)我詠《北門》詩。(17)貴賤交不易,恐傷中園葵。(18)昔贈紫騮駒,今傾白玉卮。(19)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此別又千裏,秦、吳眇天涯。月明關山苦,(20)水劇隴頭悲。(21)借問幾時還,春風入黃池。(22)無令長相思,折斷緣楊枝。

(1)《晉書》:劉琨,字越石。少得雋朗之目,與範陽祖納,俱以雄豪著名。在晉陽,嚐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賊聞之,皆淒然長歎。中夜奏胡筋,賊又流涕歔欷,有懷土之切。向曉複吹之,賊並棄圍而走。劉越石有《扶風歌》:“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雲雲,凡九首。其《橫吹曲》,今逸不存,或指吹胡笳而言,恐未的。

(2)張衡《思玄賦》:“超逾騰躍絕世俗。”

(3)《世說注》:《晉陽秋》曰:祖逖與劉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

(4)《史記》:“所將卒斬樓煩將五人。”李奇曰:“樓煩,縣名。其人善騎射,故以名射士為樓煩,取其美稱,未必樓煩人也。張晏曰:樓煩,胡國名。”

(5)《漢書》:羽林掌送從。武帝太初元年置,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費昶詩:“家本樓煩俗,召募羽林兒。”

(6)上元中,宋州刺史劉展舉兵反,其黨張景超、孫待封攻陷蘇、湖,進逼杭州,為溫晁、李藏用所敗,見後二十八卷注。劉副使於時亦在兵間,而功不得錄,故有“統兵捍吳、越、豺虎不敢窺。大勳竟莫敘,已過秋風吹”之句。

(7)《詩·商頌》:“有虔秉鉞。”《南齊書》:秉鉞出關,凝威江甸。季公,謂季廣琛。《舊唐書》:上元二年正月,溫州刺史季廣琛,為宣州刺史,充浙江西道節度使。

(8)《十六國春秋》:英姿邁古,藝業超時。

(9)戎幕,節度使之幕府。

(10)羊祜《讓開府表》:“伏聞恩詔拔臣,使同台司。”注:“台司,三公也。”

(11)《漢書》:貫高,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

(12)北闕,是上書奏事之徒所詣者,見十三卷注。

(13)《北史》:“鳴騶清路,盛列羽儀。”章懷太子《後漢書注》:“陷,騎士也。”

(14)《詩·大雅》:“韓侯出祖,出宿千屠。”

(15)《江南通誌》:宛溪,在寧國府城東。

(16)《世說》:謝安在東山畜妓。

(17)毛萇《詩傳》:“《北門》,刺仕不得誌也。言衛之忠臣不得其誌耳。”

(18)古詩:“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交不成。”

(19)《漢書·高帝紀》:“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應劭曰:“卮,飲酒禮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晉灼曰:“音支。”顏師古曰:“卮,飲酒圓器也。”《韓非子》:“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

(20)庾信《蕩子賦》:“關山惟月明。”

(21)郭仲產《秦川記》:隴山東西百八十裏,登山嶺東望,秦川四五百裏,極目泯然。山東人行役至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故歌曰:“隴頭流水,分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望遠,涕零雙墜。”

(22)胡三省《通鑒注》:宣州當塗縣有黃池鎮。《一統誌》:黃池河,在太平府城南六十裏,東接固城河,西接蕪湖縣河,入大江,南至黃池鎮,北至宣城縣界。《江南通誌》:黃池河,在池州當塗縣南七十裏,寧國府城北一百二十裏。一名玉溪,郡東南之水,皆聚此出大江。河心分界,南屬宣城,北屬當塗。

涇川送族弟錞

太白自注:時盧校書草序,當侍禦為詩。

涇川三百裏,(1)若耶羞見之。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上有琴高水,(2)下有陵陽祠。(3)仙人不見我,明月空相知。問我何事來,盧敖結幽期。(4)蓬山振雄筆,繡服揮清詞。(5)江湖發秀色,草木含榮滋。置酒送惠連,吾家稱白眉。(6)愧無海嶠作,敢闕河梁詩?(7)見爾複幾朝,俄然告將離。(8)中流漾采鷁,(9)列岸叢金羈。歎息蒼悟鳳,(10)分瓊樹枝。清晨各飛去,飄落天南垂。(11)望極落日盡,秋深瞑猿悲。寄情與流水,但有長相思。

(1)涇川,即涇溪也,在涇縣西南一裏,唐時隸宣城郡。源出石埭,流經南陵宣城,逾蕪湖入大江。《通典》宣州涇縣有涇水,越州會稽縣有若耶溪。

(2)《江南通誌》:琴溪,在寧國府涇縣,源出自寧國諸山,與溪頭水合,西過琴高山下,乃名琴溪。傳是仙人琴高控鯉之地。

(3)《一統誌》:望仙亭,在陵陽山中峰之半,相傳漢竇子明升仙之地。有唐天寶間所建仙壇宮。陵陽祠,即仙壇宮也。

(4)盧敖,詳見十四卷注。

(5)學者稱東觀為道家蓬萊山,見前二首注。繡衣禦史,見十一、十二卷注。“蓬山振雄筆”,謂盧校書草敘也。“繡服揮清詞”,謂常侍禦作詩也。

(6)“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見十六卷注。

(7)李陵《與蘇武詩》:“攜手河梁上,遊子暮何之。”劉良注:“河梁,橋也。”《魏書》:中山王熙之鎮鄴也,知友才學之士,袁翻、李琰、李神俊、王誦兄弟、裴敬憲等,鹹餞於河梁,賦詩告別。

(8)吳均詩:“有客告將離,贈言重蘭蕙。”

(9)謝靈運有《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與子別山阿,含酸赴修畛。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子虛賦》:“浮文鷁。”張揖注:“鷁,水鳥也,畫其像於船首。”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文虹橋兮彩鷁舟。”

(10)陸機《雲賦》:“翼靈鳳於蒼悟,起滯龍於演汙。”

(11)瓊樹枝,見二卷注。垂,邊也。

五鬆山送殷淑

楊齊賢曰:五鬆山,在宣州南陵。

秀色發江左,(1)風流奈若何?仲文了不還,(2)獨立揚清波。載酒五鬆山,頹然《自雲歌》。中天度落月,萬裏遙相過。撫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明日別離去,連峰鬱嵯峨。

(1)江左,江南也。詳見十二卷注。

(2)《晉書》:殷仲文,南蠻校尉顗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放歌倚東樓,行子期曉發。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1)二崔向金陵,安得不盡觴。水客弄歸棹,雲帆卷輕霜。(2)扁舟敬亭下,(3)五兩先飄揚。(4)峽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長。思君無歲月,西笑阻河梁。

(1)劉鑠詩:“羅帳延秋月。”呂向注:“延,引也。”

(2)馬融《廣成頌》:“張雲帆,施霓。”

(3)孟康《漢書注》:扁舟,特舟也。《唐書·地理誌》:宣州宣城縣有敬亭山。

(4)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韻會》:“綄,船上候風羽,楚人謂之五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