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醫院對病人出院時進行的“滿意度測評”中,病人的滿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衛生下鄉,改變了醫療工作者的態度,同時,也讓困難的群眾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得到了農民朋友的認可和歡迎。群眾稱讚三下鄉服務好

2003年12月25日,由重慶市衛生局率領的“三下鄉”服務團,開著“光明醫院”流動快車,來到綦江縣古南鎮,為十裏八鄉的父老鄉親送去醫療衛生、生殖保健服務,以及數萬元的藥品。

與此同時,12名失明多年的老年白內障患者,經過手術,也重見光明。

這天,正是趕集的日子。隻見古南鎮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當衛生“三下鄉”服務團,在古南鎮廣場,剛剛把橫幅掛出來,村民們就圍住了還未來得及穿上白大褂的醫生們。

市中醫骨科醫院的張醫生剛一入座,等候多時的一位老婆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城裏的醫生給她看看頭昏。

見老婆婆性急,張醫生立即將她帶到重醫附一院神經內科醫生處。

在醫生做出診斷後,老婆婆得知自己的病是神經性頭痛,並需要服用什麼藥品後,這位老婆婆高興地說:“我沒有花錢,就看了病,‘三下鄉’服務好,像這樣的活動要多組織些就好了。”

在25日、26日,“三下鄉”服務團前往綦江縣中峰鄉、石壕鎮,為當地農民送醫送藥。

與此同時,市衛生局領導還給當地醫生、政府官員,講解“農村合作醫療”,“醫院感染的預防控製”,“非典防治”,“地方病防治”等知識。

醫療衛生下鄉,讓廣大的群眾,親身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送醫送藥下鄉深得民心

在“衛生下鄉”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安徽省望江縣領導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縣領導率領縣衛生局組織縣醫院、中醫頭針醫院、疾病控製中心、血防站、婦幼保健所等縣直醫療單位的30餘名骨幹醫師,分赴鴉灘鎮連塘城村和雷池鄉三河村開展現場義診活動。

在義診現場,有的農民朋友說:“我這裏經常痛,肚子發脹,麻煩醫生給我看看。”

有的說:“醫生,我經常頭昏,不曉得是什麼病。”

……

醫生們被群眾們圍得水泄不通,隻見有的醫生在詳細詢問病情,有的在仔細做檢查,有的在開處方,有的免費發藥。義診隊裏,一片繁忙的景象。

農民查根娥,是這次衛生下鄉眾多受益人中的一個。查根娥家庭貧困,她多年感覺腹部不適。

義診隊的到來,使查根娥總算可以舒一口氣了。她沒花一分錢,便被B超醫生診斷為膽囊結石。醫生建議查根娥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盡快解除病痛。

受益於這次衛生下鄉的,還有這兩個村及周邊行政村的農民。

專家們共開出了120多份處方,接受B超等檢查40餘人次,接受谘詢400多人次,發放健康教育材料3000份,送藥品價值5000多元,現場兌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款補償款4萬餘元。

衛生下鄉人員的到來,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連塘城村年近60的何誌斌激動地說:“我們村離縣城遠,道路狀況又不好,去醫院看病不容易。今天你們來到家門口,省得我跑好幾十裏路。”

衛生局負責人說,這次衛生下鄉的目的,就是促進社會對農民健康的關注和對農村衛生工作的支持,促進農村全麵建設小康,今後衛生部門還將以多種形式,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活動,切實緩解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中國農業年鑒》中國農業出版社

《春風化雨潤沃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經驗資料彙編》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編學習出版社

《播種希望: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報道集萃》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編學習出版社

《植根沃土十載情: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十周年工作座談會材料彙編》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編學習出版社放飛希望全國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陳秀伶編寫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