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此次出訪,中國海軍官兵麵對作戰威力更大的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不禁產生更多思考。

墨西哥、秘魯和智利3個美洲國家也都瀕臨大洋,有漫長的海岸線,所以也都重視海軍發展。來訪的中國海軍官兵有機會參觀了這3個國家的軍艦,看到他們的海軍發展各有特色,同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艦長羅慕洛中校在舷梯口熱情地迎接中國海軍官兵並親自帶領參觀軍艦。羅慕洛艦長引導大家來到主甲板的中部,隻見4座導彈發射架直指海天。這種毫米38艦艦導彈射程40公裏。在前後甲板各有一座雙聯裝艦炮,每分種射速達300發。

艦長自豪地告訴大家,這艘軍艦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火控係統可以自動克服風浪的搖擺進行射擊。

中國海軍官兵在甲板上看了半天,奇怪的是怎麼也沒有找到這艘艦的煙囪。正在大家感到納悶的時候,羅慕洛艦長笑著說:“我們這艘艦是沒有煙囪的。艦上有一個水下排氣管道,通過一個專門的壓力係統把煙壓到海裏。”

隨後,中國海軍官兵又參觀了“皮薩瓜”號潛艇。這艘德國造的潛艇於1984年服役,噸位為1185噸。通過模擬海浪聲和聲納波等各種信號,給敵方提供假目標,以掩護自己免受敵人攻擊。秘魯海軍擁有好幾艘這種型號的潛艇。

中國海軍官兵最後參觀的是秘魯海軍引以自豪的“梅·卡瓦哈爾”級護衛艦“比利亞維森西奧”號。

這艘噸位為2500噸的護衛艦由意大利製造,1979年正式服役。副艦長卡斯特羅帶領中國海軍官兵來到艦上的作戰中心,在這間不大的艙室裏的自動控製台上,可以彙集和處理艦上所有傳感器傳來的各種情報和信息,並自動控製各種武器係統。

在後甲板,大家看到一座洞開的直升機庫和平坦的飛行甲板。副艦長介紹說,這艘艦可以搭載一架AB12反潛直升機。這艘護衛艦精良的裝備和艦上官兵嚴整的軍容,令人讚歎。

在碼頭上,中國海軍官兵還看到了兩艘萬噸級的巡洋艦。

訪問期間,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指揮員王永國中將,登上了作為智利國家艦隊司令旗艦的州郡級“拉托雷”號驅逐艦。中國海軍官兵應邀登上了兩艘智利海軍“利安德”級護衛艦參觀。感受外軍官兵的精神世界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此次出訪美洲四國五港時特別留意到:美國海軍官兵右胸前都佩帶著扁長條胸章,這些胸章顏色各異,有黑色、綠色、紅色……花花綠綠,十分耀眼。隨著軍齡的增長,軍銜的晉升,胸前的胸章也逐漸增多。

官兵們在了解中得知,這些勳章,有的表示服役年限,有的表示經曆,有的表示功績……

在“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上,一位美國海軍軍官指著他胸前的一排排勳章介紹說,這些分別標誌著他參加過對伊朗作戰、參加過海灣戰爭、出兵索馬裏,還有兩次是射擊優異,還有兩個是服役優秀……他說,“服役優秀”勳章為4年一評比,評上者不僅掛胸章,還提前晉軍銜。

另外,美海軍軍官的胸前,除了掛長條形胸章外,凡合格軍官,佩帶金屬做的合格證章。這些標誌,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一位陪同中國海軍官兵參觀的美海軍士兵說:“誰的胸前勳章掛得多,誰就會得到大家的尊敬。”

在美國軍艦上還能看到每條艦都有自己的艦徽,而且這艦徽隨處可見:艦橋上、艙室裏、軍官的胸前甚至地板上、餐巾紙上也印有艦徽。艦徽代表了一艘艦的艦魂,小小的艦徽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寓意。

“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麥凱恩”號的艦徽漂亮。整個艦徽呈橢圓形,周圍有一圈藍色的環,上部寫著:“美艦約翰·S·麥凱恩”,下部寫著“導彈驅逐艦56號”,在藍環外裝飾一道金色的繩飾。

艦徽中間的3股叉很像中國古代一種叫胡的兵器,它象征海洋的力量,並分別代表艦上的現代武器:垂直發射裝置,“宙斯盾”係統,標誌著具有反潛作戰、水麵作戰和空中作戰能力。3股叉前的鷹表示勇猛、警惕和自由的原則。斷開的鐵鏈象征在二戰中被美國軍隊摧垮的獨裁統治。

3股叉下麵那太平洋獨有的棕桐樹葉象征著勝利。樹葉下麵是一塊盾牌,塗有深藍色、金色和紅色。深藍色和金色是海軍傳統的顏色,代表海洋和傑出戰績;紅色是勇氣和奉獻的象征。交叉的海軍佩劍紀念著名海軍將軍麥凱恩的同時,也象征著力量、團結和合作。

盾牌上東方的龍代表著勇敢、機智和奉獻,象征著好運氣。它同時虎視眈眈地嚴陣以待,能夠準確地實施打擊。這塊盾牌,也是為了紀念兩位麥凱恩將軍在二戰中參加支援太平洋戰區作戰……

一塊小小的艦徽簡直成了一本教科書,它記錄著曆史也弘揚一種傳統。

據美方人員介紹,每當新水兵上艦時,軍官都要向他們講解艦徽的含義,要求他們塑造艦魂,弘揚戰艦的傳統。

中國海軍官兵還在美國軍艦上看到,艦上醒目地掛著本艦曆屆艦長的彩色照片,並附有各自的簡曆和成就。以曆史上著名人物命名的軍艦,還掛有他們的畫像。

“約·麥凱恩”1號導彈驅逐艦,是以海軍上將約翰·麥凱恩父子的名字命名的。在該艦軍官餐廳的牆壁上,掛著3幅畫像:一幅是老約翰·麥凱恩,一幅是小約翰·麥凱恩,一幅是他倆當年指揮和服役過的航母、驅逐艦和今天的“麥凱恩”號驅逐艦破浪航行的畫麵。

老麥凱恩幾乎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所有的戰鬥,因其作戰勇敢戰果累累而榮獲海軍十字勳章,軍銜至海軍上將。他的兒子小麥凱恩,也參加過二戰,獲得過銀星和銅星勳章。他後來曾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兼海軍作戰部長特別助理,也是一名海軍上將。

在“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上,陪同參觀的一位部門長說,他們都知道約翰·麥凱恩父子的戰績和經曆,並以他倆的名字命名軍艦而感到自豪。

在人們的印象裏,西方國家的軍隊,尤其是高度依賴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國軍隊,軍人們不問政治,也就沒有我們所說的“政治工作”,不重視“精神”的作用。其實不然,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中國海軍官兵在美國海軍中,看到了無處不在的“精神激勵”。

美國海軍“邦克山”號導彈巡洋艦在訪問我國青島期間,艦長斯那布奇上校曾對中國海軍同行們介紹說:“艦上的400名士兵都是優秀的美國青年,他們都是自願服役的。即使這樣,我們也經常呼籲他們忠誠地為國家服務,要有一種奉獻精神。”

對任何國家來說,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都是靈魂,曆史和傳統是一部教科書。不管一支軍隊的現代化程度多高,物質基礎多麼雄厚,它都不能忘記曆史,丟掉傳統,失去精神力量的支撐。

在訪問南美第三世界國家秘魯海軍時,中國海軍官兵的這種感受更加強烈。在秘魯首都利馬市中心的卡亞俄港及海軍基地,隨處可見秘魯民族英雄米格爾·格勞將軍的銅像。

格勞生於1834年7月27日。他從小酷愛航海事業,9歲時就開始下海,10歲時開始駕駛帆船往返於秘魯的帕俟塔港口和巴拿馬,17歲時已成為一個老練的海員。在他連續9年的航海生涯中,先後駕駛過不同種類的船隻航行到過亞洲、歐洲和北美。據文件記載,他曾駕駛捕鯨船到過香港和上海。

格勞於1854年加入秘魯海岸警衛隊,18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尉軍銜。1866年晉升海軍中校。1873年,他晉升為上校,隨後提任艦隊司令。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他認為,隻有組建強大的海軍,才能抵禦外來侵略。他多次向政府提出重新組建秘魯海軍的建議。

1879年,秘魯和智利兩國之間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格勞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擔任艦隊司令和海軍總司令。在戰爭中,他親自率領秘魯第一水師同智利海軍交戰。戰爭初期,由於格勞將軍的正確指揮,秘魯海軍取得輝煌戰績,震動秘魯全國。

後來,由於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在安加莫斯海戰中,格勞將軍指揮的戰艦陷入智利軍艦重圍。1879年10月8日,格勞將軍以身殉國。

為了永遠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和秘魯海軍的先軀,秘魯人民在首都利馬市中心豎立了格勞將軍的銅像,並命名為格勞廣場。

格勞將軍成為秘魯人民及海軍的精神之魂,激勵著秘魯人民和軍隊為捍衛獨立、建設家園而努力奮鬥。

在智利瓦爾帕萊索市中心索托馬約爾廣場上,座落著伊基克海戰英雄紀念碑。

紀念碑中部雕刻著在伊基克海戰中犧牲的塞拉諾中尉、裏克爾梅準尉、阿爾德亞中士和無名水兵的塑像。頂部是普拉特中校的青銅雕像。他左手持智利國旗,意味著為祖國捐軀,右手拿著脫鞘的指揮刀,表示戰無不勝的戰鬥精神。

這栩栩如生的雕像把人們又帶回上個世紀那場慘烈的海戰……了解美海軍的獎懲製度

中國海軍官兵訪美期間接觸了不少美國海軍軍官和士兵,問他們:“願意不願意在海軍服役?”大多數人回答是“樂意”,原因之一是可以周遊世界。

美國水兵至少兩年就要環球遠航一次,長達6個月。如“麥凱恩”號上一些服役的水兵,已到過日本、菲律賓、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再如曾來我國青島訪問的“邦克山”號導彈巡洋艦,已經訪問過40多個國家。

美國青年選擇參加海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退役後可以得到一筆錢上大學,對以後個人的發展和生活有益。美國一般的大學不用考試就可以就讀,但收費昂貴。美國有關政策規定,士兵服役期滿後,可憑上大學的繳費單報銷14萬美元的學費。這筆錢專款專用,如果不上學就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