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治理海河
●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這是建國後,毛主席第三次對全國大江大河治理做出的重要指示。
●正當緊張施工澆注閘底板的一天晚上,刺骨的東北風大作,攪著雪花冰塊向保溫棚裏襲來,保溫棚一旦損壞,就會前功盡棄。
●經過幾年連續運作,原來寸草不長的重堿地裏長出了好莊稼。
● 治理海河中央領導為治海河題詞
1963年的洪災過後,河北省抗洪搶險鬥爭展覽會在天津舉辦,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為這次有著特殊意義的展覽會題詞。
11月17日夜,毛澤東揮毫寫下了題詞
一定要根治海河。
劉少奇題詞:
記取這一次洪水和其他各次水旱災害的教訓,全省人民團結起來,努力奮鬥,決心以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分期分批地把河北水利建設好。
周恩來題詞:
向為戰勝曆史上少見的洪澇災害而進行頑強鬥爭的各級幹部、各界人民、部隊官兵表示最大敬意!要為支援災區、重建家園、爭取明年豐收、徹底治理海河而繼續奮鬥。
朱德題詞:
戰勝洪水,保衛社會主義建設。
此後,經過科學總結,縝密規劃,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掀起了海河流域的第二次水利建設高潮。
新中國成立後,1949至1957年是3年恢複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所以,水利建設的方針政策,都是以此為依據和前提的。
這個階段海河流域的主要任務是:整修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殘缺不全的水利設施,也興建了官廳、陡河水庫和獨流減河、潮白新河少量的骨幹工程,但還未開始按統一規劃大規模的建設。
1958至1963年是第二個階段,也是海河流域水利建設的第一個高潮期。
1956年的“八大”提出“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的方針,1957年在河南沙穎河治理會議上,水利部提出“以小型為主,群眾自辦為主,以蓄為主”的“三主”方針。
1957年底,北京勘測設計院編製了《海河流域規劃(草案)》,為貫徹“以蓄為主”的方針,在太行山和燕山出口處規劃建設一大批大、中型水庫。
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當年,海河流域即掀起了群眾性興建大、中型水庫的高潮。
在此期間全流域山區有23座大型水庫,47座中型水庫和一大批小型水庫同時開工興建,平原區也興建了一些蓄水工程,規模之大,涉及麵之廣都是空前的。治理海河進入實施階段
1963年8月的大水之後,11月17日,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這是建國後毛澤東第三次對全國大江大河治理做出的重要指示。
此前,1951年毛澤東曾為淮河題寫: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2年10月31日,毛澤東囑咐河南省委和黃委會的領導人: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1963年的抗洪,洪水預報、蓄泄關係、工程運用、啟用非常措施等方麵,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為了加速對海河的治理,中央決定成立海河勘測設計院。
1964年2月,水電部向國務院呈報《關於成立海河院和勘測設計總院的報告》。
4月10日,周恩來批準報告。
海河院成立後,即著手進行全流域的規劃工作。1964年9月,在國務院召集的黃淮海三河規劃座談會之後,提出了《海河流域輪廓意見(討論稿)》。經部領導同意,規劃工作分兩步走:第一步編製防洪規劃,第二步再編製綜合規劃。
1965年6月,海河院先行提出《海河流域子牙河防洪規劃(草案)》,同時進行子牙新河、滏陽新河等骨幹工程的設計。
1966年11月,海河院正式提出《海河流域防洪規劃(草案)》,1980年以後,由“海委”主持編寫了《海河流域補充規劃(草案)》。
1965年7月1日,正式建立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組織各大型工程的實施,是海河流域水利建設的第二個高潮期。
《海河流域防洪規劃》的編製,根據以往治水的實踐經驗和流域的實際情況,提出的總方針是:
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