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 大雲寺讚公房四首(1 / 2)

此詩黃鶴編在至德二載陷賊時,以詩中有泥汙人、塵沙黃、國多狗等語也。其連章次序,今依朱卒,先後秩然,他本不免顛錯。《長安誌》:大雲經寺,在京城朱雀街南,懷遠坊之東南隅,本名光明寺。武後初幸此寺,沙門宣政進大雲經,經中有女主之符,因改名焉。令天下諸州置大雲經寺。鍾惺曰:詩有一片幽潤靈妙之氣,浮動筆端,拂拂撩人,此排律化境也,不宜列在古詩。

心在水精域①,衣沾春雨時②。洞門盡徐步③,深院果幽期④。到扉開複閉,撞鍾齋及茲⑤。醍醐長發性⑥,飲食過扶衰⑦。把臂有多日⑧,開懷無愧辭⑨。黃鸝度結構⑩,紫鴿下罘罳(11)。愚意會所適,花邊行自遲。湯休起我病(12),微笑索題詩(13)。(此初過寺中而記其勝概。到扉六句,敘事言情。黃鸝六句,敘景言情。水精域,地清也。春雨時,氣和也。扉開複閉,正值齋時,醍醐二句蒙此。吳論:開懷享此,絕無愧詞,以對方外人,不用世法語也。黃鸝紫鴿,深院春禽。《杜臆》:意適行遲,詩興動矣。微笑索題,知己會心也。)

①江總《大莊嚴寺碑》:“影徹琉璃之道,光遍水精之域。”

②《管子》:“五政順時,春雨乃來。”

③《漢書?董賢傳》:“重殿洞門。”注:“言門門相當也。”《雜寶積經》:寂靜徐步。

④沈佺期詩:“自憐深院得回翔。”謝靈運《撰征賦》:“果歸期於願言。”又詩:“平生協幽期。”果,果如所期也。

⑤《記》:善待問者如撞鍾。僧家設齋,每撞鍾而會食。

⑥潘鴻曰:《涅誄》譬雲:從熟酥出醍醐,譬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唐本草》:醍醐,酥之精液。洙曰:釋經,言聞正法,如食醍醐然。潘鴻曰:《止觀輔行》雲:見是慧性發,必依觀,禪是定性發,必依止。此發、性二字所本。

⑦《前漢?食貨誌》:“扶衰養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

⑧《絕交論》:“把臂之英。”

⑨潘嶽誄:“苟莫開懷,於何不至。”《左傳》:“祝史昭信於鬼神,無愧辭。”宋登樂府歌:“禮無爽物,信靡愧辭。”

⑩何晏《景福殿賦》:“其結構則修梁彩製。”

(11)王褒《善行寺碑》:“四禪災起,鴿影傳輝。”潘曰:紫鴿暗用釋氏鴿入佛影,心不驚怖之語。《雍錄》:罘罳,鏤木為之。其中疏通,或為方空,或為連瑣,其狀扶疏,故曰罘罳。又有網戶者,刻為連文,遞相綴屬,其形如網。後世遂有直織絲網,張之簷窗,以護禽雀。又詳見十六卷。

(12)《南史》:沙門惠休,善屬文,孝武帝命還俗,本姓湯,位至揚州從事。詩借湯休,以比讚公。《七發》:“太子能強起有聽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杜臆》:病謂詩癖,此另一說。

(13)《傳燈錄》:釋迦拈起一花,迦葉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洛陽伽藍記》:題詩花圃。

其二

細軟青絲履①,光明白氎巾②。深藏供老宿③,取用及吾身。自顧轉無趣,交情何尚新④。道林才不世⑤,惠遠德過人。雨瀉暮簷竹,風吹春井芹。天陰對圖畫⑥,最覺潤龍鱗⑦。(此留齋之後,而記其贈物。自顧四句,感讚公交情。雨瀉四句,詠薄暮雨景。老宿,謂高憎。無趣,遭亂失意也。道林、惠遠,借比讚公。龍鱗指壁上圖畫。吳論以圖畫喻山,龍鱗喻鬆,非是。)

①隋煬帝《設齋願疏》:“色香細軟,遍滿十方。”《爾雅》:“綸似綸。”注:“綸,糾青絲也,音關。”張華雲:“綸草如宛轉繩。”

②《涅槃經》:遇佛光明。《後漢書注》:《外國傳》曰:諸薄國女子,織作白氎花布。《南史八高昌國有草,其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礦,名曰白氎子,國人織以為布,甚軟白,交市用焉。《大藏一覽》:後漢明帝遣將士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氏國,遇二梵僧帶白氎,畫釋迦像。沫曰:以白氎布為手中。王昌齡詩:“手中花氎淨。”薑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唐時未入中國,元朝始傳其種。細軟、光明,用釋氏語,雙關法也。

③《傳燈錄》:老宿有語,生疏處常令熟熱,熟熱處放令生疏。

④孫綽詩:“交情遠市約。”

⑤《高憎傳》:支遁,字道林,本姓關氏,陳留人,聰明秀徹,每至講肆,善標宗會,一代名流皆著塵外之呷。慧遠,本姓賈氏,雁門樓煩人,性度弘偉,風鑒朗拔,居廬阜三十餘年,化兼道俗。《風俗通》:汝南應融曰:“祝休伯不世英才,當為國家幹輔。”

⑥張彥遠《名畫記》:大雲寺東浮圖,有三寶塔,馮楞伽畫車馬並帳幕人物,已剝落。東壁北壁鄭法輪畫,西壁田僧亮畫,外邊四壁楊契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