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江賦》:“漱壑生浦。”歐陽建詩:“鬆柏隆冬瘁。”
⑤《風賦》:“乘淩高城。”朱雲:山門,即土門山。
⑥謝惠連詩:“傾河易回斡。”《淮南子》:地有三千六百軸,名山大川,孔穴相連。《海賦》:“似地軸挺拔而爭回。”
⑦《舊唐書》:洛交縣,屬鄜州洛水之交,故名。《寰宇記》:洛交水在縣南一裏。潘嶽詩:“登城望洪河。”洪河,黃河也。
⑧“朱注”及關,謂潼關也。關在華山之東。杜氏《通典》:潼關本名衝關,言河流所衝也。劉峻詩:“空軫及關歎。”《詩》:“於汝信宿。”
⑨“朱注”洛水發源鄜州白於山,合漆沮水,至同州朝邑縣入河,其勢最大而疾,故有數州沉沒之懼焉。⑩《鄒陽傳》:“萬室不相救。”
(10)蔡邕《琴歌》:“滌穢濁兮存正靈。”荀悅《赦論》:“蕩滌穢流。”
(11)顏延之詩:“春江壯風濤。”《江賦》:“乃鼓怒而作濤。”
(12)陶潛詩:“舟車靡從。”
(13)蔡琰《悲憤詩》:“陰氣凝兮雪夏零。”陸機《高祖功臣讚》:“芒芒宇宙,上下黷。”鄭曰:“黲黷,垢黑也。”
浮生有蕩汩①,吾道正羈束②。人寰難容身③,石壁滑側足④。雲雷屯不已⑤,艱險路更跼⑥。(此傷避亂而遭水患也。蕩汩承上。羈束難容,後逼兵戈,側足路艱,前沮水澇也。)
①《莊子》:“其生也若浮。”《南都賦》:“漻淚淢汩。”《上林賦》:“弗宓汩。”注皆音聿。《北征》詩作蕩潏,義可通用。
②《楚辭》:“邅吾道兮洞庭。”魏彥深《鷹賦》:“運橫羅以羈束。”
③鮑照《舞鶴賦》:“歸人寰之喧卑。”《淮南子》:“聖人不遇其世,僅足以容身。”
④江淹詩:“洞林帶晨霞,石壁映初晰。”《東觀漢紀》:馬援曰:“隗囂側足無新立。”
⑤《易》:“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⑥顏延之詩:“首路跼險艱。”魏征詩:“豈不憚艱險。”《詩》:“不敢不跼。”
普天無川梁①,欲濟願水縮②。因悲中林士③,未脫眾魚腹④。舉頭向蒼天⑤,安得騎鴻鵠⑥?(未複有舉世淪胥之慨。流離奔走中,欲濟無由,因歎林居之士,不免為魚,此即饑溺一體之心也。前《赴奉先》詩雲:“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亦是此意。此章前後三段各六句,中間二段各十四句。)
①《詩》:“普天之下。”鮑照詩:“川梁日以廣。”
②曹植詩:“欲濟河無梁。”《後魏書》:爾朱兆襲京邑,人夢河神為縮水脈,及兆至,有行人言水淺處導焉。遂策馬涉渡,直叩宮門。梁簡文《箏賦》:“望交河之水縮。”
③王康琚詩:“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
④《詩》:“眾維魚矣。”《太玄賦》:“屈子慕清,葬魚腹兮。”
⑤蔡琰曲:“舉頭仰望兮空雲煙。”《詩》:“悠悠蒼天。”
⑥陸機詩:“思駕歸鴻羽。”
盧元昌曰:時祿山作亂,神州有板蕩之象。篇中雲“聲吹鬼神下”,陰長陽消也。“勢閱人代速”,世事滄桑也。“何以尊四瀆”,無複朝宗也。“反懼江海覆”,中原陸沉也。雲雷屯不已”,建侯不寧也。“普天無川梁”,拯挽無人也。語意顯然。
王嗣奭曰:此詩之佳,在摹寫刻深,如聲吹勢閱二句,無人能道,然終與唐人分道而馳。比之畫馬,他人皆畫肉,而公則畫骨,此其超出唐人者,肉易識,骨不易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