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左傳》:“魑魅魍魎。”注:“魍魎,川澤之神也。”《淮南子》:“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長耳,美發。”
⑥“朱注”昆侖崆峒,在白水西北。
⑦相如《封禪文》:“回首麵內。”
前軒頹反照①,巉絕華嶽赤②。兵氣漲林巒③,川光雜鋒鏑④。知是相公軍⑤,鐵烏雲霧積⑥。玉觴淡無味⑦,胡羯豈強敵⑧。長歌激屋梁⑨,淚下流衽席⑩。(此望華山而慨時事。華嶽屯兵,哥舒守關也。玉觴無味,天子旰食也。但專閫有人,則祿山不足敵矣。又恐勝負難測,故有淚下衽席之語。)
①陶潛詩:“擁褐曝前軒。”《爾雅》:“落光反照於東,謂之反景。”
②丘遲詩:“詭怪石異象,巉絕峰殊狀。”“朱注”華嶽在白水東南,故見於前軒。
③江總詩:“長城兵氣寒。”《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朱注”時哥舒翰統兵二十萬守潼關,潼關屬華州,與白水近,故見兵氣之盛如此。
④陸機《五等諸侯論》:“鋒鏑流於絳闕。”
⑤謝靈運詩:“相公實勤王。”顧炎武曰: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稱之曰相公,若封王則稱相王。魏王粲《從軍行》:“相公征關右,赫怒震天威。”《羽獵賦》:“相公乃乘輕軒,駕四駱。”相公二字似始見此。《唐書》:祿山反,以哥舒翰為太子先鋒、兵馬元帥。明年正月,進位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⑥陸機論:“義兵雲合。”又《辯亡論》:“熊羆之士霧集。”
⑦黃香《天子頌》:“獻萬年之玉觴。”傅毅《舞賦》:“溢金罍而列玉觴。”《內景經》:“淡然無味天人糧。”
⑧後梁主祚令:“胡羯氏羌,鹹懷竊璽。”《唐書》:顏杲卿罵祿山曰:“汝本營州牧羊羯奴。”《賈誼傳》:“與強敵為鄰。”
⑨蘇武詩:“長歌正激烈。”《列子》:韓娥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宋玉《神女賦》:“日朝出,照屋梁。”
⑩謝朓箋:“如其簪履或存,衽席無恙。”注:“衽席,單席也。”
人生半哀樂①,天地有順逆②。慨彼萬國夫,休明備征狄③。猛將紛填委④,廟謀蓄長策⑤。東郊何時開⑥,帶甲且未釋⑦。(此冀將相協謀以靖亂。向日丁夫,備以征伐,今逆賊犯關,宿將猶可禦寇,然必廟謀得宜,始能恢複東京。曰填委,見當兼倚李、郭。曰長策,惟恐國忠失計也。)
①孔稚珪歌:“人隻分,哀樂半。”
②《國策》:張儀說秦,以逆攻順者亡。《後漢書》:竇融上書,猶知利害之際,順逆之分。
③《左傳》:王孫滿曰:“德之休明。”《孟子》:南麵而征北狄怨。
④李陵書:“猛將如雲,謀臣如雨。”劉楨詩:“職事相填委。”
⑤《後漢?光武讚》:“明明廟謀,糾糾雄斷。”《過秦論》:始皇振長策而禦宇內。《漢書注》:長策,以乘馬為喻也。策,所以撾馬。郭欽《徙戎疏》:“先王荒服之製,萬世之長策也。”
⑥《書序》:“淮夷、徐戎並興,東郊不開。”
⑦《戰國策》:“帶甲百萬。”
欲告清宴罷①,難拒幽明迫②。三歎酒食傍③,何由似平昔?(末結少府席上,有倉卒彷徨之意。瞑色向幽,故清宴告罷。不曰晝夜而曰幽明,亦愁慘中語。宴終三歎,飲不盡興也。此章起結各四句,中間八句者四段,十句者兩段。)
①陳子昂詩:“清宴奉良籌。”
②鮑照詩;“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
③《左傳》:魏子曰:“惟食忘憂,吾子置食之間,三歎何也?”
盧元昌曰:高齋旅食時,哥舒正守潼關,李、郭皆請固關而守,國忠恐翰圖己,促之出戰。將相不和,潼關危矣。詩雲:“知是相公軍,鐵馬雲霧積。”謂守關猶足恃也。“猛將紛填委,廟謀畜長策。”謂當將相協和也。“東郊何時開,帶甲且未釋。”謂宜枕戈衽甲,勿懈於防也。終曰:“三歎酒食傍,何由似平昔?”知閫任不專,廟謀失策,潼關必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