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宋書》:鮑照文辭贍逸,嚐為古樂府,文甚遒麗。愁絕倒,詩有愁為不及也。《世說》:“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諸生頗盡新知樂①,萬事終傷不自保②。氣酣日落西風來,願吹野水添金杯③。如之酒常快意④,亦知窮愁安在哉。忽憶雨時秋井塌⑤,古人白骨生青苔⑥,如何不飲令心哀。末結醉歌之意。新知樂,謂主賓相得。不自保,謂亂離可憂。氣酣四句,承新知樂,忽憶三句,承不自保。此處憂樂,與前悲笑相應。遠注:白骨青苔,人生不免,亦可以自遣矣。此章前三段,各六句,末段九句收。
①《漢書?翟方進傳》:努力為諸生學問。《東觀漢記》:相者謂班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楚辭》:“樂莫樂於新相知。”
②《書》:“萬事隳哉。”阮籍詩:“一身不自保。”
③見風吹水動,便想添杯作酒,總是欲多飲以寬懷耳。梁武帝詩:“碧玉捧金杯。”
④《左傳》:“有酒如澠。”《前漢?欒布傳》:“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
⑤張綖雲:井是貴者之墓,猶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謂楚王墳為井上。塌,傾頹也。
⑥鮑照《挽歌》:“枯髏依青苔。”
杜詩格局整嚴,脈絡流貫,不特律體為然,即歌行布置,各有條理。如此篇首提端複,是主,再提薛華,是賓,又拈少年諸生,則兼及一時座客。其雲悲笑憂樂,腰尾又互相照應,熟此可悟作法矣。
楊慎曰:此詩本是東山李白,俗本改作山東。樂史序《李白集》雲:白客遊天下,以聲妓自隨,效謝安石風流,自號東山,時人遂以東山李白稱之。子美詩句,正因其自號而稱之耳。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一統誌》,遂以李白入山東人物,而反引杜詩為證,兒子郢書燕說矣。
錢謙益曰:按《舊書》:白,山東人,父為任城尉,因家焉。錢易《南部新書》亦同。元徽之作《杜工部墓誌》亦雲:山東人李白。蓋白隱於徂徠,時人皆以山東人稱之,故杜詩亦曰山東李白。曾鞏以舊史為誤,非也。近時楊慎,據李陽冰、魏顥序,欲以為東山李白。陽冰雲:歌詠之際,屢稱東山,顥雲:跡類謝康樂,世號為李東山,此亦偶然題目,豈可援據為稱謂乎?楊好奇曲說,不足取也。
李東陽《麓堂詩話》:唐士大夫,舉世為詩,而傳者可數,其不能者弗論,雖能者亦未必盡傳,高適、嚴武、韋迢、郭受之詩,附諸杜集皆有可觀。子美所稱與,殆非溢美。惟高詩在選者,略見於世,餘則來之見也。至蘇薛乃謂其文章有神,薛華與李白並稱,而無一字可傳,豈非有幸不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