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亭春還雜花遠①,漁翁暝踏孤舟立②。滄浪水深青溟闊③,欹岸側島秋毫末④。不見湘妃鼓瑟時⑤。至今斑竹臨江活⑥。(此備寫山水中景物。亭花、岸島,屬山。漁舟、滄溟,屬水。湘竹臨江,又兼映山水。上二段,應前滄洲趣。)
①庾信詩:“野亭高被馬。”春還,謂春氣回還。丘希範書:“雜花生樹。”
②傅玄詩:“渭濱漁釣翁。”陶潛詩:“渺渺孤舟逝。”
③滄浪,在楚。青溟指海。
④《慎子》:“離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⑤古詩嚐用不見,猶雲豈不見。《楚辭》:“使湘靈鼓瑟兮。”《博物誌》:舜崩於蒼梧,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
⑥張載詩:“臨江釣春魚。”
劉侯天機精①,愛畫入骨髓②。自有兩兒郎,揮灑亦莫比。大兒聰明到③,能添老樹巔崖裏。小兒心孔開④,貌得山僧及童子⑤。(此因少府而並及其子,應前畫師一段。)
①何遜詩:“劉侯務屬書。”《文賦》:“方天機之峻利。”
②《漢書?鄒陽傳》:“厚德長君,入於骨髓。”
③《禰衡傳》:“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
④《魏略》:孫權書:“心開目明。”
⑤貌,描繪工肖也。庾信詩:“山僧或見尋。”《左傳》:“童子何知。”
若耶溪,雲門寺①,吾獨胡為在泥滓②,青鞋布襪從此始。(此見畫而思托身世外,應前天姥兩句。此章起結四句,中間八句者兩段,六句者兩段。)
①《水經注》:若耶溪水,上承嶕峴麻溪,溪下孤潭周數畝,甚清深。有孤石臨潭,垂崖俯視,猿狖驚心,寒木被潭,森沉駭觀。溪水至清,照眾山倒影,窺之如畫。又雲:山陰縣南有玉笥、竹林、雲門、天柱精舍,並疏山創基,架林裁宇,割潤延流,盡泉石之好。胡夏客曰:“若耶溪長數十裏,凡有六寺,皆以雲門冠之。王十朋曰:《南史》:何胤以會稽多靈異,往遊焉,居若耶山雲門寺。
②《西征賦》:“奮迅泥滓。”
赤城謝省曰:此詩一篇之中,微則竹樹花草,變則煙霧風雨,仙境則滄洲玄圃,州邑則赤縣蒲城,山則天姥,水則瀟湘,人則漁翁釋子,物則猿猱舟船,妙則鬼神,怪則湘靈,無所不備。而縱橫出沒,幾莫測其端倪。
王嗣奭曰:畫有六法,氣韻生動第一,骨法用筆次之。杜以畫法為詩法,通篇字字跳躍,天機盎然,此其氣韻也。如“堂上不合生楓樹”,突然而起,已而忽入滿城風雨,已而忽入兩兒揮灑,飛騰頓挫,不知所自來,此其骨法也。至末因貌得山僧,忽轉到若耶雲門,青鞋布襪,閹然而止。總得畫法經營之妙,而篇中最得畫家三昧,尤在“元氣淋漓障猶濕”一語。試一想像,此畫至今在目,詩中有畫,信然。
黃生曰:此篇寫畫與讚賞,分作數層說,反覆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