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沙苑,注見前。陳子昂詩:“祓宴坐回汀。”
⑤《西都賦》,“防禦之阻,則天地之奧區焉。”
⑥曇暖詩:“川原多舊跡。”
⑦張翰詩;“能否居然別。”
⑧《韓詩外傳》:“台榭不如丘山。”江淹詩,“岧亭南樓期。”
官屬果稱是①,聲華真可聽②。王劉美竹潤③,裴李春蘭馨④。鄭氏才振古⑤,啖侯筆不停⑥。遣詞必中律⑦,利物常發硎⑧。綺繡相展轉⑨,琳琅愈青熒⑩。側聞魯恭化(11),秉德崔瑗銘(12)。太史候鳧影(13),王喬隨鶴翎(14)。(此讚美縣內諸公。王劉六人,皆稱職而有聲者。遣詞四句,稱其文章。側聞四句,敘其政事。)
①漢宜帝詔:二千石各察官屬。此指縣內諸官。稱是,稱職也。《梁孝王傳》:“他財物稱是。”
②劉峻書:“聲華無寂。”
③《吳誌》:虞翻以所注《易》示孔融,答書曰:“延陵之知樂,吾子之治《易》,乃知江南之美者,非徒會稽之竹箭。”
④《楚辭》:“春蘭兮秋菊。”阮籍詩:“二子贈嘉詩,馥如幽蘭馨。”
⑤吳陸景書:“高風振古。”
⑥“朱注”啖侯,疑即啖助。《唐書》:啖助,安叔佐,趙州人,淹該經術,善為《春秋》之三家短長,號集傳。《鸚鵡賦序》:“筆不停綴。”
⑦《文賦序》:“夫其放言遣詞,良多變矣。”王褒《四子講德論》:“轉運中律。”
⑧《莊子》:“刀刃若新發於硎。”
⑨《淮南子》:“養之以芻豢,衣之以綺繡。”《詩》:“輾轉反側。”
⑩《抱樸子》:“琳琅墜於筆端。”《西都賦》:“琳瑉青熒。”顏師古注:“色青而有光熒也。”
(11)司馬遷書:“側聞長者之風。”《後漢書》:魯恭為中牟令,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
(12)《楚辭》:“秉德無私。”漢文帝詔:“秉德以陪朕。”《後漢書》:崔瑗舉茂才,為汲令,作座右銘。
(13)鳧影,見《九日楊奉先》詩。
(14)《列仙傳》:王子養,周靈王太子晉也,七月七日,乘白鶴於緱氏山頭,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朝儀限霄漢①,客思回林坰②。轗軻辭下杜③,飄颻淩濁涇④。諸生舊短褐⑤,旅泛一浮⑥。荒歲兒女瘦⑦,暮途涕泗零⑧。主人念老馬⑨,廨署容秋螢⑩。流寓理豈愜(11),窮愁醉不醒(12)。何當擺俗累(13),浩蕩乘滄溟(14)。(未敘客況淒涼也。公未受官,故有朝儀二句。來自長安,故有下杜二句。諸生四句,飄零窮老之感。主人四句,秋日旅居之事。末乃不得誌而思遁跡矣。此章前四段各八句,後二段各十四句。)
①《漢書》:叔孫通起朝儀。謝靈運詩:“結念屬霄漢。”
②宋武帝詩:“客思空已繁。”謝靈運詩:“相送越林坰。”
③《長安誌》:下杜城,在長安縣南一十五裏,其城周三裏。《漢?宣帝紀》:“尤樂杜鄠之間,率常在下杜。”應劭曰:“下杜城,故杜陵之下,聚落也。”
④曹植詩:“羅衣何飄颻。”鶴曰:涇水本濁,而後人襲舛,多以為涇清。《詩》雲“涇以渭濁”,猶謂涇以渭而見其濁也。涇水在長安之北,公自杜陵往奉先,故渡此水。
⑤任昉表:“臣本自諸生,家承素業。”
⑥傅玄歌:“浮萍本無根,非水將何依。”
⑦荒歲,謂天寶十三載,秋霖,關中大饑。陶潛詩:“固為兒女憂。”
⑧漢主父偃曰:“日暮途遠。”《詩》:“涕泗滂沱。”《說文》:“自鼻曰涕,自目曰泗。”
⑨主人,指奉先令。《韓詩外傳》:田子方出,見老馬於道,喟然歎曰:“少盡其力,老棄其身,仁者不為也。”束帛贖之。
⑩左思《吳都賦》:“廨署棋布。”江淹《畫扇賦》:“秋螢兮初飛。”
(11)謝靈運《擬王粲詩序》:“家本秦川貴公子,遭亂流寓,自傷情多也。”
謝靈運詩:“意愜理無違。”
(12)《史記》:“虞卿非窮愁,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
(13)淩敬詩:“心灰俗累忘。”
(14)《楚辭》:“誌浩蕩而傷懷。”謝朓《箋》:“滄溟未運,波臣自蕩。”注:“滄溟,海也。”
胡夏客曰:此詩前半篇但詠橋陵,略不及諸官,後但味諸官,略不及橋陵,結則陵與官皆不及,但自作感慨。此少陵自成章法也。
王洙《談錄》雲:唐鄭顥自言夢為詩十許韻,有雲“石門霜露白,玉殿燕苔青”,意甚惡之。後遇宣宗山陵,因複緝成。此杜公《橋陵》詩也,顥以為園陵之祥,不亦可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