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2 / 3)

①“朱注”《舊書?吐蕃傳》:湟水出蒙穀,抵龍泉,與河合,河之上流由洪濟梁西南行二千裏,世舉謂西戎地曰河湟。《郡國誌》:湟水,出青海東亂山中,東南流至蘭州,西南入黃河。《新書》:睿宗時,楊矩為鄯州都督,奏請九曲地為公主湯沐。九曲水甘草良,宜畜牧,近與唐接,自是易入寇。“朱注”十二載,翰進封涼國公,加河西節度使,攻破吐蕃洪濟、大漠門等城,悉收九曲地,以其地置洮陽郡,築神策、宛秀二軍。

②《荀子》:“桓文之節製,不足當湯武之仁義。”

③“趙注”舊解“睿想”句,引王忠嗣被罪,詔翰入朝,帝虛心待之為證。此在複河湟以前,不合。《史記》:藺相如,勇士,有智謀。隋徐儀詩:“夜灤留睿想。”

④丘遲《讓光祿大夫表》:“飛翠鳴玉,出入禁闈。”

⑤曹植《七啟》:“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⑥陳後主詩:“圖形漢宮裏。”

⑦《南部新書》: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裏;甚著威令。西鄙人歌曰:“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盡,更築兩重壕。”《田單傳》:齊人追亡逐北。

⑧漢伐大宛,得天馬,乃作歌曰:“天馬來,曆無草,經千裏,循東道。”

受命邊沙遠①,歸來禦席同②。軒墀曾寵鶴③,敗獵舊非熊④。茅土加名數⑤,山河誓始終⑥。策行遺戰伐⑦,契合動昭融⑧。勳業青冥上⑨,交親氣概中⑩。(此記入朝封王事。邊沙,言遠鎮。禦席,謂賜宴。寵鶴,指祿山、思順。非熊,專稱哥舒也。茅土河山,謂封王食邑。攘邊策行,無事於戰伐。君臣契合,獨見其昭明。勳業承上,交親起下。)

①《儀禮》:使者受命於朝。“錢箋”《舊書》:翰與安祿山、安思順,並為節度使。祿山在範陽,思順、翰分控隴朔,故曰“受命邊沙遠。”翰素與二人不協,上命結為兄弟。十一載冬,並來朝。使高力士於京城東駙馬崔惠童山池宴會,賜熱洛河以和解之,故曰“歸來禦席同”也。寵鶴、非熊,即禦席之人分別言之,言祿山、思順,軒墀之鶴耳,豈如翰為田獵之非熊乎。以衛懿公托諷玄宗,譏其不能屏祿山、思順而專任翰也。

②沈佺期詩:“禦席瑤觥落。”

③《左傳》:“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庾信《新樂表》:“軒墀弘敞。”《邵氏聞見錄》,鶴乘軒,指軒車言,非軒墀之軒。或以為疑。朱注雲:《韻會》:簷宇之末曰軒,取車象也。借用無害。張表臣《珊瑚鉤詩話》:若改墀字為車,則無弊矣。墀,乃傳寫之訛。

④《史記?齊世家》:文王將獵,卜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乃霸王之輔。”果遇太公於渭陽,載與俱歸。“朱注”《爾雅翼》:熊之雌者為羆。則熊、羆可互用。

⑤《書傳》:王者建諸侯,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煮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潔,黃土取王者覆四方。李陵書:“當茅土之薦。”《漢書?高帝紀》:“民前或相保聚山澤,不書名數。”顏師古注:“名數,謂戶籍。”

⑥又,高祖封功臣,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舊書》:天寶十二載九月,隴右節度使涼國公哥舒翰,進封西平郡王,食實封五百戶。

⑦《孔從子》:處戰伐之世。

⑧沈佺期詩:“風雲神契合。”《詩》:“昭明有融。”注:“融,長也。天既光大汝成王以昭明之道,甚有長也。”或以昭融指君,與上睿想犯重。或以昭融指天,與下青冥犯重。詩意言翰以戰功得君,自覺駿偉光明,無他詭道也。動,乃發動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