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江淹詩:“山氣亙百裏。”梁蕭統詩:“漸見岫蒼蒼。”
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觸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遺遠,隨意命筆,變幻生動如此。
其八
憶過楊柳渚,走馬定昆池①。醉把青荷葉②,狂遺白接③。刺船思郢客④,解水乞吳兒⑤。坐對秦山晚⑥,江湖興頗隨。(八章,因水府而旁記遊跡。上四實景,下四虛摹。山林勝遊,留連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經過。折荷脫巾,醉時狂態。刺船解水,走馬而思泛舟也。)
①曹植詩:“走馬長楸道。”《唐書?安樂公主傳》:嚐請昆明池為私沼,不得,乃自鑿定昆池。張禮《遊城南記》:池在韋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韋曲之北,楊柳渚亦當在其傍。
②《西陽雜俎》:魏鄭公愨,取大荷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傳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葉,醉中把此為戲,顧氏以為飲器之名,非是。漢《招商歌》:“青荷晝偃葉夜舒。”
③《晉?山簡傳》:時人歌曰:“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爾雅注》:“白鷺翅上有長翰,江東取為接。”
④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吳兒善泅水。《莊子》:刺船而去。山濤詩:“刺船蓮花浦,郢客思遨遊。”郢,乃楚之都。
⑤解水,識水性也。謝朓詩:“吳兒未習水,歇笑輕波瀾。”
⑥梁高爽詩:“坐對空寂宇。”秦山,即終南山。
諸家以上六句為追敘舊遊,非也。此遊本在夏時,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豈指平時遊曆耶。諸章言鮮鯽香芹,言綠筍紅梅,言生菜食單,言醉把荷葉,知園中留飲非一日矣。此章所憶經過興會,蓋同屬遊園事也。
其九
床上書連屋①,階前樹拂雲②。將軍不好武③,稚子總能文④。醒酒微風入⑤,聽詩靜夜分⑥。絺衣掛蘿薛⑦,涼月白紛紛⑧。(九章,宿何園而記其韻事。上四見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屬賦,起不好武。次句屬比,起總能文。“顧注”五六乃倒裝,本言風入而酒醒,夜分猶聽詩也。誦詩者,必何氏子弟。“趙汸注”微風涼月,不作對耦,轉換開闔,意態無窮,此所謂大家數也。)
①《南史?蕭恭傳》:“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
②《世說》: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謝車騎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③《顏氏家訓》:漢郎顏駟,自稱好武,更無事跡。《歸去來辭》:“稚子候門。”
④《前漢?賈誼傳》:諸生於是以為能文。
⑤《風賦》:“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詩:“微風動袿。”
⑥靜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詩:“靜夜不能寐。”《周禮》:“以星分夜。”《韓非子》:“夜分而聞鼓新聲者。”
⑦薛荔女蘿,見《楚辭》。岑文本詩:“雕樓網蘿薛。”
⑧王融詩:“壁門涼月舉。”言月穿蘿薜,影著絺衣者紛紛零落也。張正見詩:“紛紛白雪綺窗前。”
劉會孟謂將軍好文,亦見世變,《杜臆》謂此治終亂始之機,皆非也。明皇好大喜功,致將帥開邊啟釁,黷武而殃民。公詩“健兒寧鬥死,壯士恥為儒”,蓋傷之也。何將軍不好武,正與邀功生事者有別,少陵豈肯譏之耶?宋、明之世,以將不知兵而亡,天寶之時,以將好用兵而亂,事勢不同,未可概論。劉之謬於說詩,往往如此。
其十
幽意忽不愜①,歸期無奈何②。出門流水住③,回首白雲多④。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後歌⑤?隻應與朋友⑥,風雨亦來過⑦。(十章總結,乃出門以後情事。首二惜別之情,三四別後之景,五六回憶前事,七八豫訂重遊。幽意不愜,為迫於歸期耳,兩句起勢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誰憐,無複林中豪興矣,故須再過以慰寂寥。朋好,指鄭廣文。錢謙益曰:八句之內,勢變多端,尺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獨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筆如此。)
①江淹詩:“寂寞幽意長。”《世說》:左太衝作《三都賦》,初意思甚不愜。
②宋之問詩:“歸期多年歲。”《莊子》:“為之奈何。”
③《易》:“出門同人。”庾信詩:“畫水流全住,圖雲色半輕。”
④劉顯詩:“回首望歸途。”左思詩:“白雲停陰岡。”
⑤劉攽曰:古人多歌舞飲酒。張燕公詩雲:“醉後歡更好,全勝未醉時。動容皆是舞,出話總成詩。”李白雲:“要須回舞袖,拂盡五鬆山。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環。”今時舞者,必欲曲盡奇妙,又恥效樂工藝,益不複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詩,自隋以前,南北舊曲頗似古,如《公莫舞》、《丁督護》,亦自簡淡。唐來,是等曲又不複入聽矣。近世樂府為繁聲,加重疊,謂之纏聲,促數尤甚,固不容一唱三歎也。
⑥沈約詩:“心從朋好盡。”
⑦《杜臆》:風雨,用《穀風》詩語。
盧元昌曰:公自留贈崔子後,還鄉整旆,故山興濃。貧交之歎,白絲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將軍於衰馬困頓時,獨有濠梁見招之舉,得非城東種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歟?宜公於遊覽之下,記敘特詳也。